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62:揭秘 Google 怎麼做 Code Review

| |


.

哈囉讀者:

不知道大家習慣遠距工作後會不會也有想念辦公室?有些人可能比較習慣在有一點白噪音的環境下工作,最近有個開發團隊打造了一個模擬辦公室環境音的小軟體「I Miss the Office」,你可以選擇有幾位同事在這個虛擬的辦公空間裡交談、吃零食,偶爾還伴隨著桌椅拖拉、列印影印機或是飲水機運轉的噪音當作背景音😆

剛好編輯最近在 Product Hunt 上也看到另個背景聲音軟體「Noisli」讓你製造各種環境音,還可以加入一種以上的情境,包含各種的風聲、白噪音、咖啡廳、火車聲等,如果想要製造「火車會經過的咖啡廳」情境也可以喔!

by 天心

[Podcast] 星箭廣播 EP85 | 生產力 app 長得像 Tinder 又怎樣?聊聊筆記軟體的好夥伴:畫線工具
不知道各位聽眾在複習功課、準備考試或閱讀書籍時有沒有「畫線」的習慣?如果有的話,你們會把這個習慣帶到網路上嗎?本集《#星箭廣播》Titan 跟 Julie 要來跟大家聊聊幾個在電腦或手機上「畫重點」的工具。

其實 Titan 跟 Julie 在《星箭廣播》82 集〈聽說以前有個東西叫「我的最愛」?聊聊書籤管理工具〉就曾經談到 diigo,它不僅可以用來管理網路書籤,還有一個很棒的「重點畫線」功能。此外,Julie 還要再跟大家介紹 hypothes_is 與 worldbrain 這兩個名字很特別的畫線工具。

Titan 要介紹的兩個工具是 Quotebacks 和 Readwise,前者是一個開源、輕量的瀏覽器延伸套件,特點在於可將畫線的內容嵌入在其他網頁以「引文」的方式呈現,而後者的重點其實不在於畫線註記,而是整合你在網頁、電子書、PDF、Twitter 貼文,甚至是 podcast 的畫線內容(藉由特定 app 的協助,podcast 也可以畫重點),並且將這些內容同步到其他生產力工具如 Evernote、Notion 或 Roam Research。

[英] 揭秘 Google 怎麼做 Code Review
你覺得什麼才是好的 code review 呢?Google 公開內部如何進行 code review(程式審核)的系列文,這篇談 code review 過程中要看什麼,很值得專案維護者收藏參考~

包括設計、功能、複雜性…等,Google 總共列出了 12 個 code review 要看的項目,可能不常被提到的會是最後一項”Good things”。因為 code review 不該只是「找錯誤」,如果你在Change List 看到寫得好的記得鼓勵對方,尤其是用很好的方式解決你的 comment 時,這對 mentoring 開發者特別重要。最後也提到,除了不要忽略每個被要求審核的地方,也要注意上下文(context),確保自己有在改善程式品質。

[英] FB 產品總監用「JTBD」框架打造好產品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情況:很興奮想要推出某個產品到市場,卻發現使用者並不買單。Sunita Mohanty 是 Facebook 的產品總監,在 Facebook 內部帶領「New Product Experimentation」經歷過許多從創意發想到實際成為產品的過程,她主要負責將複雜、模糊的想法收斂到可執行的任務並分配給團隊的人。

她長期以來依靠著一種產品開發方式:需要完成的工作(JTBD,全名為 jobs-to-be-done),一種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來打造產品的方式。她及團隊靠著 JTBD 打造了 Oculus 的社交功能、Facebook Preventive Health 等服務。她認為大部分的服務或產品會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真正找到使用者的問題,她歸納了三點,譬如創辦人並沒有真正停從使用者的心聲、創辦人在乎技術勝於使用者等,最後她則解說了 JTBD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以及許多新創公司像是 Peloton、Segment 等怎麼運用 JTBD 打造內部產品。

