科技創業週報 #489:搞定 100 個鐵粉,比想像百萬用戶更重要
在創業早期,與其幻想擁有百萬用戶,不如先搞定 100 位願意持續付費的鐵粉。這正是 Y Combinator(YC)創業加速器口中的「隱藏公式」:100 位用戶 × 每月 100 美元 = 1 萬美元的月經常性收入。這個簡單的計算不只是財務目標,更是對產品市場適配度的真實考驗。本期內容將帶你理解,為什麼這一小步,往往才是夢想實現的起點。
在創業早期,與其幻想擁有百萬用戶,不如先搞定 100 位願意持續付費的鐵粉。這正是 Y Combinator(YC)創業加速器口中的「隱藏公式」:100 位用戶 × 每月 100 美元 = 1 萬美元的月經常性收入。這個簡單的計算不只是財務目標,更是對產品市場適配度的真實考驗。本期內容將帶你理解,為什麼這一小步,往往才是夢想實現的起點。
對於無數懷抱創業夢想的人來說,最困難的,從來不是想像一個改變世界的未來,而是踏出那第一步——找到 100 個願意每月付你錢的用戶。
最近,這個在矽谷 Reddit 創業板上被稱為 YC 內部的「隱藏公式」再度掀起討論。它看起來平凡得像道小學數學題,但背後蘊藏的,是能讓你走出幻覺、面對市場真相的真實考驗:
100 位用戶 × 每人每月 $100 美元 = 每月 $10,000 收入
轉換成新台幣,大約是每月 30 萬。這個數字,對比你 pitch deck 裡寫的「百萬用戶」或「顛覆產業」,顯得渺小。但在 YC 看來,
智慧助理崛起,一人公司成新常態?
本期觀點|從 Sam Altman 的預言,看見我們即將走入的 AI 時代
想像十年後的世界,我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這個問題無數人問過,而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近期的一場訪談中,描繪了一幅既像科幻,又近在眼前的未來藍圖。
他所預見的未來,不只是 AI 技術的突飛猛進,而是一場深層次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
從個人工作模式到整體創業生態,我們正站在一個全新時代的門口。
本期,我們為你整理出 Sam Altman 訪談中的三個關鍵觀點,帶你掌握未來 10 年的方向感與行動參考:
從 Sam Altman 的預言,看見 AI 時代的下一個轉折
「十年後,我們會生活在什麼樣的未來?」
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問過。而在近期的一場深度訪談中,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提出了一份既超現實、又近在眼前的答案。
這份未來藍圖,不只是關於 AI 的技術進展,更是一場對社會制度、經濟結構與人類價值觀的重新定義。
本期,我們從他的談話中,整理出最值得深思的三個關鍵想法,帶你一起窺見這場即將發生的深度轉型。
2025 年,人工智慧(AI)早已不是 IT 部門的專利。
從工程師寫的程式碼、行銷人撰寫的廣告文案,到客服人員使用的聊天機器人,AI 已經滲透每個產業、每個職能。
但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好像太急著讓 AI「上工」,卻忘了問一個關鍵問題——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會執行的工具,還是一個能與我們並肩共創價值的夥伴?
AI 的潛力,不只在於它能夠自動化流程,更在於它能否成為我們決策、創意與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共創者」。
本期,我們聚焦這個企業普遍面對的難題:
如何讓 AI 不只是「很能幹」,還能「很懂你」。
2025 年,談論人工智慧(AI)早已不再只是 IT 部門的話題。
從工程師寫的程式碼、行銷人投放的廣告文案,到客服回覆的每一則訊息,AI 已經滲透進每個職位、每個流程。
但你是否也開始有這樣的感覺?
我們太急著讓 AI「上工」,卻忘了問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聽指令的工具,還是一個能懂我們、與我們共創價值的夥伴?
本期,我們想談談這個越來越多企業正在面對的問題:
如何讓 AI 不只是「很強」,而是「很貼心」?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宣布「超級智慧時代」已經悄然展開。雖然日常生活看似如常,但AI正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滲透各領域。本篇從AGI預測、AI對齊挑戰、技術落差到科學研究影響,全面解析這場變革對我們每個人的深遠意義。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宣布「超級智慧時代」已經來臨,引發全球對 AI 未來的熱烈討論。本篇帶你解析這項震撼宣言背後的意涵,並探討科技變革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寫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未來發展。
每天我們滑著手機、點著平板,螢幕回應我們的每一個指令,像是完美馴服的工具——但你是否曾經懷疑過,它是不是冷得太乾脆了?
直到Apple 在 WWDC 2025 公開發表名為「Liquid Glass」的全新界面設計語言,我們才猛然意識到:
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螢幕,也可以有深度、有流動感,甚至有情緒。
這不只是一場視覺升級,
更是一場數位互動的感知革命。
你是否曾覺得,我們每天滑動手機、點擊螢幕,雖然便利,但總少了一種「觸感」上的真實連結?螢幕只是顯示資訊的平面,而不是感官互動的入口。
直到 2025 年 WWDC 上,Apple 正式發表了名為 「Liquid Glass」 的全新界面設計——我們才驚覺,原來數位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界線,真的可以變得更加柔軟。
Liquid Glass 不只是視覺升級,更是一種「讓螢幕開始流動」的體驗革新。
從畫面回應方式、動態流動感,到更貼近人性的互動語言,Apple 正在重新定義「螢幕是什麼」,以及我們和數位世界如何連結。
本篇文章將帶你快速了解:
Liquid Glass 的核心概念與設計語言
它與現有 UI/UX 的差異與創新點
對未來裝置互動、開發者與創作者生態的潛在影響
讓我們一起走進 Liquid Glass,從螢幕,看見數位體驗的下一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