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站式平台,Postman 要解決 API 開發者的痛苦

| |

知名創投家 Marc Andreessen 曾撰文討論〈為什麼軟體正吞噬世界?〉(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而 TechCrunch 的記者 Ron Miller,也曾接續 Marc Andreessen 的討論,寫成 〈API 正在幫助軟體吞噬這個世界〉(APIs Fuel The Software That’s Eating The World)。

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來到雲端、SaaS 成為軟體界的常態,大量的資料與功能也在網路上快速流竄著。據網路顧問公司 IDG 的《2018 年雲端運算研究》(2018 Cloud Computing Survey)指出,目前有 73% 的企業在雲端提供超過 1 個以上的服務,而也有 17% 的企業,預計會在一年內也會加入雲端的行列。

也是因為科技服務雲端化的趨勢,讓資料能更容易在應用程式間交換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 API),也成為網路開發者與投資人目光注目的焦點。

若用真實生活比喻,API 的功能像是餐廳裡的服務生,負責協助在消費者(客戶端)與廚師(伺服器端)之間,傳遞彼此的需求和供給。然而在真實的開發環境裡,並不存在一個服務生的角色,而是由開發者針對不同的服務項目(菜餚)設計好制式的程式碼,而使用者只要照著開發者的指示,就能透過 API 獲得想要的服務或資料。

而開發者 Huli 也曾撰文將 API 與自動販賣機或拉麵店的拉麵機做類比:消費者只需要依照介面的指示按下按鈕,無需額外的溝通就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產品。而在我們的《星箭廣播》第 15 集〈API — 沒有圖形的介面〉,也從拉麵機的比喻談起,並邀請到三創育成基金會的駐點創業家林宜儒,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API 的來龍去脈。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收聽本集節目。

雖然 API 乍看只提供介接服務的管道,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商業行為發生在網路上,也讓 API 潛藏著無限商機。根據科技顧問公司 Gartner 的報告,到了 2023 年,有 65% 的網路服務企業會從提供 API 服務中獲得營收,相較於 2018 年上升 15%。而根據《哈佛商業評論》 2015 年的報導,客戶關係管理平台 Salesforce 已有超過 5 成的營收是透過 API 服務,而旅遊平台 Expedia 更有高達 9 成的營收來自 API 服務。隨著 API 的應用層面逐漸擴大,其對於企業的營收佔比的影響也是可預期。

Postman,一站式 API 開發協作平台新創公司

API 的應用其實不僅限於與外部服務的串接。公司內部的各個產品或服務,同樣也能透過架構 API 的方式,讓內部資料的流通更為容易,也大幅減少額外的溝通成本。

然而,一個 API 的誕生,涵蓋開發、測試、部署、程式文件撰寫(documentation)、上架串接與後續維護等各個環節。當 API 成為程式之間互通有無的重要橋樑時,如何確保 API 的運作順暢,並且能更輕鬆地讓其他單位或機構取用,就變成開發者需要斟酌的難題之一。畢竟若自動販賣機的標示不清或意外錯置,就會導致消費者無法買到他們所想要的飲料,也會造成雙方的困擾。

而根據工作管理新創公司 SmartBear 在 2018 年針對四千多名開發者所做的調查指出,「方便使用」、「效能」與「精準且完善的程式文件」,是開發者認為好的 API 所需具備的條件。

而這樣子的開發者需求,也催生了像 Postman 這樣提供一站式 API 開發環境的新創誕生。

Postman 官網截圖

於 2014 年正式成立的 Postman,號稱是世界少見完整涵蓋 API 開發生命週期的服務。目前有超過 8 百萬名工程師使用 Postman 進行 API 的開發,獲得超過 40 萬間公司採用,其中包含微軟、推特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更有超過 2.5 億組的 API(包含公開或私人)在 Postman 上運作。日前,Postman 也獲得由 Nexus Venture Partners 與 CRV 領投 B 輪共 5,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3 億元)的投資。Postman 目前有超過 150 名的員工,分別在美國舊金山以及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工作。

