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耳談軟體:Joel Spolsky,身為軟體工程師,創業就是要為工程師創造更好的環境

| |

2009 年,Y Combinator 的 Jessica Livingston 受軟體公司 Fog Creek Software 共同創辦人 Joel Spolsky 邀約出席一場由該公司籌辦的研討會。當時 Spolsky 建議她聊聊創業為何失敗,因為人們都愛聚焦別人怎麼成功的,卻鮮少有人去頗析各種不同導致創業者失敗的原因。但 Livingston 卻回他 

「可是談失敗很無聊,創業者都是因為同一種因素失敗:他們就是放棄經營啦,所以就沒了。」

Spolsky 比喻 Livingston 的說法像是在説人之所以死掉就是因為他們停止呼吸,而不是去看停止呼吸的各種致死因素。乍聽之下有點蠢,但仔細想想,Livingston 的說法好像不無道理:創業者不再創業,因為他們放棄了。不管是什麼促成他們選擇放棄,導致他們停止繼續奮鬥下去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爲失去動力,讓創業者選擇回歸不再創業的「平民生活」。

「動力」一直都是 Spolsky 創業路上最堅持的元素。今年( 2018)是他所創立的工程師問答社群 Stack Overflow 的十週年。在此之前,他與團隊先後打造了多個產品,例如提供工作流程的軟體工具 Fogbugz、客戶端內容管理 CityDesk、專案管理工具 Trello,以及 Stack Overflow。這之間有成功、有失敗,像是 Fogbugz 歷經超過 18 年風霜依然屹立不搖( 2017 年更名為 Manuscript)、Trello 則在 2017 年以 4.25 億美金的高價由知名軟體公司 Atlassian 收購。但像是 CityDesk 推出後成效不佳,沒落退出,Spolsky 還為此寫了篇文章宣告自己的部落格轉用 WordPress。還有一款提供內容管理伺服器的 Tintin,還來不及問世,後續的研發工作就直接被腰斬。

儘管如此,在一次的訪談中 Spolsky 仍坦言相較於許多深陷泥沼的新創公司,他的公司確實很幸運地貼著更多「成功」的星星貼紙。但他其實並沒有特別在乎所謂的成功定義,因為對他而言這些似乎都是必然的結果。

就像他一篇非常知名的文章「邊開火邊移動」(Fire and Motion),停止了就會被敵人箝制,你必須要持續開火,對方才會沒有空隙干擾你,但你也要持續移動,最後遲早會走到你要到達的地方。他不在乎單個產品是否空前絕後,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勝利。反而是他不會停止開創,因為唯有一個軟體工具接一個軟體工具,他才能創造出最終想要的那個終點樣貌。

因此與其談成功,不如說 Spolsky 有很強大的動力必須保持邊開火邊移動:

「我們只是想改變當時的網路世界(We just wanted to fix the internet)」

2000 年他創辦 Fog Creek Software 時,抱持的就是這個信念。理由很簡單,他認為當時的網路世界並沒有提供工程師最完美、更能突破自我的環境。而 Spolsky 的個性就是與其等待別人出手救贖,不如自己跳下來拯救。

在他創辦這間軟體公司前,他在微軟當過工程師,主力開發 Excel Basic 跟 Visual Basic,之後待過 Juno Online Service(簡稱 Juno)跟美國跨國傳媒 Viacom。三個工作經驗讓當時的他得出一個體悟:

工程師就是應該要在軟體公司工作。唯有軟體公司才能提供軟體工程師真正發揮才能與追求卓越的環境。

Spolsky 的想法是,非軟體公司裡,寫程式只是邊緣任務,修 bug 所追求的只是「堪用即可」,而非卓越。反之,軟體公司賴以生存的產品就是軟體本身,唯有軟體夠好,公司才能更好。因此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裡,工程師的成長與自我投資才有更高層次的價值。

We just wanted to fix the internet

就是要為工程師創造更好的環境 — — 這樣的信念觸發了他創辦軟體公司的創業神經,並一路貫徹在後續所有開發的產品中。甚至連在紐約創業,都是他某種堅持。

當年他因為不喜歡西雅圖的生活,所以在離開微軟後搬到紐約。但當時任職的兩家公司 Juno 跟 Viacom 卻讓他覺得有志難伸。同時,他也認為紐約作為美國金融重鎮,那邊的工作環境對工程師而言不是太理想的,但他就是喜歡紐約,沒有理由紐約留不住一流的工程師。於是他興起了在紐約創辦 Fog Creek 的想法。當時的構想只是先經營一家諮詢公司,聘雇幾位顧問,他與團隊才有時間與精力投入軟體開發跟業務。

未料遇上網路泡沫化的蕭條時期,顧問公司一個接一個倒閉,以急遽的速度流失客戶。Spolsky 在他與 Livingston 對談的《科技 CEO 的創新 X 創業學》(原文書名: Founders at Work)一書中回憶,他因為早有寫部落格 — — 《約耳談軟體》(Joel on Software) — — 的習慣,所以對當時市場萎縮記得特別清楚。

在資遣幾名顧問後,Fog Creek Software 靠著第一個真正推出的產品 Fogbugz(該產品最初只是他們內部用來追蹤瑕疵的工具)穩定了一些客戶量,之後以此開始延展,陸續打造像是 CityDesk 跟 Tintin 一樣的工具,希望能建立一個小小的軟體生態圈。儘管後來 CityDesk 跟 Tintin 都未能如期運作(前者因錯估市場需求而失敗,後者根本沒開發完成),但 Fog Creek Software 就像是個小型的工廠,沿著「工程師所需要的一切」這個軸心向外畫圈,一路從生產追蹤 bug 的軟體,到開發專案所需的專案管理軟體,以及 2008 年推出的問答社群平台 Stack Overflow。

