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有上百封 email 湧入信箱、看到親手打造的 app「Widgetsmith 」被時尚雜誌《Glamour》專文介紹,David Smith 作為全職的 iOS 獨立開發者 12 年,沒有過這麼不知所措的時候。
Widgetsmith 不僅能讓你客製化 widget 外觀和動態顯示規則,連 app icon 也能自由更換,社群媒體上不乏使用者曬出各種風格的 iPhone 桌面,宛如一幀又一幀的設計師作品集。Widgetsmith 自 2020 年9 月推出以來,在 App Store 的 Productivity 分類排名穩居前十,已有超過 46 萬則評價,還能有 4.6 顆星的好評。
new home screen ✨ //#ios14homescreen #ios14 #widgy #widgetsmith pic.twitter.com/i3JqREzX9m
— jaddy 🦋🪲 (@WokeSlag) January 11, 2021
Okay, I have icons of the planets, have widgetsmith, how do I make my Home Screen on my iPhone look similar to this? #ios14 #widgetsmith pic.twitter.com/vtv3G0N3js
— BhanJawn🇺🇦 (@BhanJawn) September 23, 2020
My ios 14 customization. dock icons made by me.#custom #widgetsmith #ios14homescreen #iOS14 #wallpaper pic.twitter.com/CQsjbhDb6o
— 𝔗𝔥𝔢 𝔅𝔞𝔯𝔬𝔫♕ (@IlBarone_Siculo) October 4, 2020
2008 年 11 月 8 日星期六,David Smith 的第一個 app「PerDiem」獲得 Apple 審核通過;
2020 年 9 月 19 日星期五,他的第 59 個 app「Widgetsmith」登上 App Store 免費 app 下載排行第一名至少兩週。
@katamogz Reply to @an.elementopqrs #ios14 #ios14update #iphonetricks #iphonehack #ios14homescreen #learnontiktok ♬ Daisy (I’m Crazy But You Like That) – Ashnikko
12 年裡,他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盛況空前。這則有 370 萬次觀看的 TikTok 短片把 Widgetsmith 推到聚光燈前,看似一夕爆紅的 app,成功卻是其來有自,才能在 David Smith 的生涯又立起一塊里程碑。這並不只是一個令人稱羨的成功案例,讀完 David Smith 的故事,你或許就能理解他是相對「平凡」的開發者,以及他在好運光環之下的深厚底蘊,不急不躁。
Widgetsmith 爆紅不只是運氣,更有十年積累的「肌肉記憶」
在 Widgetsmith 之前,David Smith 普世定義中最成功的作品是計步器 app「Pedometer++」,然而前者光單日下載量就超過後者 2013 年推出以來的下載量,這也導致 37 歲的他在 Widgetsmith 爆紅後心態始終難以調適。因為剛推出前三天下載量都在預期之中,他還放心地和家人出遊,殊不知途中開始收到大量尋求協助的郵件,許多內容甚至只有一句短訊息,例如「為什麼這不能用?」一度害他以為信箱中毒。後來平均每分鐘就有上百封 email 湧入他的信箱,迫使習慣親自處理使用者疑難雜症的他和妻子只能開啟自動回覆 FAQ 和影片。
What an inspiring example of “overnight” success coming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and hustle. Your app was there at launch, just like so many before it. Congratulations!
