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26:「定期更改密碼」錯了嗎?

| |

Hihi 讀者們好,

地球是圓的,但把地球攤平後,有些區域勢必會被扭曲。像是靠近北極的格陵蘭在地圖上,面積乍看跟非洲差不多,但實際上非洲比格陵蘭大 14 倍 🧐。

這個 MapFight.xyz 將全球國家、區域跟城市一個一個切割出來,展示真實面積,在瀏覽模式下可以看到許多奇妙的形狀。編輯覺得最有趣的功能是可以用選單上的「Compare」,將兩個區域疊加起來比較。(編輯發現 Minecraft 居然也在列表裡面,可以比看看台灣跟 Minecraft 誰大誰小喔 😂)

lily


.


[英] 技術債不只是技術債

本文探討「技術債」的起源,並且呼籲「技術債」概念應該擴及整家企業,而不只是當成技術部門的問題。作者是 Workhuman 的架構長 Mark Greville。在金融界裡,債務具備三個屬性「本金、利率、償還期限」,但技術被比擬成債務時,這三個重要特色都缺失了:本金跟欠款都沒有約定,也缺乏利率觀念,因為通常每個專案都被當作獨立事件交付,彼此並不互相影響。不若債務,「技術債」很難被精確衡量。

作者認為,技術債若只把它當作技術問題過於狹隘,技術債攸關整間公司的運作,技術債台高築時,甚至可能影響整個社會(編按:想想疊床架屋的公部門網站,也許就能理解作者的意思)。技術成為債務時,除了字面上的比喻之外,就跟企業考察財務、現金流跟銷售管道一樣,以更嚴謹的態度檢視,向社會大眾交代技術債累積的後果。


[英] 800 種顏色的油墨、一部 10 萬公斤的印刷機⋯一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圖多)

不管你看的是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可曾好奇一本擺在貨架上的小說是怎樣在印刷廠裡被製造出來的嗎?《紐約時報》最近製作了一篇圖文並茂的報導,帶大家跟著一本新出版、首刷 15 萬本、626 頁的小說《Moon Witch, Spider King》,看看一家 24 小時營運的現代印刷廠每週怎麼印出數以萬計的書籍。

第一個印製的是書封,通常會使用黑色、青色、洋紅和黃色油墨,但要印製報導裡這本書的封面還要加上 Day-Glo 綠和一種特別的藍色油墨(印刷廠裡大約有 800 種不同顏色的油墨),印好之後還要上膜。機器通常一次吃進 8,000 張紙,另一個需要控制的是空氣,你可以從照片看到一些空氣和紙張溫度的細節(顯然有些按鈕最好別亂動),印刷區特別需要保持溫度和濕度,風扇還會吹著水霧。印刷時通常可以一次印 32 頁,在印刷機末端被切割、折疊,整部印刷機重達 20 萬磅,你可以停六輛半掛式卡車在裡面(你也需要六輛卡車才載得動這台機器)。報導裡有更多細節,而且照片都很好看。編輯的疑問只有一個:為什麼那些白色的書頁在一個四處是油墨、污漬的地方跑來跑去,卻都不會髒掉呢?


[中] yuwen-c/新手上路,真正進入 developer 的世界

剛轉職成工程師的作者 yuwen-c ,比較了獨自練習專案跟真正進入團隊、與同事協作開發的不同之處,裡面提出連專業用語都還一頭霧水的超級菜鳥們,更快進入狀況、跟上節奏的方法。例如,開發環境分成測試、Git flow 的觀念,或者細如「打」API、「上」版、「吃」值,這些剛開始可能摸不著頭緒的常用語,都可以事先練習起來。

值得一提的還有,工程師不是只負責寫程式,也必須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她會藉著跟朋友聊天的機會,將公司介紹給朋友,透過一次次向不同人解說,讓自己更加理解公司提供的服務跟價值是什麼,對於領域知識的掌握度更高。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48 | 原本要推薦五檔「不科技」Podcast

我們在《星箭廣播》146 集跟大家推薦了六檔科技 podcast,這次要跟大家聊聊「不科技」主題的節目——至少原本的計畫是這樣,但我們把想聊的節目列出來後,發現他們最多只能叫做「不那麼科技」podcast⋯⋯

Julie 要跟大家介紹《遲早更新》、《Nice Try!》與《Build for Tomorrow》等三檔節目;Liz 喜歡的是老牌節目《99% Invisible》;Titan 想推薦的是《滅茶苦茶》。由於我們想要介紹的節目太多了,一集根本講不完,因此我們會分成兩集,假如你還想多聽一些「不那麼科技」的 podcast,記得回來聽續集哦。


[英] 一個 400 多萬訂閱的 YouTube 頻道,怎麼改變一個孟加拉的偏遠村落?

