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hi 讀者好,
這週電子報來推薦一個令人非常驚豔的「徵才」頁面設計--專案管理軟體 Linear 的「READ ME」,不只是放上職缺,而是用了一千多字的篇幅,生動地描述電腦軟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未來被描繪得很美好,但現在的工具其實還不夠力,拘限了才華洋溢者的力量。Linear 就是要打造讓人們施展魔法的工具,使絢爛的未來成真。
滾動頁面時,設計精巧的電腦螢幕與文案配合得天衣無縫,文字有蠱惑人心的魅力,看了真的覺得沒加入這間公司彷彿會遺憾終身。如果你正在尋覓,如果你正在苦思如何介紹公司使命、渴望找到熱情洋溢的工作夥伴,這篇大概可以成為你的範本之一。
🌱 我們也曾介紹 Linear 這個軟體,歡迎點擊〈回報進度好煩!Linear 要讓團隊專注在更重要的工作〉閱讀。
lily
🎁贈書抽獎活動🎁 謝謝你每週和其他 2,000人都會點開當期電子報,跟你借三分鐘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把電子報打造成更好的樣子吧!
[英] 我回覆了一封廣告信,對方也回覆我了⋯⋯
相信不少有在經營媒體的人,或多或少都曾收到有人邀請置入「贊助內容」(或偽裝成投稿的廣告文章)的信件。一名軟體工程師長期撰寫部落格,就對這些信件不勝其擾。但有一天他突發奇想,「乾脆來回個信,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好了」,於是他挑了一封自稱 SEO 專家請求在其部落格投稿的文章回信,信中表示自己的行情一篇 200 美金(台幣約 6000 元),兩個月後收到了回信⋯⋯來看看這位部落格經營者跟行銷公司的電子情書吧(誤)
[英] 勞動產生愛,自組軟體的 IKEA 效應
根據行為經濟學教授 Dan Ariely 研究,比起一體成型、高級訂製款,人們傾向認為親自動手組裝的家俱「價值更高」,這個心理學研究稱為 IKEA 效應。
本文作者 Matthew Guay 認為,No-Code 軟體興起,使用者自己像堆疊積木般,把軟體變成符合自己使用情境的模樣,也會產生更加珍惜的感受。例如在 Notion 中建立自己的生產力中樞、在 Obsidian 種植自己的知識森林,「勞動產生愛」,我們在摸索的過程中,也深深愛上了自己在上頭的設定、累積與創作,無法割捨,黏住這個工具一輩子。
本文將軟體如何「綁住」使用者的方式分成八類,宛若 IKEA 效應的「創造喜悅感」是一種,而其他像是很常讓使用者將資料「搬家」時通常不得不面對的「檔案格式鎖定」,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編輯軟體或部落格系統中,肯定不能百分之百復刻,「交流網絡鎖定」,從 Facebook 到 Google Docs、Figma 的註解互動紀錄都是屬於這類範疇。本文對軟體的見解頗新穎,應該也能讓你頻頻點頭,未來進行選擇時,這些「吃定使用者」的模式,也能列入考慮喔~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50 | 那個你不曾聽過,卻更加真實的異類矽谷(ft. 鱸魚)
講到矽谷,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科技公司、創業者與工程師,但這次《星箭廣播》特別來賓鱸魚在他甫出版的新書《異類矽谷:老派矽谷工程師不正經的深度田野踏查》中所分享的,是一個很可能你從來沒聽說過,卻更加真實的矽谷:極限通勤族、沒有地址的戰敗者、Hotel 22、野火、一颳大風就停電的矽谷,甚至還有獅子。聽眾們會發現鱸魚在談到「野性矽谷」時特別開心,他甚至有點期待騎著登山車時能遇見矽谷的山獅。
儘管矽谷擅長包容各種差異、接受來自各方的人,但是在矽谷科技圈工作的人,卻未必會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鱸魚在節目中說,對很多外國人而言,矽谷比較像戰場,你是不會想要把戰場當自己家的。而這種長期住在戰場的現象,因為疫情的關係在這兩年開始鬆動。趕快按下播放鍵,聽聽鱸魚聊矽谷的變與不變吧。
[英] 「確認偏誤」正在傷害你的 UX 研究結果,五個方法避免掉入自欺欺人的陷阱
