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91:核爆級「設計債」清償指南

| |

Hello 讀者好~

週三下班時間,來腦力激盪一下吧。

最近在有個在 Hacker News 跟 Reddit 引起熱烈討論的 JavaScript 的小測驗「JS is Weird」,要考考你是不是能夠通透理解這個語言的奇怪部分?像是⋯⋯true + false 的輸出結果是什麼?是 “truefalse”、NaN 還是根本就 SyntaxError?null + 0 會得出什麼結果?程式碼麻瓜如我光看題目就覺得很奧妙呀!

這道測驗總共有 25 題,作答完畢還有詳解。專精前端的工程師不妨來挑戰一下自己對 JavaScript 的掌握度,其他開發者也可以來試試看 JavaScript 是不是真的有點不一樣? 🤔

Liz


.

[英] 當你是賈伯斯真心想要爭取的人才,他會怎麼面試你?

本文是一則回答 Quora 提問的貼文,原本的問題是:「賈伯斯工作有多拚?有隨著時間改變嗎?」儘管作者匿名(他說自己是蘋果資深成員),不過他的回答得到了一些蘋果員工的贊成票。乍看之下本文好像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某種程度已經藉由賈伯斯爭取人才的方式(以及他的言行)反映出一部分他重回蘋果後的工作狀況。

作者 2003 年從 MIT 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從東岸飛去蘋果總部面試,正當他在跟某個副總裁面試到一半時,賈伯斯闖進來用很誇張的方式接管了面試,過程非常粗魯、無禮,例如當面把文件丟到牆上、咒罵蘋果的面試問題⋯⋯ 還全神貫注地盯著作者超過一分鐘,並且帶著他去散步、甚至帶他去逛 Jony Ive 的工作室。賈伯斯為了說服早已打定主意不來蘋果工作的作者先來做一個月試試看,火速準備好公寓跟汽車,甚至派人去他東岸的住處幫他搬家。作者一直以為整個過程中賈伯斯其實連他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但其實人家早就做完徹底的研究了。最後他一邊簽保密協議一邊問起職稱時,蘋果的員工對他說:「你是『Steve hire』。」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13 | 「注意力的次貸危機」:我們能阻止數位廣告的大泡沫嗎?恐怕很難(ft. Richard)

這回《星箭廣播》要繼續與特別來賓 iCook 愛料理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李致緯 Richard 聊聊《Subprime Attention Crisis》(注意力次貸危機)這本書,作者 Tim Hwang 將今日數位廣告主流的「程式化廣告」與 2007 年發生的次貸危機 做對照,許多跡象使他相信今日數位廣告很可能正在形成當年的次貸危機。

首先我們會討論注意力「次貸化」現象以及作者認為的成因:人們注意力的轉移,以及數位廣告有著系統化欺詐的情形,這讓廣告主買到的廣告價格與背後注意力價值脫鉤——一如當年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與次級房貸。接著我們會談到數位廣告的泡沫是怎麼膨脹的,以及這個泡沫如果破掉會發生什麼事。作者在書中談到幾個避免災難發生的方法,但 Richard 對此卻不怎麼樂觀。還沒聽過我們第一段討論的朋友可以先聽聽 111 集〈一場數位廣告的次貸危機正在醞釀中?〉


[英] 「誰是受益者?」——十個日常問答,培養你的分析思維

分析思維不是用數字思考,而是對每件事都抱持健康的懷疑態度(skepticism)跟好奇心。Maven 共同創辦人 Wes Kao 在這篇文章中舉了 10 種思考方式,相當適合新手練習分析思維,幫助你在生活每個層面都能做出更好的決策,並且在同儕間維持競爭力。

例如,進行商業分析時,要觀察常態模式,想想「常態」能夠維持跟被破壞時各是什麼原因;不能只看絕對數字,要看佔比才能讀到全局;鑽研產業狀態時考量「變動性」,本月跟上月、去年同期有什麼變化?跟同產業相較是一致、超過還是落後?最後她還提到了幾個批判性思考的方法——總是思考在某種敘事框架下,誰是受益者?這有助於你進行更敏銳的判斷。


