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79:「大排長榮」爆紅網站的開發幕後

| |

哈囉各位讀者:

很多你每天都會看它上百次的 Logo,以為自己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來?考完開發者 Luke Millar 做的 Logo Quiz 就知道啦!總共 15 題只要 30 秒,魔鬼真的是藏在細節裡,我只能提示到這了🤫 歡迎挑戰完來跟我們曬個成績~(我我我…錯了4題。身為第一題那家公司產品的重度用戶竟然答錯!可惡)

PS.上期週報誤植一篇摘要,不好意思造成讀者困擾‍🙇‍♀️(不是愚人節啦…之後會多檢查幾次的。)

by Julie


.

[Podcast] 《異星入境》原著作者姜峯楠:人類不會害怕 AI,因為我們會像對待動物一樣對待 AI

《人類大歷史》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認為未來真正的人工智慧(AI)一旦被發明出來之後,與人類的關係很有可能會像人類(AI)對待動物(人類)那樣。但電影《異星入境》原著作者、科幻小說家 Ted Chiang(姜峯楠)的看法剛好相反,他認為人類會像對待動物一樣對待 AI,因為按照他的推測,我們如果真的能夠開發出真正有智慧的軟體,其過程應該是漸進式的(而非像很多電影或科幻小說那樣,AI 在一夜之間擁有遠遠超過人類的智慧),而在那個 AI 還沒有那麼像是個生命體之前,無可避免的,人類將會殘忍地對待 AI。(他說:我們可以想想看一般人是怎麼對待軟體的。)更何況 Ted Chiang 認為按照現在的方向我們開發不出智力遠勝過人類的 AI。

Ted Chiang 認為人類對 AI 的恐懼,或者說對於科技發展的恐懼,可以理解為對於資本主義利用科技對付我們感到恐懼或焦慮,因為科技發展與資本主義之間息息相關(so closely intertwined)到了難以區分的地步。這段採訪還有很多很精彩的話題,例如魔法與科技、奇幻小說與科幻小說之間的不同;身為無神論者的 Ted Chiang 認為其實科學家與宗教人士之間的相似之處可能比科學家與工程師之間更多。Ted Chiang 也有談到他對超級英雄故事的看法,相當有意思。
看不見紅綠,是我的設計超能力——Pablo Stanley 創造一個人人都能上手的插畫系統

曾在 InVision、Lyft 任職的 Pablo Stanley 與夥伴創建了 Blush 平台,匯集自己以及許多插畫家「模組化」的插畫作品,讓即使不會畫畫也不懂設計軟體的使用者,也能隨意透過網頁工具,組裝出各式各樣的臉孔、身形、配件與嗜好⋯⋯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拜登競選團隊就用了 Blush 飛速產製文宣,精準傳達族群平等、多元包容的理念 👩🏼‍🎤👩🏼‍🌾🧕🏼

你或身旁的朋友,也可能就曾用過他的插畫系統創造出自己的 avatar!但你知道這位趣味橫生、天馬行空的設計師,其實是一位紅綠色盲嗎?他看到的世界與眾不同,卻讓他更有創造力。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英] 種子輪跟 A 輪有什麼差別?想當創投該怎麼起步?——給創投與募資新手的兩堂入門課

經常閱讀網路科技新聞的讀者,也許會常常聽到哪間公司剛募集到種子、天使、A-B-C-D 輪資金,這些順序是如何定義的?而經常投資新創團隊的 Y Combinator、a16z 跟紅杉資本有什麼不同?創投的資金又是如何而來?更重要的是,如果想成為創投,該怎麼做?

如果你對這些名詞似懂非懂,或者希望涉足創投界卻不得要領,一定要來閱讀這份由任職創投機構多年的程希瑾所製作的創投 101 簡報,67 頁內容扎實飽滿,編輯好希望大學時可以有這樣的通識課,但現在閱讀也不晚!強力推薦給跟我一樣希望完整理解創投實務的你 💸💸💸

🚀 程希瑾也是星箭廣播的客座來賓,最近就跟 Titan 錄製了〈矽谷、創投與 19 世紀的捕鯨業〉,討論創投的起源,想更了解創投的讀者務必收聽。(預告:這是一系列的節目,別忘了訂閱收聽星箭廣播唷!)
[中] 李昆謀/Maker,工程師,與開拓者