為了上傳一支影片,要跋山涉水 6~12 小時到城裡的網咖才能完成😲但這個超過 400 萬訂閱的 YouTube 頻道 AroundMeBD 仍一週雙更,支撐著一個孟加拉的村子,包括雇用 50 名村民當員工、建造村裡的公設、安置無家可歸的村民和負擔村民的醫療費用。

主打「農村大型烹飪現場」的 AroundMeBD 在 2016 年成立,當時 YouTube 在孟加拉還不流行,創辦人沒拍過影片,還是靠著 YouTube 自學,而且也不是一開始就確立現在的頻道風格。內文提到頻道多數的營運成本都花在進口食材,但目前仍為了維持「真實」而不接業配。

AroundMeBD 的影片最後通常是上百人一起共享這頓料理,而這和南韓的「吃播」又有著極為不同的意義。那這種農村烹飪實境節目為何對觀眾有吸引力?「YouTube 村」在南亞各國也成為趨勢的情況下,頻道的最終理想又是什麼?編輯覺得意外的是,AroundMeBD 最大宗的觀眾來源並不是歐美或孟加拉當地,我就不爆雷啦🤫


[中] Hsuan/A/B testing 的奧妙,我是如何運用在設計過程之中?

作者在電商 SaaS 新創擔任產品設計師,以前認為 A/B testing 是數據分析師的工作,不過這幾年和 A/B testing「糾纏」的經驗讓她的想法有所改變。她以過去的實際專案分享如何把 A/B testing 運用在設計過程,當中藏有許多指標細節要注意。關於實驗沒有顯著結果該怎麼辦? A/B testing 的時機點和目的又有哪些考量?文中也有詳細的說明。

作者提到所在公司 A/B testing 發展成熟,所以大家進行 A/B testing 都會有完整設置實驗的文件紀錄,方便其他團隊未來找尋靈感和佐證想法用。但當產品處處都在 A/B testing 也不免有些壞處,包括無人知曉產品真實的樣貌、實驗的挫折感和資源損耗等等,那身為設計師,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 A/B testing 呢?


[英] 做到這五點,你根本永遠不用「改密碼」

「您已超過三個月未更改密碼,建議您立即更改!」相信有使用銀行等網路服務的讀者,對三不五時要求自己改密碼的提示訊息,應該都十分熟悉。到底該改密碼還是不改呢?改密碼就能確保安全嗎?在科技圈打滾好幾十年的 Glenn Fleishman,最近收到 T-Mobile 要求更改密碼的電子郵件,終於再也無法忍受,寫了一篇文章,破解「定期更改密碼」的三個迷思,並且提出幾項原則,如果做到,你真的可以不用、甚至不該隨便改動密碼。

總是被更改密碼、忘記密碼煩得不勝其擾的讀者,不妨試試作者文末的密碼管理建議事項,從此擺脫改密碼的迷障吧!


[中] Samuel/如何建立好的產品團隊

Samuel 在 Hahow 擔任 Product Owner,也負責團隊建置,經歷從五人到 30 人的成長的過程中有了一些體悟,包括他身為工程師時,曾覺得「產品願景」是件不切實際的事或缺少與公司感同身受的期待,但當自己角色轉換才突然意識到原來不是這樣子的。

作者從過去的協作經驗分享幾個塑造優秀團隊的技巧,像是在和團隊同步訊息時,如何將「資訊的狀態」梳理清楚;在內部整理領域和趨勢的分享時,不是只複製連結貼到 Slack 就結束等等。最後他也列出在 1 on 1 會和夥伴聊到的問題合集,涵蓋團隊文化與工作流程、個人工作學習目標、產品回饋與討論等三個面向。文中有豐富的實際案例可以參考,幫助你在團隊打造和溝通上更有方向🌟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Philipp Katzenberger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 149 集——打造事業就像一種編輯流程——讀《貝佐斯新傳》和《亞馬遜逆向工作法》

星箭廣播 150 集——那個你不曾聽過,卻更加真實的異類矽谷(ft. 鱸魚)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