「確認偏誤」是一種人們在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誤,你我都可能曾基於自己既有的信念或偏見,汲取資訊或分析資訊。確認偏誤會導致人們刻意擱置與自己信念衝突的訊息,即便它們是真確的。比方說我們會對挑戰自我信念的資訊假裝看不見,或是刻意挑選讓我們舒適的論述,而在吸收這些資訊後,人們也會以符合自我信念的方式解讀、消化、回憶這些資訊,從而扭曲資訊的後果。
進行 UX 研究時,「確認偏誤」是很常見的現象,本文從「這個紅色按鈕很難找到嗎?」為例,解釋了研究中可能出現的「確認偏誤」跡象,並提供了五個方法在 UX 研究中,避免確認偏誤,其中一個有意思的是,針對研究主題所做的測試應該盡可能早、盡可能快,因為投入的時間、資源愈低,較能避免自己因情感過多產生誤判。無論是不是 UX 研究領域者,「確認偏誤」常常會誤導我們對新聞事件議題的判斷,這篇文章也許都能帶給你一些收穫。
[中] wastemobile/如何成為獨立網路的公民
「IndieWeb 是一個由個人網站組成的社群,透過簡單的標準連接在一起。」IndieWeb 是一個相對於大型、中心化商業網站的概念,強調使用者應該擁有所有自己在網路上的東西,而且可以自由跟其他人交流——你的貼文跟資料就是你自己的,不是某個大型商業網站的財產。IndieWeb 的精神也不僅僅是「自己架一個網站」而已,還要能夠與其他網站連結、溝通。知名的自架伺服器社群網路服務 Mastodon 可說是此精神的代表之一。本文作者 wastemobile 嘗試跟著 IndieWebify.me 的指引,用 WordPress 自己動手做一次、去理解 IndieWeb 理念。
在實作的過程中,作者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 IndieWeb,他將「獨立網路的公民」分為三個階段:成為 IndieWeb 的網路公民、發表內容,以及讓獨立網站雙向對話。並且介紹了「POSSE」(Publish (on your) Own Site, Syndicate Elsewhere)概念,就是「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內容,同步到其他任何地方」, 輔以 Michael Hyatt 提出的社群媒體三層架構:基地、使館與哨所協助讀者理解,最後說明獨立的網站如何互相連結。
[英] 為什麼我們公司要把 Figma 的檔案都備份到 Sketch?
上週 Figma 遵照美國的制裁法規而凍結世界最大民用無人機製造商大疆(DJI)的 Figma 帳號,公司內部的截圖提到「緊急通知各位有在使用 Figma 做設計的同事們,盡快用自己的私人帳號遷移檔案」,成為軟體圈的熱門話題。這也引起關於「被平台綁架」的討論——是否應該定期備份 Figma 的檔案?
本文作者是全端工程師和網頁設計師,去年分享公司從 Sketch 換到 Figma 之後,仍使用 Magicul 這套工具定期把 Figma 的檔案備份成 Sketch 文件存到 AWS S3 上。他解釋實際執行的方式和 4 個原因(好處), 提供給高度仰賴 Figma 的公司和設計師參考~更廣泛地來說,如果我們哪一天遇到「吃飯傢伙」突然無法使用的時候,會如何應對呢?
[中] 台北遇上西雅圖/第一次當 Amazon 面試官的筆記
作者在西雅圖的 Amazon 擔任軟體工程師,最近第一次當 Amazon 的面試官,他探討了作為面試者的心態、當面試官後才注意到的一些問題,以及這份「苦差事」的心得。
文中除了提到降低緊張的兩個方法,還有在行為面試和 coding 關卡時,搭配實際情境說明如何應對的建議,當中有些應該也適用於非工程師的面試,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中] Yi-Ting Chien/企業產品的課題:和 legacy 舊版共存
有人說歷史久遠的 legacy 產品是創新殺手,在許多大公司也是重要的課題。作者是在德國工作的 UX 設計師,主要負責設計系統和醫療產品,本文從 legacy 產品的使用面、執行面與組織面來剖析各自應對 legacy 產品的方法,設法在創新與現實之間找到出路。
作者提到,企業裡的 legacy 產品不同於經常更新的手機 app,漫漫長路後改動的部分往往很微小,相較於投注的心力不免覺得沮喪,但對設計師來說,和形形色色的「限制」交手就是很有趣的挑戰。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