91 App 產品長李昆謀在這篇文章中,描寫了自己從 maker 到開拓者的演化之路。身為天生「maker」,從小就喜歡玩樂高、組電腦、寫程式,但寫出來的系統究竟如何被使用,對他而言始終是未解之謎,產品賣出後就投入下一個專案,幾乎沒有回頭檢視的必要與空間。

但在 SaaS 時代,軟體賺錢的方式從買斷制的銷售變成細水長流的服務,簽約只是開端,續約才是重點。李昆謀領悟,在這種情境下,軟體工程師也應自我成長,身分必須從單純交付程式的「maker」,轉變成不斷探索、精進軟體服務的「開拓者」,開發功能是第一步,觀察產品是否持續解決客戶問題、幫助客戶達成業績目標或促進工作效率,「顧客成功」必須成為工程師以及整個組織文化戮力實踐的信仰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01 | 聊聊好玩的聲音科技:「聲音」終於要開始追趕文字和影像了嗎?

喜歡聽 podcast 的你,是否也對「聲音科技」,或者說對「聲音」這個媒介感到好奇呢?本集《星箭廣播》Julie 跟 Titan 會跟大家聊聊最近的一些聲音科技產品,各位可以把這集當作一串比較長、聲音版的 tweet storm。

Julie 會跟大家分享幾個很酷很新的產品,其中 Titan 特別喜歡一項先前週報跟大家介紹過的,結合文字轉語音與 podcast 的服務「Audiblogs」。節目後半段,Julie 跟 Titan 也會聊到針對硬體裝置(例如無線耳機)開發的有趣應用場景,還會聊到他們之前參觀展覽時使用語音導覽服務的心得。最後兩位主持人也會分別提出一些對於聲音科技發展的一些猜想,歡迎你也加入討論。
[英]「那艘船還是卡住嗎?」5 天 5 千萬次瀏覽,開發者的爆紅網站幕後花絮

前陣子發生「大排長榮」的時候,你有去 Is that ship still stuck? 湊熱鬧嗎 XD 這個網站很貼心的即時更新 Evergiven 卡運河的進展,5 天累積五千萬次瀏覽(我應該貢獻 10 次😂 )。開發者 Tom Neill 分享經營這個爆紅網站的幕後花絮,包括起心動念、網站在期間的各種嘗試(包括偷埋了彩蛋有被網友發現)、託管成本和相關收益等等,他覺得這次經驗非常酷也很有趣~

對於這個絕對會曇花一現的網站,他也在收益方面做了些小實驗,例如最近熱門的 NFT,以及 Amazon 的聯盟行銷——這幫他賺了多少呢?當然他也有未竟之志,像是 CNN 後來推出頗受歡迎的開船遊戲。最後他說最值得炫耀的,是有一位大明星因此來 follow 他的 Twitter 🤣
[中] 陳冠霖/用 hover 取代 click 來開啟選單並不是一個好設計

「用 hover 取代 click 觸發開啟選單或切換 tab」可能是工程師常接到設計師或 PM 提的需求,這是因為 hover 除了可以告知使用者此處有隱藏的內容選單,使用者也可以少一個點擊的動作就開啟選單。不過這 其實會讓使用者感到困擾,像是移動滑鼠或捲動頁面時的動線導致選單非出於意願的自動開啟,反而遮住使用者要看的內容。

雖然困擾擺在眼前,但有時候工程師礙於「因為 XXX 用 hover 所以我們也要」這種原因,還是得試著兼顧 hover 需求及 UX 來開發。作者是 Yahoo 台灣 EC 的前端工程師,除了介紹擋不掉需求的權衡做法,也談到 hover 的互動對觸控裝置使用者並沒有意義,所以回歸需求,用 hover 取代 click 開啟選單並不是個好設計。
[中] Stephanie Kuo/UX 設計師應該要問 PM 的5個問題

UX 設計師是否常被突如其來的要求弄得兵荒馬亂呢?也許禮拜三提出需求、兩天後就要交付工程師,在矽谷擔任 UX 設計師的 Stephanie Kuo 統整一系列該跟 PM 確認的問題,不只為了自救,也藉由五個基本問答帶出討論,讓雙方都能夠更加理解問題與使用者背景,激盪出更切實的解決方案,以及——更合理的時程。

這篇文章也很值得 PM 參考,幫助自己更深入地思考需求,也避免下次被問倒 😎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kees torn via Flickr )

Previous

《星箭廣播》102 集——傳說中,工程師沒有這個網站就不會寫程式(ft. Richard)

《星箭廣播》103 集——從此之後這裡叫矽谷:八個叛徒、三家創投,與數不完的新創公司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