[英] 把收費文章當成禮物送朋友,《紐時》的設計流程解析 

《紐約時報》是新聞媒體轉型訂閱制的佼佼者,付費訂戶高居所有新聞媒體之冠,如果沒有付費,一個月只能免費閱讀 10 篇新聞。但如果你是《紐約時報》付費會員,可能會發現最近文章功能列多了一個可愛的「禮物」圖示,這是《紐時》為了擴大付費讀者群,借力使力,讓付費訂戶可以把文章當成禮物一般,送給朋友免費閱讀 🎁

《紐時》產品團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這個功能的設計研究流程,要怎麼讓訂戶發現可以「免費送文章」給朋友、並進而刺激他們使用,而受贈者在接收到文章連結後,要怎麼鼓勵他們真的進行註冊、瀏覽,成為《紐時》的潛在訂戶?此外,「禮物」圖示當初又有哪些競爭對手,它是怎麼脫穎而出的?

其實 Medium 也有類似機制,作者可以在文章後台複製共享連結,透過這個連結,朋友也能免費閱讀你的文章,不受付費制限制。但紐時以「禮物」包裝文章,好像又更生動有趣。我們也很期待《紐時》之後會發表後續觀察,是不是真的有效提升了轉換率。


[中] 洪璿岳/新創企業內控工具包!— 現代創業需要現代手段 [ 新創懶人包-01 ]

經營新創團隊時有豐滿的願景,對專案與產品的發展也很有規劃,談到內控行政時卻不乏「以後再請人來負責就好」的想法。但單據有錯、工時黑洞、資訊不對等以及後續想改善而經歷頻繁工具試錯的痛,台灣新創讓狂人飛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洪璿岳很明白,所以他生出這篇由經營者、營運內控行政工作者和員工協作多種內控工具後的血淚心得。

工具涵蓋人事(打卡與出缺勤、人力工時追蹤、知識管理)、帳務和權責(法務、資料、授權) 三大管理面向,都有導入後的效益和副作用可供讀者參考囉。雖然內控看似是各種繁瑣的規則,也看似是創新的障礙,不過洪璿岳最後也分享自己對「內控」的理念。


[英] Android app 設計眉角都在這:Spotify 產品設計師的建議

Spotify 設計師 Barton Smith 設計 Android app 的經驗豐富,多年下來在各種機型和尺寸之間摸索出 11 個實用心得,還有附上圖片輔助說明,值得收藏🔖

如果只能選一台裝置,他首推三星 S 系列,dp 則首推 360 x 740,並提出幾點因 Android 和 iOS 的差異所以設計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最後 Barton Smith 也對「該為每種螢幕尺寸設計嗎?」 這個常見問題提出他的看法。


[中] 林蔚靜/唐鳳再定義自由:規則就像程式碼,我碰一個改一個

在這篇專訪裡面,數位政委唐鳳一如既往提出很多新穎見解。面對主持人提問如何擺脫科技制約?唐鳳說自己只隔著觸控筆跟鍵盤使用螢幕,讓自己保有「意圖」,而不是把控制權交給對方。如果螢幕滑太久,就會「有一種不是我在滑螢幕,而是螢幕在滑我的感覺」。同樣的,在社群網站上,他並不會追蹤特定人物,凡事都是有意圖、有動機才會透過人名或 #hashtag 查找。

本文還討論到很多他對台灣疫情數位治理的看法、自己的政治哲學觀,以及他如何在公務體制中尋找突破契機?推薦想醒醒腦的大家閱讀。


[中] Verna Wang/設計造成的體驗破壞 — 如何清償「設計債」

拿到像被轟炸過的設計文件?明明設計稿是 #333 為什麼上線的產品是 #999?如果你的設計環境就像核爆現場一樣,從 KKBOX 數位產品設計師 Verna Wang 的經驗分享,你可以更了解設計債的影響和成因,最重要的是如何順利還債啦!

除了資源與技術的權衡,走捷徑完成開發專案也會產生設計債,不過「設計師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如果你欠債不還,使用者就會用憤怒替你還債。」所以 Verna 提到償還設計債分四階段,也需要 Design System 的輔助,首先要從整理債務並整理設計系統和交付流程開始,避免設計債再生「利息」。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Ricardo Viana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114 集——這樣聽音樂更好玩:聊聊幾個(其實是很多)有趣的專案和 app

《星箭廣播》115 集——獨立萬歲!一個人的媒體王國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