— Ben Thompson (@benthompson) September 19, 2020
因為自訂 widget 是 iOS 14 的全新功能,David Smith 在第一線面對上千上萬個使用者拋來的問題只得跳下來盡力協助,包括各式極端案例(edge case),他說自己都算不出來提供多少則回饋給蘋果團隊修正。畢竟,以往 iOS 的桌面只能放置 app,小工具(widget)則被集中在同個頁面,直到 2020 年蘋果終於宣佈 iOS 14 將新增自訂 widget 功能,使用者能快速瀏覽常用 app 的即時資訊,不用再開啟 app 或滑到主畫面左邊;widget 可和 app 並排顯示並彈性調整位置,也能利用堆疊節省空間或在一天中輪流顯示不同 widget。因此,David Smith 迎著這次重大更新推出 app,再被使用者多年期待蓄積的動能一股推進,才創造出 Widgetsmith 如此受歡迎的表現。
不談開發數十款 app 的經驗值多可觀,David Smith 倒是反覆強調熟能生巧,尤其是快速並準確的執行,在競爭激烈的 App Store 前線至關重要——從七月底確定想法到九月中旬蘋果推出 iOS 14,他只有六週的開發時間;接著得趕在蘋果釋出 iOS 14 更新給使用者安裝之際同步推出 Widgetsmith ,在這 24 小時的作業時間內,每個步驟和欄位內容早就熟爛於心的 David Smith 一等到 App Store 開放提交 app,他甚至只花一小時便搞定。
另一方面,強健的肌肉記憶也有賴於他同年 4 月推出的「Watchsmith」,概念上相當於 Apple Watch 版本的 Widgetsmith。David Smith 一直潛心鑽研 Apple Watch 應用程式開發,一得知 SwiftUI 框架可用於 watchOS 6 後意味著他終於可以為 Apple Watch 製作完全原生的 app,於是把五年半來的經驗淬煉出他稱之為自己在「手錶 app 開發領域的碩士論文」,即使兩者的程式碼獨立,但確實幫助降低他在 Widgetsmith 的試錯成本。
有策略的成為全職獨立開發者,David Smith 推出過 60 款 app 的收穫
David Smith 在南非出生、11 歲來到美國,這幾年則移居英國——相較於此,他的獨立開發者生涯倒是沒有太多轉折。主修電腦科學(CS)並取得軟體工程碩士學位後,David Smith 起初擔任網站開發顧問,但工時不彈性、通勤耗時又剛當上新手爸爸,更讓他萌生辭意而決定獨立接顧問案。恰逢 2007 年 iPhone 問世,甚至都還沒用過 iPhone 的他卻對 iOS 產生興趣,就這樣展開接案與 iOS 開發的斜槓人生。1
他撥起算盤,思考 app 應該要能帶來多少收入他才能全職擔任獨立開發者?於是每週一早上他跑報表確認距離達成收支平衡的目標還有多遠,並多方大量嘗試開發各種 app,尋找與使用者產生化學反應的機會點。到了 2008 年,他花一週就推出在 iPhone 聽有聲書的 app「AudioBooks」大受歡迎,有 800 萬次下載,他總算迎來成為全職 iOS 開發者的落槌聲。AudioBooks 除了是第一個賺錢的產品,更深層的意義是幫助他在新跑道站穩,有底氣邁步向前。
這十多年來 David Smith 共打造 60 款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應用程式,但除了 Widgetsmith、Watchsmith、Pedometer++ 和 Sleep++,他不諱言其他 app 在商業上都不算成功。「我覺得和 App Store 的其他開發者相比,我算是很失敗的。」不過他從中體悟到兩件事:
- 清楚並「誠實」評估市場的規模:雖然是自己很喜歡、覺得很酷或很有意義的產品,但如果實在太小眾(niche),現實就是無法維持長久。但有趣的是,因為早幾個月推出的 Watchsmith 並未獲得強烈迴響,David Smith 原本以為 Widgetsmith 針對「特定 app 的特定功能」是更小眾的需求,所以起初為 Widgetsmith 設定的目標是只要有前輩的一半就很好,沒想到「我完全誤判了市場規模。」
