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72:Clubhouse 的必然性

| |

哈囉各位讀者:

先祝大家開工順利啦🧧 這次要來介紹一個「解放眼球」的新工具 Audiblogs,可以讓每篇文章和影片都秒變 podcast!安裝後在網頁點選 extension 能馬上收聽,而且聲調很自然,除了在瀏覽器頁面直接聽,你也可以設定好習慣聽 podcast 的平台(Apple、Google、Overcast⋯⋯),等於擁有專屬自己的 RSS feed,只要加入新的「稍後再聽」文章後刷新 feed 就可以聽(我實測 YouTube 也完全適用!)

目前 iPhone 和 iPad 的 app 已經有 beta 版了 ,大家也能先感受看看,如果之後能支援中文就太好啦~

by Julie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94 | 從 Twitter 到 Robinhood,新手工程師主管初體驗(ft. Zero Cho)

「我現在是工程師,以後想轉職管理工作。」應該是蠻多人職涯中會思考的問題,這次《星箭廣播》來賓是曾在 Twitter 任職四年多的 Zero Cho(Twitter ID:@itszero),目前在美國網路券商新創 Robinhood 擔任 engineering manager,剛轉成管理職大約半年,正好可以分享「新手」主管的經驗。

Zero 在本集節目中談到轉任管理職的經驗包含:在開口跟主管表達想要轉任管理職之前,你可以先做哪些準備?身為團隊主管,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轉任管理職後,還有時間寫程式嗎?Zero 自己最重視的主管工作是哪一項?為什麼他會說如果身為主管的你覺得很閒代表團隊運作順暢?
[英] Clubhouse 的必然性

人在台灣的 Ben Thompson 寫了一篇文章分析 Clubhouse,他認為 Clubhouse 大受歡迎似乎是必然的,問題在於是什麼原因讓「聲音」這個媒介花這麼久的時間才在網路時代走到這一步。他在文章的前半段先分析了過去文字、照片與影片三大媒介在網路時代經歷的三大過程:民主化(democratization)、聚合(aggregation)與轉化(transformation)。

以文字來說,網路出現使得人人可以自架網站寫部落格,發展到後來(例如 Blogger 網站出現)甚至也不必自己架站了,選個帳號設定好密碼就可以開始「出版」了,這是「民主化」的階段,網路上開始出現巨量的內容;接著網路出現 Google 搜尋引擎這樣的「聚合者」,人們用它來搜尋正式媒體出版物與獨立出版者的內容;到了「轉化」階段,是 Twitter 這樣 280 字元的媒介大幅降低人們發表文字的門檻。同樣的過程也可以套用到照片和影片上(有趣的是,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可以類比 TikTok 的東西),而聲音卻遲遲沒有完成這樣的轉化,直到 Clubhouse 出現。
[英] Foursquare 創辦人談他怎麼意識到自己不再適合當 CEO

在社群平台打卡已經成為日常,不過引領這種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風潮的則是 Foursquare 和它的創辦人 Dennis Crowley。當年前景一片看好,也捧紅這位矽谷創業金童,不過他選擇在 2016 年卸下 CEO 職務轉任執行董事,在日前的訪談中首度自剖背後的真實原因。

2013 年 12 月某天發生了一件事,那瞬間襲來的焦慮感從此推動 Dennis Crowley 的職涯軌跡,「我覺得我像是扮演 CEO 這個角色,而不是當好一位 CEO。」除了回顧這段身份的變化,Dennis Crowley 也對那些發現自己和他在 2013 年有相同感覺的創辦人建議,如何清晰聆聽內心真正的聲音。
[英] 《原子習慣》作者的十年創業心得

如果你沒看過《原子習慣》,可能也聽過——這本書一口氣拿到去年博客來年度閱讀暢銷榜和電子書榜雙料冠軍。作者 James Clear 同時也創業滿十年了,他在今年元旦發了一個 twitter thread 分享這段時間的創業心得,值得收藏~

總共有 19 條箴言,包括:擁有你自己的「通路」(像他有個人網站和訂閱其電子報的名單)、就算有能力擴張也維持小的團隊、建立有疊加效益的資產(你的事業應該要一年比一年容易經營)⋯⋯,最後他提醒「讓自己進化」(Reinvent yourself),因為時間終會侵蝕所有優勢。
[中] Terrence Toh/Hahow 數據團隊的誕生

一般企業會在什麼時間點成立數據團隊?有什麼考量?數據量大到多少才需要成立數據團隊?沒有大數據需要處理的數據團隊都在做什麼呢?成立初期的基礎建設有哪些?線上課程平台 Hahow 分享他們在 2019 年 10 月成立數據團隊的心路歷程,為以上這些新創公司可能會有的疑問提供些參考。

像是 Hahow 選擇「通才」而非專才組成團隊,以便快速整合,幫助大家解決日常營運遇到的痛點;作為新成立的部門,他們的第一個專案選擇對公司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且執行時間盡量不超過一個月,儘快讓公司夥伴有感,而非要做半年但成效巨大的專案。
[文章回顧] 不小心又當了薪水小偷?看 Timing 「生產力分數」就知道

收假症候群有點難治…今天上班不小心耍廢有點久?我們花多少時間在有生產力的事上,Timing 最誠實了!這款工具可以自動記錄你使用電腦各種應用程式的時間,打開過哪些檔案和網頁一目瞭然,而且會為你打一個「生產力分數」,還能長期追蹤、比較生產力變化。

開發者 Daniel Alm 希望能幫助使用者好好分配工作跟娛樂時間,不過他當初會想設計 Timing 卻不是這個原因?
[中] Raguhn Lee/為什麼我們提出改變,常常不被上層同意?

當工程師時,面對的只是需求、文件和 Stackoverflow,不知道需求怎麼來的,不免覺得時程很怪、做出來的功能也很奇怪➡類似情境許多讀者或許不陌生,作者也走過這段路、當過 PM,不過當上技術總監後「換了位置換了腦袋」,更能理解以前那些「對公司好的改變為何不被上層接受」、「老闆的決策讓人很難做事」等等的疑問和抱怨,所以他做了幾件和以前主管不一樣的事情。

作者在 25sprout 擔任 Backend Lead(SurveyCake 正是他們家的產品),他分享在公司推行寫測試和程式重構的兩個實際案例,由於過往 PM 們有不好的經驗所以一開始就受到阻礙,他後來是怎麼解決的呢?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Dmitry Mashkin on Unsplash

Previous

《星箭廣播》95 集——「慢電視」地圖|「科技創業者不是好編輯」?

《星箭廣播》96 集——你的世界比昨天更危險了嗎?給普通人的網路安全手冊(ft. 翁浩正)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