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市熱鬧的蘇活區裡有一間佔地 50,000 平方英尺的「倉庫」,裏頭堆滿裝有各種硬體零件的紙箱、3D 列印切割機⋯⋯ 裡頭忙進忙出的是一位頂著泡泡糖顏色短髮的女子,她下唇上穿著唇環,身著黑色 T-shirt,散發一股捨我其誰的自信感。若不是過去科技媒體對她頻繁的報導,誰也猜不到這位有著奇特髮色的人是位 MIT 高材生,有著多重身份:電子工程師、開源硬體社群的活躍人士,一間年營收達 4,500 萬美元開源硬體公司 Adafruit Industries(以下簡稱 Adafruit)的創辦人暨 CEO — — Limor Fried。
坐在工作桌前,Limor Fried 對著站在隔壁的藍色卡通機器人 Adabot 介紹剛上市的開發板 Circuit Playgroud Express。這個圓盤形狀的開源硬體支援多種軟體跟程式語言【註 1】,內建感測聲音、光度,甚至是溫度的感應器,外部有 11 個 NeoPixels 迷你 LED 燈,側邊有 USB 插孔,方便載入程式。這塊圓板在 2017 年上榜《Make》雜誌的年度八大出色開發板:Circuit Playground 具備完整函式庫,可以節省程式編寫的時間,同時具備趣味性的感測性,特別適合拿來作與藝術創意相關的專案。同樣上榜的還有 Adafruit Feather 系列,是物聯網開發的最佳選擇。
頂著粉色頭髮,向世界第一位軟體工程師致敬
誰是 Limor Fried?她所創辦的 Adafruit 又是間什麼樣的公司?如果你平常喜歡動手 DIY 組裝各種電子硬體,或許對這位工程師不陌生。實體世界中她叫 Limor Fried,Adafruit 創辦人,在網路的世界中,她則以「Ladyada」的名號走跳 — — Ladyada 顧名思義,即是向生於 19 世紀的世界第一位軟體工程師 Ada Lovelace 致敬。【註 2】
Limor Fried 最搶眼的個人標誌就是一頭泡泡糖顏色的粉紅頭髮。特殊的髮色顛覆了常人對於「工程師」或「專業」的既定印象與期待,展現的是 Limor Fried 不受框架約束,選擇以自己的藝術精神來定義工程師的樣貌。粉紅色頭髮不只為這個以比例來看相當陽剛的領域帶來一絲亮眼的點綴,也給許多同身為女性的工程師一個可追尋的方向。
Limor Fried 從小就喜歡「動手做」,她回憶小時為了把卡在天花板的氣球拿下,回家做了台機械手臂。2012 年,在那個幾乎已是人手一機的年代,她卻沒有像一般人一樣使用智慧型手機,反倒覺得滑手機浪費時間,於是利用碩士論文的機會,組裝了一台大小可以塞進香菸盒的手機干擾器(cell phone jammer)。製作手機干擾器的目的不在於打亂他人的通訊,但她認為在這個被訊息主宰與綁架的世界裡,透過動手做來為自己創造一個可休息與呼吸的空間,才是機器背後訴求的價值。
2005 開始創業時,Limor Fried 剛結束在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 Lab 的碩士學涯。但在正式創辦 Adafruit 的前幾年,她就已在學校進行小小的生意:她將父母提供的 10,000 美元學費拿去買零散的零組件,自己設計並拼裝,再以材料包的方式,以一包 10 美元售價轉賣。就像許多宿舍跟校園創業的前輩一樣,一個玩票性質的小生意靠著同學間口耳相傳,找到驗證市場的機會,而她的第一批「員工」也是一起讀書的朋友。
當時學校作業要求學生架設網站,她就為自己架了部落格,在上面撰寫與組裝硬體相關的教學手冊。這個習慣十幾年來不曾間斷,一路延續到 Adafruit,到現在只有要新產品上市,Limor Fried 都會以直播、影片或部落格文章的方式,準備開箱文跟教學影片,讓沒有技術背景的普通玩家,都可以輕鬆上手,在拼裝中找到「動手做」的成就感。
年賺進 4,500 萬美元的自造者工廠
2005 年成立於紐約市的 Adafruit 是一間製造開源硬體的公司。該公司雖然也販售常見的 Rasberry Pi 、Arduino 等開發平台,以及組裝時所需的各種工具跟零組件,但旗艦產品都是自家研發設跟自產的開發板,例如文章開頭提及的 Circuit Playground、 Adafruit Feather 系列,或是 Adafruit Metro 跟迷你穿戴式電子開發平台 Adafruit Trinket。這些硬體的規格、設計圖、電路圖以及材料清單等資訊,全都開源在 GitHub 上,任何人都可以依據硬體的原型進行改造。
Adafruit 每年營收都以驚人的數字攀升,但卻不曾拿創投資金。2012 年自造者風潮蔚為盛行時,這間堆滿硬體器材與零組件的 DIY 公司,以 450 萬美元的營收佳績,讓她榮登《Entrepreneur》雜誌的年度創業家。接下來幾年,Adafruit 持續成長,辦公室從原本 15,000 平方公尺的空間擴張至 50,000,員工也從初期的數十人擴編至現在的 100 多人。
Adafruit 在 2014 年被評為美國排名 11 的重量級製造公司,營收更是蒸蒸日上:2012 年才 450 萬,2013 年就突破至 1,000 萬、2014 年與 2015 年皆再次出現超過 3,000 萬的成績。就當人們以為快到天花板時,2018 年又轟轟烈烈的來到 4,500 萬。