- 了解 App 可能持續衍生的支出,確保不會拖垮產品:David Smith 在 2012 年推出的天氣 app「Check the Weather」深受好評2,一度登上 App Store 下載排行前三名,但因為一開始沒有收費,結果後來使用量一直攀升,也加重 API 的開銷,讓原本可以賺錢的產品被迫變成「慈善事業」,他只好收攤止血。所以他勸開發者不要被早期很低的成本迷惑而忽略未來的可能花費,以免淪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雖然學到這些經驗,對技術的熱忱反而被他歸結為自己的劣勢。因為很容易一頭埋進開發,就不會花太多時間糾結和思考行銷或賺錢與否;但相對的,一人公司不用擔心養不活員工,沒有包袱也更有執行力。他自承這是獨立開發者必定要面對的現實和挑戰,但在我看來他卻把獨立的優勢放到最大,和矽谷新創公司一樣「move fast」,同時保持「Day 1」的心態。3
從「黃金時間」到付費體驗,David Smith 經營獨立開發者事業的原則
他很清楚自己的強項:真正熱愛開發和寫程式,而且手腳夠快,確保產品是第一個出現在使用者面前的。就像 iPhone 5S 推出時首度加入計步的晶片,而 Pedometer++ 正是 App Store 的第一款計步器 app(即便幾週過去也還是市場上唯一一個)。David Smith 認為搶佔先機倒不是為了爭取蘋果官方的關注,但總歸沒有壞處,畢竟對蘋果來說,這樣的開發者還助推了產品銷售,為消費者增加購買新款手機的誘因。尤其是隨著 App Store 的生態和使用者行為的轉變,以往入選蘋果的精選 App 會帶來驚人的下載量,但現在已經不管用了。
他深信產品和熱騰騰的新版本搭配服用才能讓效益最大化,雖然無法驗證「黃金推出時間」的影響有多顯著,但 David Smith 肯定如果 Widgetsmith 再晚個幾週推出,絕對不可能交出相同的成績。不過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說「當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爆紅過後還是得回歸產品本質。他坦言對行銷不太在行,只有過狂發 cold email 或聯繫幾位相熟的媒體,也嘗試投放廣告,但「就像把錢丟進水裡一樣」,他認清行銷是另一門高深的專業,最終並沒有花很大心思和力氣在此,而是相信口碑的力量,所以 Widgetsmith 現在之所以能維持穩定的下載量,和使用者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桌面截圖引起的討論密不可分。廣告與訂閱的雙引擎驅動,以及 Widgetsmith 助攻其他 app 下載,現在為 David Smith 創造穩定且可持續性的收入。4
然而,就連 John Gruber 也好奇他為什麼願意讓使用者能免費使用多數基本功能?關於如何劃定免費和付費功能的界線,David Smith 的想法倒是很單純:「我只想做大家喜歡用、而且不會惹人厭煩的 app。」如果下載 app 一打開就是付費畫面,那他自己也會想直接刪掉;加上後端 API 的成本可能隨著受歡迎程度增加,再不收費只會重蹈 Check the Weather 的覆轍而壓垮產品。所以權衡「創造讓使用者想回訪的美好第一印象 VS 昔日教訓」之後,他才設定出連同業看來都相對寬鬆的付費牆。而且收費透明度也是他一再強調的原則,包含按月或按年扣款的費用差異都要「說清楚講明白」,避免造成使用者的混亂或被欺騙、不符預期的反感。
他認為,要讓使用者是有意識的(intentional)付費、看到收費通知時完全在意料之內、真心喜歡產品而且期待付費後的使用,而他目標也是獲取這群對訂閱體驗感受很好的使用者。2019 年他在部落格分享蘋果可以如何改善付費訂閱體驗時以此結尾,當時他提出四點建議:5
- 訂閱確認頁面為全螢幕顯示,清楚標示費用和試用的說明
- 試用期結束後提供使用者可決定是否續訂(Opt-in)的選項
- 在通知中心推播續訂提醒
- 24 小時內可取消續訂
對照後來他在 Watchsmith、Widgetsmith 等產品的作法,確實都貫徹了這套核心價值。
David Smith 還有個作法值得一提——他幾乎不為「設計」花錢,若真要也只會花在 app icon上。(不過 Widgetsmith 的 app icon 則是他自己設計的。)對他來說,了解 app 基本的設計原理和方法已經堪用,而自己包辦設計與開發除了能全面掌握兩者的交互影響,更能讓它們在產品建構的過程中自然相融,就像許多設計師也會學習基礎的程式語言一樣。因此他建議,接受自己做出乾淨俐落的 UI 也很好,不要嘗試超出能力範圍去挑戰酷炫或花俏的設計。
這也和他的另一個原則相呼應——前期的投入成本盡可能越低越好,如果後來確認有更多設計需求的必要,那再來投資這些資源他也不會手軟。如同他在 Widgetsmith 上線兩個月後宣佈開始和設計師合作,提供更豐富的主題視覺;最新的 3.0 更新也和字體設計師一起推出新的選項。6
攻頂過後,獨立開發者如何走得長長久久?
