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46:五個招式防止寫出醜 code

| |

哈囉讀者好~

相信大家常常讀到生產力專家的建議,其實人人都有自己的生產力秘笈!Marc Lou 開發的「50 Hacks」網站,向群眾募集對自己來說最有效的生產力點子,並且透過群眾投票決定排名;而且無論提交點子或投票都不用註冊帳號。

這些個人生產力秘方像是早晨沖澡、在開始工作前散個步騎個腳踏車等等,來逛逛看這些民間生活駭客的秘方,挑選適合的來實驗吧!

lily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68 | 還是不想用滑鼠!🚫🐭(好用工具推薦)

我們曾在153 集〈就是不想用滑鼠!Mac 上的兩大 Launcher app:Alfred vs. Raycast〉跟大家介紹兩個讓使用者在搜尋框打字就可以完成許多工作的軟體,這次要進一步介紹幾個跟快速鍵有關的好用工具,還有一個筆記軟體。

節目開頭會先更新一些 app 的資訊,接著介紹幾個受到老牌編輯器 Vim 啟發的好用軟體:可以用鍵盤控制 macOS 的 Vimac、用鍵盤控制網頁瀏覽的兩個瀏覽器延伸套件 Vimium 和 Vimari。Titan 還會分享一個輕巧、快速,在功能上也不輸人的開源筆記軟體 FSNotes,它承襲老牌的 nvALT,所有主要功能都有相對應的快速鍵,假如你特別注重軟體的速度,或者寫筆記時要能快速捕捉靈感,可以試試看這個由烏克蘭獨立開發者設計的 app。

[英] 視覺化圖解:音樂人怎麼從串流服務賺到錢?

相信讀者多少都有使用串流音樂服務聽音樂,你知道究竟音樂人跟怎麼從串流音樂服務中獲取收益嗎?訂閱跟廣告的收入差距有多少呢?而音樂人、廠牌、串流服務彼此又是如何分配收益?The Pudding 製作了淺顯易懂的互動網頁,對音樂產業有興趣的讀者別錯過了 🎶

[英] 市場分析的五個步驟

本文作者 Nathan Baschez 曾經任職於 Podcast 聯播網公司 Gimlet(被 Spotify 收購)與電子報平台 Substack,他後來自行創辦了《Every》這個聚焦於商業主題的付費電子報。Nathan Baschez 主要的理論依據來自三名商管策略學者:Clayton Christensen、Michael Porter 和 Hamilton Helmer。他在文中分享自己進行市場分析的五個主要步驟,分別是:1. 定義市場。2. 辨識出競爭基礎點。3. 繪製價值鏈。4. 找出市場力量在哪。5. 找出市場力量的源頭。其中「市場力量」他參考的是 Hamilton Helmer 寫的《七大市場力量》(7 Powers)一書。

Nathan Baschez 認為,很多時候人們不是要買什麼產品,而是「雇用」這個東西去完成一件任務,就像人們常講的,消費者不是真的想買電鑽,他們真正要完成的是「鑽洞」。文中 Nathan Baschez 除了提醒一些常犯的錯誤之外,還在第三步繪製了一張 podcasting 價值鏈圖表,推薦感興趣的讀者點開大圖來看看。

[中] 田偲妤/文科人看過來!如何讓 AI 成為你的助力?專訪「AI 界李白」蔡宗翰

本文來自中研院旗下網站「研之有物」,採訪了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蔡宗翰研究員,文中特別從「文科人」角度出發,用淺白的語言解釋人工智慧,並且談談目前人工智慧用於文科領域的幾個面向,例如 AI 的訓練流程、以 AI 閱讀文本追溯《白蛇傳》起源,再到 AI 與假新聞的較勁等等。

蔡研究員指出,有些人由於不了解 AI 訓練的原理與流程,容易產生錯誤期待,建議想認識 AI 應用的人可以從參與檢視與標注資料著手。本文開頭的真人(蔡宗翰研究員)與 AI(北京清華九歌寫詩機器人)以「人工智慧」為題作詩段落特別有趣。大家可以閱讀一下兩首詩,看看能不能分辨出哪一首才是真人所作,又或者你更能辨識出 AI 寫的作品。

[中] Wei-Hsun Chen/設計批判(App Critique)面試準備

本文作者在 Meta(原 Facebook)任職產品設計師,面試潛在的「新同事」也是他的職責之一。這篇文章分享了常見的面試關卡 app critic(設計批判)的內涵以及在面試中具體的進行細節。

作者說明,app critic 通常是面試者挑選一個產品,例如 Spotify 等 app,針對產品、視覺、互動與資訊架構四個面向提出見解,他各舉了一個例子說明怎麼「批判」。為什麼面試官要考驗「設計批判」能力呢?平常應該怎麼培養自己的設計批判敏感度?這篇文章有詳解。

[英] 程式碼總是醜到不忍卒睹?五個招式防止混亂失控

程式碼在過程中愈寫愈混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嗎?本文作者 Daniel Sieger 認為不必然如此悲情,他提出了五個方法預防程式碼失控。例如,設定清晰的目標與侷限、懂得辨識功能的必要性,並且學會在恰當時機說「不」。

作者認為,程式碼力求簡約乾淨,不用當成至高無上的價值,而應該視之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創造更好的軟體,維持水準,並且不斷改進。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Ricardo Viana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 169 集——你今天收信了嗎?聊聊 Email 的加密、隱私與垃圾信(ft. Pomin Wu)

星箭廣播 170 集——創業不去矽谷了?台灣創業者前進德州奧斯汀(ft. 林宜儒)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