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m:不能即時通話、視訊的通訊軟體,卻獲紅杉、IG 創辦人投資

| |

當你在進行專案時,可能遇過一個狀況:同事或合作對象一時無法挪出時間碰面、視訊,或是其實也不需要對方即時回覆,但文字又不能夠完整表達你的想法時,也許可以試試看傳一段影片給對方,速度可能比你寫一封信還快。Loom 是一款不能視訊、即時通話的錄影擴充套件,能同時錄下人像、螢幕錄影,直接在 Chrome、Gmail 或 Slack 中就能打開使用。

不能視訊的通訊軟體,也許能幫你成交

Loom 也提供許多互動功能,譬如可以顯示有誰看過、哪個片段大部分的人按了什麼表情符號、什麼片段大家會沒耐心直接跳出等,讓你知道下次該如何改進;錄製好的影片也可以裁剪編輯,考量到如果背景很亂,Loom 也有能製造背景模糊效果的濾鏡。

文字、視訊的通訊軟體我們並不陌生,但影像傳訊會是我們需要的功能嗎?Loom 表示人的大腦處理視覺的速度是文字的 6 萬倍,比起文字傳遞,用影片的方式更有助於人腦記憶。文字也容易造成雙方解讀上的誤會,但透過影像能更精準讀取對方的表情、情緒,更能引起對方的注意力、同理心。譬如業務想要銷售產品時,不親身走到客戶面前很難真的說服對方,因為在網路上永遠有其他分散顧客的注意力的廣告、優惠,但如果在顧客比較時,當你透過影像的方式陳述,比起文字更能讓顧客對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據 Loom 在官網上的表示 ¹,許多用戶錄製一段精心設計的影像給客戶,有效提升了成交率。

Loom 產品介紹。影片:Loom 官網

讓 Instagram 創辦人都嘖嘖稱奇的體驗

Instagram 的創辦人麥克・克瑞格(Mike Krieger)錄製了一段 Loom 表示,他們試圖在 Instagram 上嘗試很久的技術 Loom 卻做到了,譬如影片壓縮/解壓縮、提高錄影畫質,或是讓影片編輯有更多有趣的功能等,當 Mike Krieger 使用過 Loom 後對另外一位 Instagram 創辦人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表示,「天阿,他們到底怎麼做到的,整個體驗不可思議地順暢!」(When I first used Loom I turned to Kevin who was my Instagram co-founder and said, ‘oh my god, how did they do that? This feels impossibly fast.’)

Instagram 的創辦人 Mike Krieger 錄製了一段 Loom 表示,他們試圖在 Instagram 上嘗試很久的技術 Loom 卻做到了。

創辦人背景豐富,在還不能喝酒年紀就認識 Peter Thiel

Loom 的募資成績也非常亮眼,2019 年的 B 輪已經募得 3 千萬美元,由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領投,還有矽谷大型創投基金之一的 Kleiner Perkins,Instagram 兩位共同創辦人、Figma CEO 迪倫・費爾德(Dylan Field)等。

背後擁有這些關鍵投資者、創業者的肯定,這可能也跟其中一位創辦人沙希德・罕(Shahed Khan)的背景有關,Shahed Khan 在 16 歲時就加入 PayPal 共同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20 Under 20」計畫(該計畫提供中途離開學校的年輕人 10 萬美元的獎學金,條件是要完成一項研究計畫),因此在他還沒成年以前就認識許多科技圈重要的投資者,包括天使投資者羅恩・康威(Ron Conway)、知名創業家凱文・羅斯(Kevin Rose)、知名風險投資者馬克・薩斯特(Mark Suster)等,矽谷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其中一位創辦人甚至幫他在提供架站服務的新創公司 Weebly 找到工作,Shahed Khan 在還不能喝酒的年紀就擁有了許多非同齡的朋友,如今 Loom 能找到這麼多投資者、創業者背書,或許也不意外。

從擴充套件起家的 Loom

Loom 原先是想打造一個專門服務企業的軟體 Openvid,提供螢幕錄影、人像錄影的功能,幫助開發者、企業可以從使用者那裡回收產品心得,以了解使用者為何在初期就退出的原因等等,但團隊與加速器 NFX accelerator 的顧問討論完後決定改變策略,在 2016 年推出功能跟 Openvid 大同小異的 Loom,強調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辦公室通訊工具,使用人數也因此大增,截至 2019 年二月時累計使用人數已超過一百萬、1.8 萬家企業使用,平均每個月有 1.5 萬分鐘的影片被錄製。

當市面上越來越多人推出 App 搶攻市場,Loom 卻反而以 Gmail 擴充套件起家,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會特地花時間試用一項新的溝通服務,企業也不敢貿然引進。最先接觸 Loom 的用戶,多用來進行產品說明、新人到職須知及遠端工作等,他們向 Loom 反應,工作需要在兩三種以上的工具間切換(Slack、email、Loom 等),容易造成溝通的碎片化,甚至打開一個連結(譬如 Loom 的網頁版)的時間都嫌浪費,Loom 因此積極向 Slack 爭取,成為第三個在 Slack 裡可直接操作的軟體(另外兩個是 YouTube、Vimeo),接著在三、四年內逐步與視訊服務 Zoom、生產力工具 Notion 等合作成為支援的擴充套件,再慢慢進展到專案管理軟體 Trello、線上客服軟體 Intercom、開源社群平台 GitHub 等。

在影像通訊的軟體還有其他競爭者 Vidyard、Soapbox、GoVideo 等,但 Loom 與 Uber、Dropbox、Airbnb、Red Bull 等企業穩定合作,因此在市佔率上 Loom 比起同業就佔盡優勢。

未來的資訊傳播方式,Loom 説「比光速更快」

Loom 一開始進入市場,就選擇從利用擴充套件來培養他們的使用者,看起來是正確的決定。共同創辦人喬・湯瑪斯(Joe Thomas)在一次的 Podcast 採訪 ² 被主持人問到,Loom 產品是偏向企業還是消費者市場?Joe Thomas 提到,未來 Loom 真正要獲利需要走向企業端,但對他們目前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增加使用者人數而非獲利,因此一邊推出專業版的同時也不會停止更新免費版,Loom 的團隊也參考了 Dropbox 早期的策略,先讓一小群人習慣新的服務後,由下而上讓企業引進。

「Loom is for efficiently bringing teams together.」Joe Thomas 在 Loom 的官方部落格上解釋了對產品的期待,希望 Loom 對每個使用者而言像是編織器一樣,能夠將大量交錯的資訊有效的編織起來,另外他也提到,以後的資訊傳播是以「Superloominal communication」一種超越光速的方式進行,他相信 Loom 用影片開啟了新的溝通方式,一步步將假設推向未來。已經有百萬美元資金挹注的 Loom,是否真的能成功改變我們目前習慣的協作方式,都還可以持續觀察下去。


註:

  1. How quick videos help us close deals
  2. Joe Thomas of Loom on Building a Consumer Product, Pivoting, Launching on ProductHunt

參考資料: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科技創業週報 #213:新創 CEO 不錄用你的真實原因

《星箭廣播》38 集 ——Titan 的購物頻道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