隨著爆紅而來的喧囂,打破他十多年獨立開發生活的安靜淡然。David Smith 重複在不同 podcast 節目提到「mind-bending」(難以想像、超出理解的範圍),他除了得承擔受矚目的副作用而極度混亂,也讓他更需要釐清原則並踩穩底線。「我真的要為此受訪嗎?我在意的是大家知道我做出 Widgetsmith,還是大家愛用 Widgetsmith 這件事?」David Smith 剖白成名後心態上微妙的拉扯,雖然接下來或許能仰賴名氣紅利,但最終他明白自己不想、也不需要去迎合短暫的關注,於是他仍舊踏實的維護和開發 app。
爬過這次的生涯巔峰後,他對獨立開發者的建議和他 2013 年寫下的五年回顧如出一轍7——你永遠無法預測 app 會不會成功,所以越早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投入越好,發佈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後還可以一邊軸轉(pivot)或轉型,別太沈溺於擔心不受歡迎而遲遲不推出去了解真實的市場反應;如果太「數字導向」(numbers driven),不管是流量、下載量或收益等等或「冷酷」過頭,可能會讓你錯過許多良機。
我想,獨立開發者除了一人創業的理性腦,應該也得像他擁有柔韌的感性。我特別佩服 David Smith 在訪談和主持中流露的那股始終如一的熱忱和謙遜,對應他給菜鳥獨立開發者的分享也充盈著溫暖:「確保瞭解你自己怎麼定義『成功』,如果只跟錢有關,我得說這是一個殘酷的市場。所以爲了讓當一個獨立開發者這件事變得開心一點,我們要享受這個過程,喜歡你在這條路上遇到的人。 」8
David Smith 完美詮釋了雖然一群人走得遠,但一個人確實走得快。十幾年來他心無旁騖地走著,偶有絢爛煙火也未羈絆住他的腳步,相信總有一天,他終究會走得很遠很遠。
附錄:開箱 David Smith 的獨立開發者工具包
- M1 MacBook Pro
- AirPods Pro
- Microsoft 的 Sculpt 人體工學無線鍵盤
- 滑鼠:Razer Deathadder Black
- 文字編輯器:TextMate
- Xcode
- App 內訂閱(IAP)管理平台 RevenueCat
- Dropbox
- Irradiated Softwar
- Photoshop
- Lightroom CC
- Sketch
- Soulver | Acqualia
- Excel
- Pivot table
- OmniFocus
- iStat Menus
- Caffeine for Mac
- Amphetamine
- 對他獨立開發生涯有深遠影響或啟發的人:Marco Arment9、Chris Liscio、Loren Brichter
延伸閱讀:David Smith 打造的 RSS 服務「Feed Wrangler」,在《星箭廣播》89 集——2020 年都要過了,為什麼我們還在用 RSS 閱讀器?,有 Titan 介紹他使用 Feed Wrangler 的心得。
資料來源:
1. With More Than 50 Million Downloads, Widgetsmith Became an Overnight Success 12 Years in the Making
2. Accidental Tech Podcast 397: We Can’t Wait To See What You Do To It
3. Under the Radar #201: Widgetsmith
4. The Talk Show ✪: Ep. 297, With “Underscore” David Smith
5. Launched 24: Widgetsmith – David Smith
6. Mac Power Users #403: Workflows with David_Smith
7. Mac Power Users #543: A Developer’s Summer, with Underscore David Smith
- David Smith 還沒有 iPhone 的時候,第一個 app 都是在模擬器上進行開發的,直到 2009 年初他才購入 iPhone 3G。 ↩
- John Gruber 對 Check the Weather 的好評推薦。 ↩
- 《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亞馬遜14條成長法則帶你事業、人生一起飛》提到,貝佐斯每年的股東信都會提到 1997 年那封股東信,提醒股東亞馬遜仍然處於第一天(Day 1),這個心態代表了幫助亞馬遜達到現今境界的所有領導準和初始價值觀,以及堅持聚焦於滿足顧客的需求和取悅顧客,在每種情況中做對的事,而不只是尋求以亞馬遜的規模和影響力去做可能的事。 ↩
- Widgetsmith 的訂閱定價為每月 1.99 美元,每年 19.99 美元。 ↩
- Intentional Subscriptions — Ideas for better subscriptions on iOS ↩
- Widgetsmith 2.0 ↩
- Five Years in the App Store ↩
- 13 Things You Must Know When Starting Out in iOS/Mac Development 一文的作者詢問「如果要給剛開始當獨立開發者的自己一個建議,你會說什麼?」David Smith 如是回答。 ↩
- 2011 年開始,David Smith 受到 Marco Arment 和 Dan Benjamin 主持的 podcast 節目《Build and Analyze》啟發,也展開自己的 podcast《Developing Perspective》分享獨立開發者的日常和經驗;大約 4 年半後,他和 Marco Arment 各自結束手上的節目而合開了《Under the Radar》至今。 ↩
(文章代表圖:David Smith 部落格)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