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凡事不用自己來,都有人幫你整理好,送到眼前。NoCode 就是這樣一個平台:幫沒有程式背景、但想網路創業的人,整理好所有創業所需的線上軟體工具。
NoCode 於 2016 年 4 月上線,至今收納兩百多個網路創業所需的軟體工具,從影片製作、網頁製作、SEO 工具、問卷或電子報套版,任何你想得到的線上工具,都可以透過 NoCode 的分類找到。
儘管到目前營運已有一年多,但當初剛上線的 NoCode,一直到上線四個多月、流量穩定後,商業模式才逐漸成形。創辦人 Sam Dickie 刻意不在初期就思考變現,因為當時不僅沒有流量,產品的價值也還尚未穩固。爾後隨著流量增加,Sam 才開始與 NoCode 網站上收錄的軟體公司進行合作,將流量引導至該產品並收取廣告費,或是在會員電子報中置入業配文。雖然每個月都能找到贊助商,但整體而言,NoCode 所創造的產值並不穩定。
連結每個 side-project,最終打造一個生態鏈
Sam 曾坦承,比起實際經營一個成熟的產品,有時他更喜歡不停的創造新的東西。NoCode 就是一例。NoCode 的創造旅程不會因為流量的成長或是商業模式的穩定而停止,在 Sam 的規劃中,他期望手中的每一項 Side project 都能延伸到下一個 Side project,彼此間相互連結、互補。最終以 NoCode 為中心,打造一個「生態圈」。
NoCode 的價值不在於精選過的懶人包或是能帶來多少營收,而是它與創辦人 Sam Dickie 之間的牽絆。Sam 白天是企業裡的產品經理,晚上是一位「獨立開發者」;他雖然不是工程師,卻是滿腔熱血的自造者。如今我們在 NoCode 上所看到的資源整理,都是 Sam 過去在做不同專案項目時一步步摸索、一個個收納而成的龐大資料庫。聽他描述打造 NoCode 的過程,就像是在看 NoCode 上羅列的工具,活生生地被運用在創造實際的產品上。在他打造 NoCode 的每一段路裡,都存在一兩個成就當時的 NoCode、現在被收錄的工具。
Sam 自己不會寫程式,環境科學學科出身的他卻很喜歡嘗試跨領域的專案,例如他曾利用 3D 列印技術,製作出極簡風格的盆栽,並結合水培輸送養分給植物。不管做什麼,他都希望成就的事最終都能夠對人們身處的社會與自然環境有所貢獻。
那 NoCode 呢?一個線上資源整理網站,能夠產生什麼樣的社會價值?
Sam 自白,一開始打造 NoCode 時,只是單純的想讓那些被散落在雲端試算表的工具資源,被整理成清楚的目錄,並在朋友或是客戶有需要的時候給些指引。但隨著他越來越投入去優化 NoCode 的每個細節,他也不斷問自己:究竟整理這些的意義是什麼?真的會有人需要嗎?難道就不能只是貼在試算表上,開放 Google Drive 給需要的人就好了?
最終,Sam 確實找到了意義:
NoCode 的存在不只是一個索引目錄,它是為了不會寫程式的人而生的。因為 Sam 自己也不會寫程式,但他卻很想一直創造東西。
NoCode 網站本身即傳達了這樣的精神。在網站上,人們可以找到的不只是各種軟體工具,還可以透過部落格閱讀 Sam 創造這一切的 know-how。部落格裡其中一個欄目「How to guide 」,收錄各式各樣 Sam 親自撰寫的「指南」,協助零工程或零產品開發背景的人「自造」網站、登錄頁面、logo 等等。Sam 也會採訪同樣沒有工程背景的創業者們,記錄他們摸索自造的心路歷程 — — 這就是一個生態圈的形成,其價值在於彼此協助、摸索,並肩學習。
Sam 做的不只是個收納資料的索引,他與 NoCode 本身就是個啟發。這個啟發對於非工程背景出身的自造者而言,所傳遞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創造任何事」的訊息。造訪這個網站的你我,免去了當無頭蒼蠅盲目尋找資源的窘態,直接享受了 Sam 淬煉出來的精華。
▋參考資料:
- Indie Hackers/《 Building a Directory of Tools and Resources for Non-Technical Makers》
- Sam Dickie blog/《 Finding NoCode’s Sense of Purpose 》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