[英] Paul Graham 談他如何獨立思考
讀者認為自己是創新的人還是守舊的人呢?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在今年 11 月寫下他認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說希望有人在他還年輕時告訴他這些。他認為人通常看不清楚自己,思想守舊的人通常並不認為自己守舊,而獨立思考的人通常也不認為自己跟其他人的想法有什麼不同,有時創新的想法聽起來就像是在開玩笑,不是因為這些創新的想法很可笑,是因為創新跟幽默常常給人一種驚奇感。

創業家也分為獨立思考跟傳統型思考的人,他認為剛創業的創業家跟員工通成具有獨立思考的特質,否則創業無法成功,Paul Graham 也鼓勵大家如果想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人,並跟這些人交流彼此的想法,他也建議大家可以讀歷史相關書籍,觀察不同時間、地區的趨勢變化等,他最後總結了獨立思考的人三個特質:追求真裡、拒絕別人告訴自己思考什麼,及保持好奇心。

[文章回顧] 不會寫程式也能當 Maker :NoCode 與它的創造者,為不會寫程式的人而生的「自造網站」
設計師、PM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可能想過試著用 low code 或是 no code 工具打造自己想要的軟體,像是上一則文章的 Lichin 手把手教大家怎麼用 Figma 在短時間內打造出好用的擴充套件。

過去我們介紹過「NoCode」這個網站,創辦人秉持著「任何人都可以當 Maker」的理念,利用線上現成資源徒手拼湊出這個網站,裡頭收納兩百多個網路創業所需的軟體工具,從影片製作、網頁製作、SEO 工具、問卷或電子報套版,應有盡有。沒有程式背景、但想網路創業的人,這裡也整理好所有創業所需的線上軟體工具給你。

[中] Lichin/Tips4: 在 Figma 裡面寫程式 🤯 給設計師的加速工作效率小撇步
對設計師來說,正確使用套件可以節省很多設計時間,有時候還能透過自動化提升品質與效率,但畢竟要考量通用性,無法完美符合每位設計師的期待,總有些功能你不滿意對吧?這篇藉由分享 Figma 前 Principal Designer——Rasmus Andersson 製作的套件 Scripter,讓沒接觸過程式碼的設計師和 PM 也能淺嚐自己寫程式的成就,提升設計工作的速度。

💡作者是 PicCollage 的 design engineer,系列文章還有 Hi-Fi Prototyping 的界限、打開設計師之眼的工具、 Figma 多人即時編輯的雙面刃,也推薦給讀者!

其實,學會套件完整的工程開發流程,並非設計師或 PM 改善流程的必要手段,Lichin 希望讀者能透過他的文章多跟工程師同事和朋友交流,一起研究像 Scripter 這類的套件,所以這篇也會分享製作套件的成本與開發上的眉角,幫助你日後和團隊溝通時更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囉。

[中] 陳昭穎(Winston Chen)/新創工程師的中年危機:滿盤皆輸,我還剩下什麼?
作者 Winston 從公司第一位工程師,做到負責約 10 人工程團隊的管理者已經三年多,職責也離日復一日的 coding 工作越來越遠。隨著中年焦慮感漸強,「如果就這樣一頭栽進管理,或許以後就沒辦法回來當工程師了?」但如果不走進管理領域,怕職涯成長又因此受限。

上個月,64 歲的 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 覺得退休生活太無聊而重返職場,加入微軟員工行列,在他身上似乎沒看到亞洲人口中的「中年危機」。編輯也想到阿里巴巴 CEO 張勇前陣子說:「現在我最發愁的事情不是 35 歲以上的員工寫 code,而是 35 歲以上的員工不寫 code。」2020 快結束了,希望 Winston 的思考和掙扎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啟發。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Mitchell Luo on Unsplash

Previous

《星箭廣播》86 集——電子報的文藝復興時期要來了嗎?

「零規則」的 Netflix:只用搖滾巨星人才,然後呢?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