2011 年 Limor Fried 登上《Wired》雜誌的封面,成為該雜誌自 1993 年創辦後,首位上封面的女性工程師(有沒有很令人意外?科技老牌雜誌居然等了十幾年才有一位女性工程師擠身封面人物。這裡其實有個小插曲,詳見【註 3】),並由雜誌前總編 Chris Anderson 親自專訪。2012 年 Chris Anderson 對當時逐漸成熟的「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下了「重磅註解」:他認為這股力量正在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
自此,長年耕耘硬體自造的 Limor Friend 瞬間成了科技媒體追逐的焦點,華麗轉身成為自造者社群裡女神級地位的靈魂人物。她身上有著許多典型又非典型典範特徵,既是人人羨慕的 MIT 高材生,又如同許多創業前輩一樣走上校園創業之路;但與此同時,她又是那個年代少見又不易出頭的女性工程師、女性創業家,染著一頭特別顏色的頭髮,挑戰傳統對於「女性」跟「工程師專業」的想像。
STEM 教育: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小小工程師
一塊 Circuit Playground 的「板子」可以幹嘛? — — 對成熟的自造者來說,手拿開發板時腦中可能已有無數創意點子在噴發,板子可以幹嘛根本不是問題。然而對我這種對仍在摸索自造者世界的門外漢而言,這可能是有點蠢但又最真實的問句了。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 Adafruit 的網站上找到解答。
進入 Adafruit 網站,使用者可以在上排選單中的 Blog、Learn 跟 Video 三個區塊中找到所有學習素材。早期教學資源都放在 wiki 上,但秉持著「自造」精神,Limor Fried 後來索性建立了自家的內容管理系統 — — Adafruit Learning System。
現在上面有千筆的內容,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 Circuit Playground 系列影片。這系列影片專為兒童設計(剛好適合我這種幼幼班),以英文字母開頭來介紹與電子工程相關的專有名詞,動畫的主角是 Limor Fried 跟 Adabot 這個藍色機器人,對白的設計淺顯懂,是入門 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四個學科的首字母縮寫) 領域的好方法。
作為自造者世界的典範之一,Limor Fried 常以自身創辦 Adafruit 的例子來描繪她對未來 STEM 教育的想像。Adafruit 這類電子硬體材料包(kit)的存在,讓進入 STEM 的學習門檻大幅降低。隨著硬體成本下降,以往可能一個 Kit 要價 100 美元,教室裡的學生必須多人共用一組,但現在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一套。例如 Circuit Playground 系列,一組 20 美元,GitHub 上有免費軟體供下載、官網上有免費的教學影片,硬體設計圖也開源出來,學習與分享的容易性擴大了邊際效益。
為了鼓勵更多人輕鬆入門,Adafruit 為每件產品都設計了「學習藍圖」,從可以延伸玩什麼專案、要搭配哪些零組件,到需要使用什麼語言來跑程式,皆為初入自造者世界的初學者勾勒好一條體驗之路。例如 Adafruit 近期強打的 CircuitPython 計畫,就是選定以 Python 作為編寫軟體的程式語言,運用在 Circuit Playground 上;Adafruit 也為此計劃開設了獨立的 Twitter 帳號「@CircuitPython」提供學習者彼此交流、分享使用經驗與切磋點子的平台。
輕鬆好玩、不受限制、有龐大的社群資源陪你一起摸索,這個氛圍一直是 Adafruit 所欲營造的學習環境。儘管自己是 MIT 高材生,Limor Fried 卻認為: 「你不需要有高深的電子工程學歷,也可以玩出新花樣。」
不只是硬體:由內容與社群驅動的開源生態系
It’s an IoT tutorial company with a gift shop at the end. — Limor Fried
有人說 Adafruit 是開源硬體公司、有人則將之形容為自造者的工廠或倉庫;但用 Limor Fried 自己的話描述,Adafruit 是一間「教學公司」(Tutorial Company)。Circuit Playground、Adafruit Feather 這些開發板雖然都是 Adafruit 的原創設計與旗艦產品,卻不是最重要的資產。Adafruit 最大的無形資產,是那些伴隨每個產品而來的教學內容(影片、教學手冊、GitHub 上的開源資訊),以及把硬體跟使用者緊密黏著一起的開源社群。
與其說 Adafruit 賣的產品是硬體零組件,不如說它賣的是個學習的過程,以及背後龐大的互助社群。
Limor Fried 相當重視「學習」的體驗跟價值。Adafruit 的硬體設計都不是最終樣,販賣的產品亦不是「成品」,而是「半成品」,任何人都可以在這些硬體基礎上再去創造他們想要的樣貌。使用者不只可以改良、去精進,甚至可以轉賣販售原本的硬體。對一家商業公司而言,開源可能導致利潤降低,但 Limor Fried 與所有來自開源社群的人所看中的,都是長遠而言能夠持續循環的永續價值。他們深信,唯有這種不設限的分享,才能讓過去很多因限制而埋沒的靈感探出頭。這些靈感跟人才,亦會如磁鐵般相吸回流,透過分享繼續提供彼此茁壯的養分。