Postman 的創辦人之一暨現任 CEO Abhinav Asthana 在創辦 Postman 前就有數次的創業經驗:他從大二起,就開始接網頁設計與程式設計的外包,他也曾共同創辦 ExamCrunch,這個類似 Quora 與 Yahoo 奇摩知識 + 的服務,讓有志於前往美國攻讀碩博士的學生,可以在上面交流;在 2010 年所共同創辦的 TeliportMe,則是提供 360 度環景導覽(類似 Google 街圖)服務的公司。

Postman 創辦人 Abhinav Asthana(via Postman)

Postman 的誕生,來自於開發者自身的慘痛經驗

因為有著豐富的程式開發經驗,Abhinav Asthana 有不少因 API 設計不良而發生的痛苦回憶。像是他在 Yahoo! 實習時負責前端開發,在串接後端 API 的時候,因為沒有完善的程式文件,以致他必須不斷從中摸索,或者直接找上主管釐清每支 API 的運作方式。

此外,由於 API 並非能獨立運作的程式,也無法記錄下每次測試後的結果。甚至在 API 測試工具出現之前,開發者在測試 API 時得先設定一個自己的沙盒環境,手動輸入並測試各種想得到的出錯情況。正是因為遭遇到各種 API 開發的痛苦經驗,尤其是對 API 測試環境對開發者的不友善。

2012 年,Postman 的創辦人 Abhinav 在離開 TeliportMe 後,一面擔任數間科技公司的顧問,也同時針對這個困擾他已久的痛點,開發能透過網路瀏覽器 Chrome 運行的 Postman 擴充程式(Extension),讓開發者能直接使用 Chrome 瀏覽器進行簡單的 API 測試。

大受好評的個人專案與正式創業之間的距離

Postman 上架沒多久,因為其功能打中開發者長久以來的痛點,也快地就受到開發者社群的熱烈討論與採用,累積約超過 10 萬名的使用者,並獲選為 Google 的精選擴充程式。Abhinav 也因此受邀到舊金山與 Chrome 團隊的人會面,而 Chrome 的開發團隊還當面向 Abhinav 表示:「我們開發中 20% 的時間,都會用 Postman 進行測試。」

此時,有不少美國與印度的科技公司看上 Abhinav 的技術力,陸續找上他希望能聘請他擔任公司的 CTO,也有人想要出錢收購 Postman。但身體裡留著創業血液的 Abhinav,最終仍選擇與他在 Yahoo! 實習時認識的夥伴 Ankit Sobti ,以及他任職 TeliportMe 所認識的實習生 Abhijit Kane,在 2013 年起把 Postman 作為創業題材。

但當 Postman 從個人專案轉變成創業題材時,Postman 的三位創辦人也遇上許多開源專案所碰上的問題:也就如何獲利維生?雖然曾有美國的開發者因為希望 Postman 能持續經營,而提供近百美元的金援。但一個產品的生存,單筆的金援只能說是緩不濟急,獲得穩定的收入才是最大關鍵。

在 Postman 草創階段,他們發想過各種收費的方案,包含提供公司廣告版位,自由打賞。最終則選定採取「免費增值」( Freemium ),維持免費版本讓更多的開發者使用,但也提供一些付費功能,給想要用 Postman 進行更多 API 測試功能的開發者使用。「免費增值」的模式相當有效,讓他們在 2014 年前就達到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所謂的「拉麵盈利」(Ramen Profitable,意指公司收入已足夠支撐創辦人的生活。)

而 Postman 公司 logo 的靈感來源,也源自某次名為「火箭背包」(Jetpacks)的付費功能。他們想像讓原先騎著單車到家家戶戶送信的郵差,背上火箭背包快速到四處遞信。這個意象也隱隱然展現出 Postman 的企圖 :透過不斷優化開發環境,加快資訊經由 API 流通的效率。

到了 2015 年,Postman 獲得創投的青睞,獲得一百萬美元(約新台幣 3,000 萬元)的種子輪投資,並將公司總部從班加羅爾搬到舊金山。

秉持協作精神與開發者間的良性互動,讓 Postman 持續茁壯

Postman 的三位創辦人合影(via Postman)

從 2013 的三人創業,到 2015 年獲得種子輪募資,過去的 6 年內,Postman 也從簡單測試 API 的 Chrome 擴充程式,發展成一間提供完整涵蓋 API 開發週期與協作功能的 SaaS 產品。而在免費的基本服務外,也提供 Postman Pro 跟 Postman Enterprise 等進階付費服務。

