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39:沒有目標的人職涯怎麼辦?

| |

Hiya 讀者好,

地球是不是被電腦模擬出來的?我們無法證明,但可以想像看看。如果真的有個造世主,可以給他什麼回饋?

Earth Review 這個網站讓人類針對地球上的事物打星跟評論,從嬰兒到蜘蛛,從公寓大廈到婚禮,還有春夏秋冬哪個季節最高分呢?不用註冊登入,就可以留下評論,也可以到各種物品的頁面瀏覽網友們的真心話。把自己當成地球的使用者,重新發現生活周遭的樂趣 🤩

lily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61 | ✅ 你有自己的檢查清單嗎?《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秘密武器》

「製作清單」乍聽之下似乎是要把所有事情都寫下來,但其實《清單革命》要談的「檢查清單」並沒有這麼簡單:既不是把所有步驟條列出來,也不是待辦事項。本書作者 Atul Gawande 醫師認為,即便是訓練有素的專家,在複雜環境或緊急情況下,有可能因為記憶力不夠或是無法保持專注,疏忽了常規、繁瑣卻必要的工作,最終引發嚴重後果。檢查清單要解決的就是這種問題。

Titan 跟 Liz 除了會介紹書中的檢查清單設計原則與方法,也會分享各種故事與案例,例如產品上線前要檢查哪些項目。節目最後,Titan 跟 Liz 也會分享他們各自是如何將檢查清單運用在遠距錄製 podcast 和外出旅遊的行前準備上。


[中] 詹雨安/創業筆記(五):種子輪籌資

本文作者是 Heptabase 共同創辦人詹雨安,他通常會定期分享創業路上的經歷。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種子輪籌資前的準備、與投資人見面的策略,以及 pitch 時應注意的幾個關鍵點。詹雨安判斷公司是否適合募資時會自問:你相信公司能在未來十年推動產業的重大變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不代表你的公司不好,而是要有一個認知:一旦接受創投資金,就必須以「成長到非常大」為目標。

接下來必須擬定籌資的計畫,詹雨安同樣列出四個問題,包含如何評估公司需要籌資的金額、要籌多少錢才能在 18-24 個月內達到符合 A 輪(即下一輪)標準的營收和關鍵指標數據?他認為籌資時應把握兩件事:一是籌碼,二是投資者的 FOMO 心態。他提到種子輪籌資有一點很反直覺:你花愈多時間跟投資人聊天、給出愈多關鍵資訊,被投資的機率愈低。當然,籌資有可能不順利,他在文末也説:「不要讓你的籌資結果過度地影響到你的心情。投資人只有半小時可以認識你的公司,但你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經營你的公司。」


[英] 不敢向使用者收費?Y Combinator 合夥人推薦新招:滾動調整定價試水溫

為產品「定價」肯定是讓新創公司領導者很煩惱的事情,因為這是面對市場真正考驗的時刻了。該不該推出付費版?付費版的價格該怎麼訂?會不會流失使用者?Y Combinator 三位合夥人有大量輔導新創團隊的經驗,在這部影片裡,他們生動地描述了創辦人們為自己打造的服務貼上標價時常常裹足不前的心態,並且打破推出收費版的迷思。

例如,就像測試產品一樣,價格其實也能可以滾動調整,每個禮拜調整價格試水溫未嘗不可;此外他們也提到,比起免費版使用者,願意付費的使用者的回饋通常也更扎實有效;影片裡也討論了 Dropbox、Slack、GitLab 的定價模式。來聽聽他們輕鬆聊收費,解除想太多而無法行動的小劇場吧!


[中] 鄭鴻旗/如何在技術社群有效發問?

你曾經在社群中發問過,但收穫不如預期嗎?也許問題就出在「問題」的描述不夠明確。本文作者鄭鴻旗經營自造者空間 Open Lab,常常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但許多問題充滿資訊漏洞,得靠社群「腦補」出問題細節,時間就耗損在來回問答裡面。

一個能夠獲得有效回應的問題應該提供哪些資訊呢?這則筆記彙整了八個原則,包含如何擷取程式碼、提供錯誤訊息等等,最後還有提問的格式範本。發出問題前不妨先參考這則筆記,讓大家能夠更快解決自己的疑惑。


[英] 曾將 iPad 作為主力電腦長達 10 年,這是他改用 Mac 半年後的「新發現」

「過去幾個月我過著雙面人的生活。」本文是一位 iPad 重度者改用 Mac 半年後的心得紀錄,作者 Federico Viticci 是有名的 iPad 重度使用者,從 2012 年起便將 iPad 作為主力電腦。然而就跟其他 iPad 重度使用者一樣,直到今日依然感受到 iPad 在 app 多工介面、外接裝置、專業 app 與作業系統等方面的局限。大約半年前蘋果邀請他試用搭載 M1 Max 晶片的新款 MacBook Pro,讓他對於使用電腦有新的感受,亦是本文有趣之處。

Federico Viticci 表示改用 Mac 後重新感受最明顯的是「自由」,只需思考手頭的工作本身,而非怎麼把機器(過去是 iPad)調整成可以完成工作這件事。本文特別介紹了幾個好用的 Mac app,它們可以做到在 iPad 辦不到的事。不過 Federico Viticci 也說他還是喜歡 iPad,尤其是它模組化的特性:輕便、5G 連線、多種輸入方式⋯⋯ 已經用 Mac 半年的他常常有衝動想用手去點螢幕。假如你跟作者一樣更喜歡 iPad,也許可以評估蘋果在 macOS 和 iPadOS 新推出的「Stage Manager」和其他種種新功能,看看是否能進一步改善 iPad 的使用體驗。


[英] 脫離菜鳥期,我領悟到了這七個軟體工程界的真相

Monica Lent 今年邁入軟體工程師職涯第十年,她以特別的視角,回顧了自己天真爛漫的菜鳥期沒認清的幾個殘酷真相。她提到,自己剛出道時由於已有一些寫程式的經驗,興奮地以為自己已經懂很多,事實上,儘管都是五年,跟團隊夥伴合作跟獨自開發,兩者獲取的經驗是無可比擬的;管理 100 個人跟管理 10 個人也有巨大的不同。

又或者,她也分享自己的 FOMO 症候群,因為熱衷觀看技術影片、讀部落格文章,那些完美而先進的範例,讓她陷入自己跟公司是不是都很落後不長進的恐慌心理,但她發現。其他例如文件必定縝密完美、寫測試是理所當然,都只是美好的想像⋯⋯那麼真相是什麼呢?來看看她的幻滅與成長,也許你也會很有共鳴。


[中] Anne Hsiao/找不到人生方向、沒目標又迷惘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但我會看這些文章、做這些事

身旁夥伴都能神采奕奕的暢談目標,對自己的志向非常篤定,或者很有熱情⋯⋯如果自己不是這樣的人,找不到熱愛的事物、工作常常撞牆,該怎麼辦?

本文作者 Anne Hsiao 整理了數篇針對「找不到目標」的人可以參考的文章,也抒發了自己迷惘時,曾經嘗試而且有用的做法。像是分析市場跟自我需求的差異,或者跟朋友聊聊,從他們身上發現自己沒發現的特質。常跟世界格格不入,這篇文章或許會有一些讓你豁然開朗的思考角度。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Lacie Slezak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 162 集——《卡片盒筆記》: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刻意練習(ft. 小朱)

星箭廣播 163 集——工程師怎麼在團隊中打造「技術願景」?也談非管理職的職涯路徑選擇(ft. vgod)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