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辦公室你認為應該是會什麼樣子?很多人認為AI協同辦公,就是把現在用的工具「升級」一下,加上語音轉文字、自動排程、智能總結就搞定了。但有沒有可能,未來的AI協同辦公,除了「工具的升級」外,還要做到「工作邏輯的重構」。也就是說,AI不只是幫你「做事」,還要「幫你想事」,而你也不光是任務執行者,還要扮演流程設計師的角色。這場AI協同辦公的轉變,會影響到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工作者。
你以為的AI是助手,其實它要變成共事夥伴
先聊聊大多數主管心裡的畫面:買個AI工具,會議自動生成會議紀錄、文件自動潤稿、行程自動排程,省掉一些助理工作這樣就很棒。
沒錯,這確實是AI協同辦公的「起步階段」。最近一份IDC的研究就指出:「短期內AI最適合解決的場景,就是那些結構化、規則性強、重複度高的流程。」
但接下來呢?如果AI只能自動化現有流程,那就跟以前的工業自動化沒兩樣,省的是人力,改變的只是成本結構,不會帶來真正的創新。
很明顯的,真正的差別在下一步:AI會幫助你「看見流程裡的問題」,主動提醒風險,甚至參與流程設計。你的工作流程將不再是單純的「人」與「人」的互動 ,而是「人」與「AI」的深度融合 ,進一步演變為「人」、「AI」與「業務流」之間的無縫銜接。這意味AI不只是做事的「助手」,而是會理解你的意圖,主動提供解決方案,甚至預判你的需求,會思考的「顧問」,這就是未來辦公的本質上差異。
你需要的不只是「更快」,而是「更聰明」
AI導入的進化,可以用三個階段來描述:
階段 1. 提升效率:自動化重複、規則性工作
階段 2. 發現洞察:透過數據分析協助決策
階段 3. 驅動創新:AI成為跨部門流程設計的夥伴
很多企業現在是停在第一步,認為「AI就是讓人力成本降一點」,但未來的關鍵競爭力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IDC預計,到2030年,95%的工作角色將被重新定義。過去,我們的目標是「提高效率」。現在,AI助手能夠「執行標準任務」,而你則需要具備「清晰的提示詞」能力,並能「使用AI生成的數據」採取行動。想像一個產品開發流程,AI不只是幫忙做PowerPoint,而是能夠同時讀懂設計圖、分析客戶意見、分析供應鏈數據、提出改版建議。行銷團隊也不光只是用AI寫文案,還會用AI設計多種版本內容並測試效果,因為,AI能夠「整合不同數據層的資訊」,具備「分析」和「建議」的能力。如果企業能從「更快」走到「更聰明」,就能掌握住生成式AI帶來的商業價值。
從「執行者」到「架構師」的角色改變
傳統的辦公室文化,我們被訓練成「把交辦的事情做好」。但在AI的協作下,你需要變得更主動,因為你需要告訴AI該做什麼、怎麼做才對。你將成為「AI 系統的架構師」,你的核心技能是規劃設計「人-機-AI Agent」的混合工作流」,確保「AI輸出合規、有效」,並與AI「共創新產品、服務與流程」。因此,在未來的工作場景裡,你可能需要:
● 設計AI的工作流程
● 定義輸入與輸出
● 設計例外處理流程
● 評估風險與合規
● 跟其他部門一起協調串接
這是一種全新的專業能力,不再只是「熟悉工具」,而是「設計流程」。對主管來說,這也意味著人才培訓要轉型:不能只教會員工用某個軟體,而要教會他們重新設計工作流程。這也是為什麼IDC在報告中強調,AI時代的員工角色會從「任務執行者」變成「任務架構師」。
多模態AI打破人機邊界
另外,報告裡也強調「多模態」AI的崛起,以前的AI多半是只能生成文字。但現在的AI都開始同時支援文字、語音、圖片、影片、甚至是3D建模。根據IDC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企業在生成式AI模型中,預期「多模態」模型的應用比例將高達31%,遠超單一的文字(15%)、視訊(16%)、音訊(19%)和圖像(5%)模型。這告訴我們,未來的辦公體驗將更加豐富和直覺,你將能夠用你最自然的方式與 AI 溝通,讓你的想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成現實。
