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不知道大家去看《天能》了嗎?我去看之前就聽說非常燒腦,因此特地先看了「無雷影評」,但看到一半還是看不懂 🤯 ,只能如電影所說「別試著去理解,而是感受它 」 許多 YouTuber 也在《天能》上映後趁熱推出影評、心得等,過去網路上類似的觀影討論資源很少,也只能鎖定少數影評人的解析。不過現在想要了解劇情脈絡,只要 Google 關鍵字就有許多論壇、社團、部落格都有相關討論,可以說網路也翻轉了我們過去的觀影體驗。如果大家看過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分享,也可以推薦給我們你覺得不錯的影評。 by 天心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71 | 每次滑 iPhone 都會看到它:聊聊手機上的字體(ft. justfont 就是字) 根據 iPhone「螢幕時間」數據,Titan 每天要看手機超過 100 次,你呢?滑手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螢幕上的文字、數字是什麼字體呢?這次《星箭廣播》邀請到「justfont 就是字」其中兩位共同創辦人林霞與蘇煒翔來跟大家聊聊 iPhone 上的字體「San Francisco」。2007 年上市的 iPhone 一開始使用經典字體 Helvetica,幾年後換成 Neue Helvetica,最後 Apple 還設計了自己的字體「San Francisco」,而且為了 Apple Watch 另外設計了「San Francisco Compact」,他們有何特別之處? 兩位設計師先解釋了幾個字體設計的基本用語,例如到底「字體」(typeface)跟「字型」(font)分別是什麼意思?可以混用嗎?「hinting」又是什麼?螢幕解析度變好之後對設計師的影響是什麼?本集節目最後林霞也會跟大家分享字體設計師的工作內容,例如中文字那麼多,該怎麼設計?設計字體也有「規格」嗎?這個工作困難在哪裡? |
[中] Nana Chiang/我在荷蘭 Booking.com 擔任產品經理一週年的七大學習與觀察 「沒人會指派你做事情」對我們來說可能很難想像,但這可能是外國公司的 PM 工作日常,本文作者 Nana Chiang 遠赴荷蘭 Booking.com 擔任 PM,工作了一年後發現東、西方企業的差異,她提到在 Booking.com 無論是設計師、工程師都被期待要能主動提出點子。 Nana Chiang 認為這樣的文化不只出現在 Booking.com,她與另一位 Spotify 的 PM 聊天後發現,歐洲職場其實非常鼓勵員工對主管或組織直接表達任何工作相關的想法,當員工選擇「誠實」的結果,得到的回應幾乎都是正向、肯定的。Nana Chiang 也在內文中分享自己在大型公司與其他人合作時的所學,值得大家參考。 |
[Podcast] RSS 的世界 推出超過 500 集的 podcast《Mac Power Users》要在這集跟大家聊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資訊聚合),你沒看錯,這是 2020 年 8 月推出的一集,不是 2011 年的內容。假如你開始對社群網站演算法推薦的內容感到厭煩,不妨試試看透過 RSS 重新拿回資訊吸收的主導權。 本集節目中兩位主持人 David Sparks 和 Stephen Hackett 先說明 RSS 技術是怎麼運作的,以及什麼是「RSS 服務」?接著兩位主持人會介紹 Mac 和 iOS/iPadOS 上各個知名的 RSS 閱讀器 app,並且跟大家分享他們是如何挑選好用的 app。 《Star Rocket 科技創業週報》的 Podcast 推薦播放列表 |
[英] 致創作者:模仿也是需要練習的 (本文為讀者推薦文章)賈伯斯說過:「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暫且不論模仿與竊盜的差異,創意工作者如何透過練習模仿其他人的作品,以開拓自己的原創性呢?產品設計師 Arun Venkatesan 擬了一套學習創意事物時的法則:累積 → 安排(組織) → 分析。 他以拍出理想的 Instagram 照片風格為例,首先收集大量你所喜愛的 Instagram 圖檔,接著安排這些照片,將同性質的照片分類在一起。這時可能會面臨到照片難以分類、或可以被歸屬到許多類別的問題,他的建議是「憑直覺」,不要花太多時間思考分類。最後的分析步驟,即是觀察各分類的模式並且提取出來,例如有些照片只有一個物件,其他地方大量留白,或是光影的運用。分析一個段落後,拋開筆記,開始拍攝你的照片,經過一次一次練習,就能淬煉出自己的風格。 |
[英] 那些主流 app 長得越來越像,但這可能是好事 當你打開常用的幾個 app,也許會覺得:「怎麼都長得差不多?」但這可能不是一件壞事。本文作者 Yazin Akkawi 是設計公司 MSTQ 的創辦人及首席設計師,他提到其實現在的使用者越常有「app 疲勞」現象:不想在許多 app 中來回切換,也不想要重新適應新的 app,這樣的好處是維持一致性。例如一般人使用電商類型的 app 時,會下意識往頁面上方尋找購物車按鈕。 App 的一致性讓設計師不必花大量的心力挑選顏色、做動畫,投入更多時間在測試與改善介面設計。雖然可能有人會想問:「App 漸漸沒有辨識度,背後的創意和創新會不會也跟著消失?」作者雖然說這不無可能,但他也認為未來人類越來越不需要介面,新技術的出現也將改變我們對介面的想像。 |
[英] YC 共同創辦人 Jessica Livingston 談「新創如何不失敗」? Y Combinator 共同創辦人 Jessica Livingston(她的先生也是共同創辦人之一 Paul Graham)在 2018 年一場聚會中分享自己 11 年來觀察了超過 1,000 家新創,整理出 7 個健康新創的特質。其中她也提到了 Paul Graham 的名言:「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她建議如果有人正在找尋好的創業題目,可以先從解決自身的問題開始,並花多點時間跟使用者交流,她認為使用者的需要就是創業路上的路標,她也見證了 Airbnb 在早期時如何著重在使用者問題,打造出了成功的商業模式。 Jessica Livingston 發現成功的創業者們通常只專注在改善產品跟解決使用者問題,而容易分心的創業家常常會花太多時間跟投資者、潛在投資人聊天、找董事會顧問、在社群上跟別人吵架⋯⋯最後,她也分享如何評估新創體質,並且建議新創先別雇用太多人(雇用太多人=花太多錢),以免在還沒穩定獲利之前出現財務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