對上微軟
人人可以 hack、人人可以共享的開源心態,不見得為所有人接受。一件關於 Adafruit 與微軟的小插曲,恰好凸顯了這個開源文化的衝擊。2010 年 11 月初,Adafruit 仿效 XPRIZE,發起了粉紅泡泡版本的懸賞競賽「Hack the Kinect for Xbox」,只要成功寫出微軟 Kinect 開放原始驅動程式的人,就可以獲得 3,000 美元的獎金。一開始的獎金只有 2,000 美元,消息一出,卻引來微軟「關切」,發表了措辭強烈的聲明,不排除對任何試圖駭進 Kinect 軟硬體的行為提告。沒想到,Adafruit 挑釁地把獎金提高至 $3,000。不到一週,名為 Hector Martin 的工程師就挑戰成功,讓 Kinect 可以在 Xbox 以外的其他裝置平台上運作(大家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OpenKinect」專案)。
微軟後來以 Hector Martin 的行為不構成侵權為由,放了他跟 Adafruit 一馬。然而 Kinect 於 2017 下台一鞠躬,微軟則於 2016 年加入 Linux 基金會,踏上開源之路,並在 2018 年買下 GitHub。這段 Adafruit 跟微軟的過往也成為茶餘飯後的小故事。
現在的 Limor Fried 已經不再是宿舍裡的一人 Maker,而是肩負百人公司的 CEO;但她仍親力親為參與每個產品的生產工程、親自設計與測試硬體,每一個產品的 demo 影片跟直播,都可以看到她本人、聽見她的聲音。
2017 年接受《Make》訪問時,她表示研發新產品的過程中最重視傾聽社群的想法與需求。因此除了單向的教學影片,Adafruit 也有一個長青節目〈問問工程師〉(Ask an Engineer),每週四固定舉辦。直播中, Limor Fried 會在線上與使用者討論使用心得、排解技術困難,彼此腦力激盪。Limor Fried 曾表示,每個使用者的回饋跟他們的創意,最終也都會轉換成她研發下個產品的靈感。
當「動手做」碰到網路:開源硬體與自造經濟的交疊
當然,Adafruit 不是唯一一個受開源社群驅動而生的硬體公司,其他同類型的自造者工廠如 SparkFun 跟 Arduino,也都有龐大的學習社群跟資源。不管是 Adafruit 的 Limor Fried、Phillip Torrone(Limor Fried 的伴侶,亦是《Make》的資深主編),還是 SparkFun 創辦人 Nathan Seidle,或是 Arduino 開發團隊 Massimo Banzi 等人,這群人過去都受軟體開源文化薰陶,隨後在近 20 年一起帶動了一波與硬體開源交織的新自造者運動。
一般在談論數位與資訊時代的自造者運動時,都會追溯到 1975 年的「自釀電腦俱樂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註 4】,或是所謂的「火腿電台」(ham radio)【註 5】,但 2005 年則更常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年不只是 Adafruit 的創辦年,也是《Make》的首次發刊的年份。
從 2005 年開始到現在的這十幾年間,在網路的驅動下,許多事物都以未曾預期的速度發展。網路及軟體工具的普及提供 Adafruit 這類開源硬體公司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機會。在個人部落格之後,出現了 YouTube 跟 Facebook 這些提供內容製作、分享及互動的社交平台,「記錄」跟「分享」的機制再次引爆更節奏更快的資訊傳播速度,以及雙向參與的機會。而硬體成本的降低,加上軟體開源的精神外溢至硬體,多軌加速了自造者運動的滾動。
雖然早在 1997 年,第一個喊出開源運動的業界資深工程師 Bruce Perens 就透過發布 Open Hardware Certification Program 為開源硬體開出第一槍,但接下來社群內幾度的嘗試跟努力都沒能延續開源硬體的風氣,直到 2000 年之後, Adafruit、SparkFun、Arduino 等大型開源專案如春筍冒出,在網路的推波助瀾,順勢壯大整個社群。
這些於草創階段參與硬體開源相關工作坊與年會的人,依然都是現在活躍的那幾位靈魂人物,像是專營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公司 Bug Labs 創辦人 Peter Semmelhack、SparkFun 創辦人 Nathan Seidle、開發 Arduino 的 Massimo Banzi 及其團隊、《Xbox: 逆向工程入門》作者,同時也是 Chumby Industries 首席工程師 Bunnie Huang。Limor Fried 當然也沒有缺席。
同步見證歷史發展的,還有《Wired》的 Chris Anderson【註 6】。自造者運動雖然不起源於開源硬體運動,兩者卻在這十幾年間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也才讓這位前總編輯在 2012 年拋出了自造者運動正在引領新一波工業革命的觀察。而隨著 IoT/AIoT 浪潮持續發酵,自造者經濟也似乎還有許多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自造者經濟?然後呢?