沒有理由紐約留不住一流的工程師。圖/Nik Shuliahin on Unsplash

Stack Overflow 來臨

Spolsky 回顧打造 Stack Overflow 的契機,在非常早期的網路年代,工程師都是在 Usenet 這個計算機網絡裡發問、尋求寫程式上的支援,而在全球資訊網路(World Wide Web)問世後,催生了許多類似像論壇的平台讓工程師相互幫忙。當時他以要向會員收費才能進行問答的 Expert Exchange 作為觀察對象,想著會員制問答總有一天一定會迫使一些工程師自己去開發一個免費的論壇 — — 但一直沒人出手。

與此同時,他的公司開發了會賺錢的求職版 — — jobs.joelonsoftware.com(現已關閉),當時他就想為何不能將兩者結合,靠著張貼職缺資訊實施收費機制,以此支撐營運論壇所需費用,讓工程師能有個完全免費、彼此激盪與交流的平台。這個方法既能解決經營論壇難賺錢的困境,又能讓工程師的知識與資訊更開放、更無門檻地自在交流 — — 但依然沒人出手。

終於在 2008 年,Spolsky 找到搭檔 Jeff Atwood 一起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很久的問題,開啟了 Stack Overflow 的第一步。

一路走來,Fog Creek Software 底下產品的核心精神都脫不了他最初的使命跟任務:不管是設計 Stack Overflow 還是求職版,目的都不是一定要賺大錢或是規模化產品,Spolsky 只是希望能為跟他一樣的軟體工程師,提供一個在碰到困難時能找到幫助、同時又能感受到自己也在幫助他人的交流平台。

他在乎的不是一個工程師的發問值多少錢,而是一個發問就能帶進 1,000 名同樣在尋找答案的訪客。這背後創造的是更大的社群網絡以及文化。

倘若沒有人出手去建構這樣的文化,他就會跳下去自己去創造這樣的環境,就如同他堅持把公司設在紐約一樣,因為認為紐約作為美國第一大城,工程師應該要能在這邊找到優質的軟體公司,而不是為了工作必須舉家遷去西雅圖。

渾然天成的工程師 DNA:約耳談軟體

但所謂好的環境,不只是硬體或軟體上的支援而已,還包括整個企業文化跟 DNA 的建立。他曾說過:

「如果總是把程式開發人員當成公司的次等公民、不關心他們,他們當然會缺乏歸屬感,也不會對公司負責。」

Spolsky 對軟體工程的愛,完全體現在他的部落格上。早在於 1999 年離開 Juno 後,他就養成在網路上發文紀錄自己工作跟看法的習慣。Joel on Software 的文章,親眼目睹了網路泡沫化的那個年代,也在往後的歲月裡,為 Spolsky 扮演著追蹤軟體世界動態的資料庫的角色。部落格之外,他還有 Joel on Software Discussion Forum(已於 2010 年關閉)

他非常自豪自己早早用部落格養出一批潛在客戶(同樣是工程師),也認為自己在程式世界的耕耘,讓他的部落格成為能夠非常精準吸引優質工程師前來取經、甚至毛遂自薦的磁鐵。Spolsky 在不同的場合都不斷強調,自己的公司擁有最一流的工程師團隊,每個人都是菁英,而他自己也是最追求尋找卓越工程師的一個人。

Joel on Software 上的每篇文章,紀錄的不只是他創業以及開發每項產品的歷程,事實上,這個部落格更像是他跟每位工程師對話的平台。有多少工程師在聽 Spolsky 談軟體?有多少在回應他?根據 Spolsky 自已提出的數據,曾經單月有超過一百萬不重複訪客。但它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此,而是某種凝聚力:

在 Spolsky 開始寫部落格後的兩三年內,有一批全球熱心又熱血的志願者們,發起了將《約耳談軟體》翻譯成超過 30 種語言的運動。一路從 2000 年的文章翻到 2008 年的文章,總數超過 90 篇。

「如果總是把程式開發人員當成公司的次等公民、不關心他們,他們當然會缺乏歸屬感,也不會對公司負責。」圖/ Hitesh Choudhary on Unsplash

《約耳談軟體》影響甚至啟發了某一個世代的工程師。然而 2010 年,在這個部落格邁入第十年之際,Spolsky 突然公告要從部落格的寫作中「退休」,一切戞然停止。

他的說法是,他的部落格由於起步得早,所以 Fog Creek 很幸運的在內容行銷這塊市場上早早嚐到甜頭,且佔有一席之地。但隨著這個世界的資訊越來越碎裂化,在每個創業者都開部落格發佈新品,或拋出一兩句觀點的年代,到底該如何經營部落格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也成了門大學問。寫部落格佔據他太多時間,隨著公司越長越大,他也必須為公司思考更多其他的曝光選擇。

但他也解釋,所謂的「退休」並不是真正封筆,他還是會繼續寫與軟體相關的技術性文章。只是,過去十年他經營《約耳談軟體》的方式是發表許多自己的個人觀點,個人性格也因此形塑了部落格的風格;但在未來,他更想要用更客觀且可測量的方式去創造真正的知識價值。

從部落格中退休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對受他文章啟發跟影響的那一代工程師而言,確實有些惋惜。但對 Spolsky 來說,反而是寫作十年後的一個體悟,以及為下個階段再進化的決定。而這背後一路支撐他不停向前衝、煞車修正自己、再往前進化的,不外乎就是他創業最大的動力 :為軟體工程師的世界創造些什麼。

他隨時都是邊開火邊移動。


延伸閱讀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非典型精實創業 — — 與 David J Bland 的一場「精實」午餐交流【 Star Rocket 活動側記】

數位時代如何清理你的數位足跡:Scrubber 小工具,一鍵洗刷人生「黑歷史」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