AI的多模態能力意味著部門間的邊界會被打破,流程的串接也會變得更順暢。如果還是用「每個部門各自一套工具、資料互不通」的方式在運作,那就會阻礙AI發揮真正的潛力。
SaaS滲透率攀升:AI功能將成為「基本配備」
IDC預計,到2028年,全球協同應用產品在企業應用中的比例將從2024年的7.8%增長到8.7%。近25%的企業計畫增加會議協同應用。這不僅體現了線上協作的重要性,也預示著未來協同工具將更加注重會議體驗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這代表著AI協同功能未來會是「基本配備」,你可以更輕鬆地導入和使用最新的協同辦公工具,無需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在基礎設施上。服務供應商將為你處理複雜的技術問題,讓你能夠專注於業務本身。這將極大地降低企業使用先進協同工具的門檻,加速企業的數位轉型進程。
安全合規,企業選擇協同辦公產品的關鍵
根據 CIO 的調查,在為「AI 智能體」做準備時,企業最需要重點投資的領域依序為:數據品質與治理(61%)、數據安全(42%)、員工技能與培訓(36%)、數據整合(21%)以及AI基礎設施(14%)。
另外,企業對於「數據整潔性、安全性與訪問控制」(50%),以及「數據儲存位置與合規策略執行」(50%)有著高度的關注。這意味著,選擇具備完善安全機制和合規認證的協同辦公供應商,將是確保企業資料安全的關鍵。
這也是企業主管最常問的問題:「我們的資料會不會被用來訓練別人的AI模型?」、「有沒有在地儲存選項?」、「符不符合政府的個資法?」
在未來,你不需要成為AI專家,你和你的團隊只需要具備對AI應用的理解和辨識能力,並選擇能夠提供內建安全和治理機制的協同工具,讓你在享受AI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與合規性。
企業裡的協同場景
未來的企業協同辦公,將是一個整合了通用辦公場景,這包括:
會議:轉寫翻譯、個性問答、智能錄製、音視訊處理。
溝通:智能檢索、智能問答、智能表格、個性化指令。
文檔:AI 寫作、AI PPT、AI 導圖。
知識:知識生產、消費、管控、營運、AI 報告 。
問卷:AI 生成問卷、數據分析。
合約:合同起草、合同對比、風險篩查、智慧簽名。
這一切都建立在「基於辦公場景的數據」、「基於安全的數據管理」和「基於角色的權限管理」之上,確保你的企業在擁抱AI的同時,也能保障數據的安全與合規。
AI 不只是工具,更是一場組織變革
最後,再重複一開始就提到的觀點:AI協同辦公的變革不只是工具升級,而是組織文化的改變。但眾多的協同辦公挑戰,例如:場景多樣性、應用多樣、數據分散、體驗分散、安全與風險疑慮、自建與外購的綜合成本考量等問題,沒有任何一個AI功能可以「單獨解決」。
真正的重點是主管們願不願意重設流程、拆牆鬆綁、分享資訊、投資人才。AI的潛力,是讓組織像一個大腦一樣同步協作。
也就是說,解決之道在於「以業務流為引導,透過AI將技術和業務結合,實現對全公司資源的有機調度」。但如果企業文化還停留在「各自為政」、工具各自採購、資料封閉的舊模式,就算買了最強的AI,恐怕也是無用武之地。
協同辦公的未來已經清晰可見。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AI 將成為你最得力的盟友,助你從重複性工作中解脫,專注於創新和價值創造。
現在,是時候審視你的企業,並開始為這場變革做好準備。AI不是萬能解方,但能和你一起重新設計更聰明、更有創造力的工作方式。真正的問題,不是AI準備好了沒,而是企業的心態與思想是否準備好了。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