看好自造者運動前景的不只是 Chris Anderson,素有「Web 2.0 之父」之稱的 Tim O’Reilly 也表示過,自造者運動夾帶的是一個未來新型態經濟的願景:
製作東西會比單純消費來的更舉足輕重 (It’s people who make rather than just people who consume as a key to our future economy)。
製作逐漸改變直接購買的消費習慣跟思維,自造者更有機會撼動傳統的硬體市場 。這也是為何 Adafruit 不賣「成品」,而是透過提供最基本的硬體裝置讓人們自己動手做出新的成品 — — 從「半成品」到「成品」這中間的「未完待續」,就是要留給消費者自己去探索、發掘。
只是幾年過去,Chris Anderson 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如今走到哪了呢?自造者的小嗜好可以規模化嗎?能產生網路效應嗎?開源硬體可以獲利嗎?
在 2018 年的一次訪問中, Limor Fried 被問及自造者運動是否仍蓬勃發展?或已式微?她雖然相當有信心的認為從自家的營收及遍地開花的自造者空間來看,自造者運動依然成長,但也有相關的研究在探討,究竟開源社群的「協作」與「分享」精神是否本質上會與商業營利有所抵觸?會否無形中對以開源作為基礎的小眾硬體創業設下了難以商業化跟規模化的門檻?
Chris Anderson 雖然自己拋出了新工業革命的觀察,但他也曾犀利的問 Limor Fried:
自造者是否只是個「被美化的嗜好」?
對此 Limor Fried 很誠實的表示確實是「嗜好/興趣」,但就像火腿電台跟 60、70 年代在車庫裡組裝電腦一樣,一切都始於微不足道的興趣;當人人都在自造時,總有一小撮人會創造出奇蹟。
【註 1】微軟 MakeCode、Arduino IDE ;Python、C ++ 、JavaScript
【註 2】雖然在現在的電腦科學領域裡男性工程師居於多數,但世界上第一位軟體工程師卻是位女性。生於 1815 年的 Ada Lovelace,擁有極高的數學天份,其代表經歷是翻譯查爾斯・巴貝奇的分析機 — — 機械式通用電腦 — — 的論文。
【註 3】2010 年底德州州立大學傳播系教授、科技部落客 Cindy Royal 曾於個人部落格中公開致信《Wired》,對該雜誌過去長年忽視女性在電腦科學及科技產業的貢獻表示抗議。她指出,最後一次有女性因專業貢獻而登上封面的分別是 1994 年 (美國前衛音樂與藝術家 Laurie Anderson)及 1996 年(《一起孤獨》與《電腦革命》作者 Sherry Turkle);爾後女性都只是以廣告或是示意圖的方式呈現於雜誌封面。於是在 2011 年 3 月,時任總編 Chris Anderson 採訪了 Limor Fried 並讓她擔任當期封面人物,以行動直接回應 Cindy Royal 的抗議。《Wired》還特此發文。XD
【註 4】自釀電腦俱樂部是早期矽谷的電腦愛好者的活動,參與聚會的人不乏後來聲望相當高的駭客與創業者,例如 Apple 的 Steve Wozniak。
【註 5】火腿電台一詞中的「火腿」一字源自英文 Ham-fisted,原意為技術不精湛的業餘者、純粹的興趣;後則衍伸用以描述自造者精神。
【註 6】Chris Anderson 在 2012 年離開《Wired》後選擇全心投入自己的 3D Robotics 公司。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