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33:怎麼與 AWS 等雲端巨頭競爭並勝出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最近編輯看到一篇很扯的文章:作者 Charlie Harrington 是一名工程師、老電腦的愛好者。某日他在慢跑途中看到路邊垃圾堆裡躺著一台 Apple IIe 電腦,而且把它撿回來之後居然還能正常運作!!!!這種好康的事情為啥編輯從沒遇過 Orz 不過在 Harrington 的詳細介紹之下,編輯也重新認識這台誕生近 40 年的蘋果電腦風貌~

另外,大家應該有發現本週的電子報長得有點不大一樣吧。正如上週提到的,我們於本週更換新的發報系統囉。若在閱讀的過程裡有任何建議,也歡迎來信跟編輯說:matt@starrocket.io

by Matt

更正啟事:上週的電子報把〈成長行銷工作指南〉一文的原作者「林威宇」的名字誤植為「陳威宇」。造成各位讀者與原作者的困擾,特此致歉。
[中] Gleam:一個你沒聽過,卻是網紅最愛用來送禮、辦比賽的秘密武器

「別忘了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YouTuber 除了會在影片內呼籲粉絲追蹤帳號,可以透過行銷工具 Gleam.io 舉辦線上比賽衝高粉絲數,粉絲只要完成指定任務後就有機會抽中大禮。

靠著自給自足(bootstrap)方式創業、七年沒拿過創投錢的 Gleam,前身是一個失敗的優惠券平台,直到多次嘗試後,創辦人才從中悟出了成功之道:第一、不要依靠別人的系統來打造服務;第二、一家成功的企業要能夠為客戶及市場帶來獨特的價值,也讓 Gleam 成為 Twitch、Shopify、MailChimp 等平台的合作夥伴。
[中] KT Huang/如何做好競品分析

「打造好產品就好,為何需要競品分析?」作者 KT Huang 從市場的角度,解釋競品分析的重要性,他提到除非是市場中的領先者,或是非常了解對手,否則競品分析是最快可以找到切入市場的方法。

作者在文中先講述競品分析的目的與用途、並針對競品分析的各個環節逐一解釋:從選擇競品、收集資訊、分析競品、產出結論到最終的定期追蹤,幫助初學者能了解全貌。最後作者也提到,當你掌握要訣後,其實也能利用競品分析來規劃人生跟職涯規劃。
[英] 當雲端巨頭成為競爭對手時,新創可以怎麼做準備?

雖然 AWS、Azure 與 GCP 等大型雲端運算服務的誕生與盛行,幫助現代的開發者們掃除過去開發網路服務時得面臨的各種障礙,並提供更多元、更彈性的服務選擇。但曾任多間 B2B 軟體新創行銷顧問的 Greg Kogan 就提醒開發者們,當雲端巨頭在平台提供類似服務時,會為新創帶來很大的衝擊。

在文中 Greg Kogan 除了列出雲端巨頭在競爭上所佔盡的優勢之外,也建議軟體新創可以在事前就做好準備,譬如支援多個雲端平台與開發環境,提供用戶更靈活的開發選項;慎重思考是否要開源,因為像是 Elasticsearch 與 MongoDB 的例子,都顯示出開源會削弱自己的優勢。但如果能提前找出自己的藍海並做足準備的話,Kogan 認為雲端巨頭的加入,反而能成為公司快速成長的轉折點。
[英] 《部落衝突》遊戲開發商 Supercell CEO 創業十年經驗談

開發出《部落衝突》、《荒野亂鬥》等知名遊戲的 Supercell ,其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Ilkka Paananen 在公司創立十週年之際,將他們從創業歷程中所學到的各種教訓與經驗歸納成 11 點原則,與有志於(遊戲)創業的讀者分享。

文中所涵蓋的主題非常多元,從產品開發的思維、公司的目標與價值如何設定、團隊規模的建議、公司文化如何形成、面對挑戰與失敗的心態等等,並搭配許多真實發生在 Supercell 的案例,從而看出這些原則是如何為公司的成長帶來正面影響。但他也強調,創業最重要的事情還是你得樂在其中,而 Supercell 的經驗不盡然能應用在所有的新創身上,最重要的還是打造出自己公司的文化。
[英] 開發者親身分享,提升效能的技巧與心法

我們之前在《星箭廣播》第 51 集,曾經有簡單聊到 NetNewsWire 這個由獨立開發者 Brent Simmons 製作的免費開源 RSS 閱讀器。他最近撰文討論之所以 NetNewsWire 的程式可以運作如此快速的秘訣:因為在他開發時會特別關注效能。他甚至以披薩來比喻:「效能不該被視為配料,它就是披薩本身。」

但除了闡述理念之外,Simmons 也不吝嗇分享十幾條他用來提升程式效能的技巧,譬如在各個環節善用多執行緒(serial queues)、客製化資料庫(「畢竟這程式就是個比較花俏的資料庫瀏覽器。」)以及運用效能偵測的工具,來找出意想不到會拖慢系統運作的地方。
[Podcast] PM 出身的創投合夥人,談不同類型產品經理的特質

Catherine Ulrich 是 FirstMark Capital(曾投資 Shopify、Airbnb 與 Pinterest 等公司)的合夥人,過去也曾於在照片圖庫網站 Shutterstock 等公司擔任過產品長,在本集節目她接受 Rocketship.fm 的專訪,談論從她的工作與創投經驗裡,所觀察到的七種產品經理類型以及個別的特點與專長。

除此之外,Ulrich 在節目大約 19:30 之後的片段也進一步分享,她認為可以怎麼判斷自己的公司與產品當下最需要的是哪一種類型的產品經理;而有興趣轉職為產品經理的人,Ulrich 又認為哪兩種類型比較容易轉換,並提供幾點她認為所有類型的產品經理,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中] Edison Chen/從文字開啟與設計的對話

多數人一想到設計,往往會先聯想到視覺上的介面、圖案或互動元素,因而會傾向用視覺化的語言與設計師溝通,這也通常是設計師比較熟悉的表達方式。但這篇由產品設計師的 Edison Chen 就討論到,其實無論是與設計師協作的人或者是設計師本身,若太早進入到視覺化的介面設計,跳過先以文字思考、歸納出產品要真正解決的問題時,可能只會「把設計做對」,而非「做對的設計」。

他從觀察許多設計師的作業流程中發現:「文字是介面設計的核心要素。」因此,比起單純使用 Sketch 的圖像向其他團隊成員解釋,他認為先透過製作投影片以文字詳列設計策略,反而更能讓大家理解你的設計概念與思考脈絡;此外也能「幫助你去打磨一個想法、幫助你發散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幫助你反覆驗證設計的真偽。」
[Podcast] 星箭廣播 EP56|好的技術長強在哪?愛料理共同創辦人 Richard 告訴你

「技術長必須為商業負責,用技術的方式帶來商業變革。」這次《星箭廣播》特別來賓是 Titan 在大學時認識的同校網友、 iCook 愛料理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李致緯(Richard),我們請他來分享自身經驗,跟大家聊聊在新創公司擔任技術長(CTO)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聊的話題包括:技術長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而技術長跟工程副總的差別是什麼?一個人可以同時兼任這兩個工作嗎?工程師如果未來想要擔任技術長職位,需要思考哪些問題?Richard 也在節目中推薦了很多好書,感興趣的讀者也千萬別錯過!
.
Previous

《星箭廣播》57 集——「往東,然後向右轉。」Google 地圖的故事

如何設計出獨特的 podcast 封面?5 個免費工具與技巧分享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