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hi 讀者,
警戒降級啦,如果恢復通勤生活的話我要推薦一個聽歌的新東西給你🎧 開發者 Tanner Villarete 復刻了 web 版的 iPod 播放器 iPod.js,最特別的是竟然可以連接 Apple Music 和 Spotify 聽音樂啦🎵
在 iPod 上面聽串流音樂,這種時空交錯的神奇感受真的太促咪,用手機操作更有懷舊感啊~而且還能選喜歡的外觀顏色和玩經典遊戲 Brick,體驗都很流暢,我超喜歡❤️(如果真的有這種實體裝置就太酷了吧🤩)
Julie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17 | 在「旅行」中重新發現世界:一個猜地圖遊戲與兩個追尋過去的人 給你一張照片,你能猜出這是在哪裡拍的嗎?或者把小黃人隨意丟進 Google 街景的任一角落,你猜得出來這是哪裡嗎?本集節目要聊聊「GeoGuessr」這個猜地圖的遊戲,還有兩位網路人的故事,他們都藉由旅行追尋正在逝去的文化。 GeoGuessr 概念很簡單:將你丟進任一 Google 街景,在有限時間內猜出自己身處何方,越接近正確位置的分數就越高。有了這個概念之後便可衍生出多種玩法,甚至在全球建立起龐大的社群,Julie 會介紹一個堪稱神級玩家的 YouTuber,他甚至還會將遊戲搬到實體世界!而 Titan 雖然不是厲害的 GeoGuessr 玩家,但他恰巧知道兩個極有可能在遊戲裡取得高分的網路人:Craig Mod 和 Kevin Kelly。為什麼說他們或許是厲害的玩家?這得從他們迷人的出書計畫說起。 |
[英] 尺寸、時間跟距離的奧秘:產品設計如何應用費茲法則? 「費茲定律(Fitt’s Law)」是經典的人機介面設計法則,說明從原先的位置移動到目標物的距離、目標物大小與移動所需時間之間的關係。設計公司 Canvs 寫了一篇介紹費茲法則的文章,舉了幾個應用案例:像是 Pocket 網站上的帳號註冊頁面,第一個步驟的「以 Email 註冊」按鈕與下一個步驟的 Email 輸入框兩者幾乎沒有距離,使用者在前後步驟之間無需移動手指或滑鼠游標,看似小細節但省下許多時間心力。最後作者也提醒,費茲法則不是唯一的萬靈丹,需要搭配其他設計原則,才能創造更完善的體驗哦。 |
[中] Paul Li/Design for Safari 15 前端工程師 Paul Li 分享他看完今年 WWDC 後,如何針對 Safari 15 讓現有網頁可以快速響應這些變革,而且能有效駕馭全新的支援讓使用者體驗也一起昇華。 由於 Safari 的市佔率之高,使得開發者也不得不針對其進化,像是為了能更好識別不同 tab 該怎麼設置 page title?url bar 變成多功能 bar 後怎麼做相應調整?還有主題色系、作者大讚很棒的新功能 Visual intelligence、CSS 的支援等等,看完本文更容易掌握網頁如何達到 Safari 15 ready 的基本配置啦⚡️ |
[英] 兩週搞定文字編輯器?我錯了,而且踩到很多地雷 寫一個所見即所得的文字編輯器有多困難?有一位開發者 lordio 不滿市面上的編輯器,決定自己動手做一款。原本計劃兩個禮拜就能搞定,後來竟然花了好幾年時間。他領悟到,跟任何事情一樣,打造一款文字編輯器——沒有想像中簡單。 他舉了一些例子說明編輯器之難:我們用起來理所當然的行為其實處處是地雷,例如游標自由在文字之間移動、表情符號與膚色的正確搭配,還有一些罕見但還是要設法解決的問題:多數語言都是從左至右書寫,但有些語言如阿拉伯文是從右至左,當這兩種情況碰撞在一起時,處理起來可是很費工。 |
[英] 開發兩年的 app 只賺到 194 美元,這是我學到的 8 堂課 作者 Kyle Bolt 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開發了一款協助使用者建立習慣的 app「Rithm」,這個以聊天機器人為主要形式的 app 在 2020 年推出之後登上了 ProductHunt 當日的第四名,聽起來還不錯對吧?但最終這個 app 的年度收入只有 194 美元,而且顧客流失率高達 100%!他在汲取教訓之後推出了第二版 Rithm,也將這次的教訓整理成八點跟讀者分享。 他學到的第一堂課是要小心錯誤的正面訊號(false positive,偽陽性):有人願意付費、競爭激烈的市場,又或者該利基市場有許多其他類型的相關產品。「有人願意付費」其實還不夠,特別是訂閱型的產品,真正的訊號是人們願意再次消費;「競爭激烈」看似是種市場驗證(competition is market validation.),卻不代表它可以是一項事業,Kyle 後來發現同類型的 app 很多都是業餘專案,或許這就好比說市場上有許多受歡迎的天氣 app,不代表有很多開發者以此為業;同樣地,他原本以為「建立習慣」相關書籍在市場上大賣也是正面訊號,後來則是傾向認為人們讀了這類書籍後未必會真的採取行動。 |
[英] TikTok 演算法如何餵食使用者的慾望? 無論是否用過 TikTok,你可能都曾聽聞它令人成癮的演算法。《華爾街日報》這部大約 13 分鐘的短片,為我們分析了 TikTok 的神秘演算法能夠鑽進使用者的深層慾望,並且不斷餵食它的關鍵因子只有一個(提示:按讚、分享與追蹤都不重要)。 他們創造了超過 100 個機器人帳號潛入 TikTok,並為這些機器人設定不同的行為模式,藉此分析 TikTok 要花多久時間熟悉使用者、從而決定塞哪些內容給對方,發現了一些跟官方說詞矛盾的地方。這部解釋型短片簡單易懂,推薦給想知道演算法如何控制使用者的讀者參考。 |
[中] 林立秦/我在 PicCollage 擔任 Design Engineer(設計工程師)的一週年紀錄 作者立秦以 Design engineer 的身份加入 PicCollage 的產品設計團隊滿一年,這個角色具體的工作內容是左手畫設計、右手寫程式嗎?因為 Design engineer 在台灣就業市場相對冷門,相關資訊不太多,他這次的第一手分享應該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啦! 立秦在設計端偏向負責改善 DesignOps,平常和設計師、PM、研究員合作,透過導入 Figma 這類設計工具和 Figma plugin 協助建立設計流程及製作 Prototype 等等;在工程端則提供優化體驗的可能性,也能作為前端工程師一起開發。他還分享了 Design engineer 所需的人格特質、能力、薪水和職涯發展,資訊非常豐富 |
[中] 小貓貓工程師/Tesla 挖角與面試心得分享 作者原本是 SRE 工程師,前陣子被 Tesla 挖角擔任工廠軟體操作系統後端工程師。因為一時衝動回覆挖角信,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不過他在文章很詳細的分享了這次經驗結合自己平常擔任面試官的觀察,並推薦可以為面試做的準備。 面試流程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歷時約一個半月拿到 Offer,作者雖然最後拒絕而去了 Adobe(詳情可以參考 〈Adobe vs Tesla vs Proofpoint 換工作時的考量〉),但他提到花點時間了解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也能順便熱身以備之後遇到更好的機會。 |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Firza Pratam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