當被問到 Postman 能持續成長的關鍵,Postman 的 CEO Abhinav 提到,因為 API 天生就具備分享與協作的特性,Postman 也是基於協作精神被開發出來,所以只要有越多開發者使用 Postman 開發,他們周遭的夥伴也很容易被拉到 Postman 的生態圈中,讓 Postman 在口耳相傳間,不斷獲得良性的增長。

但除了被動等待開發者在 API 開發的過程中,將其他開發者拉近生態圈。 Abhinav 認為 Postman 十分注重與開發者社群的互動與回饋,也帶動了產品與開發者之間的正向循環。Postman 的網站上有一個 Trello 列表,將接下來即將開發的新功能公開讓所有開發者知道。

此外,Postman 除了有常見的內容行銷部落格、專屬的開發者線上討論區外,也不時會舉辦,Postman 從去年(2018 年)起也開始舉辦 Postman 使用者論壇 POST/CON,邀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科技產業的 Postman 使用者,能透過現場活動相互交流。Postman 的三位創辦人也不時會出沒在 GitHub,親自回答使用者的問題。

API 開發已成兵家必爭之地,網路龍頭與新創也想割據一方

也因為 API 已成為網路服務的關鍵元素,許多科技界的龍頭,也紛紛透過併購或者是自行開發的方式,在 API 生產流程的不同環節中提供服務。其中包含亞馬遜、Google 、IBM、Dell、Red Hat、Saleforce 在內的公司,都有與 API 開發相關的產品,較多是落在 API 管理(API Management)的功能。

與這些科技巨頭的 API 產品相比,Postman 的優勢是能憑藉著相對低的費用(使用基本功能免費)以及它涵蓋完整的 API 開發的生命週期,讓使用者能一站式完成 API 開發,並持續留在生態圈中。相對親切且活絡的開發者關係經營,也是 Postman 抵抗科技巨頭的一大關鍵。但當這些大公司想要進一步瓜分 API 的大餅時,不難預見他們會採取更破壞性的方式,吸納更多開發者進入他們的 API 生態圈中。

除了大型科技公司的大軍壓境,也有許多新創公司試圖在急速成長的 API 經濟中,攻下屬於自己的一方領土。像是工作管理新創 SmartBear 就開發出多個 API 開發相關的產品 SwaggerHub、SoapUI、AlertSite,也試圖建構完整的 API 開發環境;或是標榜完全開源、同樣提供基本功能免費的 API 開發環境服務 Insomnia,也吸引到超過 40 萬名的開發者使用。此外,也有開發者覺得 Postman 的軟體太吃資源,不適合低效能的電腦使用,開發出 Postwoman 這個免費開源的輕量級 API 測試平台,在 GitHub 上也獲得超過 4000 個星。

當筆者在研究、觀察 API 開發的網路社群時,也發現到相關的討論中,可以看到不少開發者會混用不同 API 服務的功能。譬如可能在 Oracle 的 Apiary 開發完成後,輸出到 Postman 讓前後端的開發者共同測試與除蟲,最終再輸出到 Google Apigee 進行後續的管理作業。因此如何提高開發者的忠誠度,盡可能從頭到尾使用 Postman 進行開發,會成為僅透過 API 開發環境營利的 Postman 的一大挑戰。

此外,API 開發環境中尚有一塊大餅也是 Postman 尚未跨足到,就是提供 API 的介接平台並從中收取仲介(過路)費。像是由俄羅斯青年創業家 Iddo Gino 所創立的 RapidAPI,不僅提供平台讓服務上架公開 API,讓開發者從中找到合用的公開 API ,若這些 API 的存取涉及金流,RapidAPI 還能收取過路費。這間公司也獲得了 Microsoft 的投資基金 M12 以及 Andreessen Horowitz 的青睞。目前有超過上萬個 API 在 RapidAPI 上架,聚集了百萬名的開發者,每月更有超過上億次的 API 存取是透過 RapidAPI。

RapidAPI 頁面截圖

Abhinav Asthana:「當軟體在接管世界,那 API 也正在接管軟體。」

而除已大幅度採用 API 的 SaaS 外,從 SmartBear 針對四千多名開發者所做的 《API 現況調查》(State of API 2019 Report)也可看出,開發者認為在眾多新興科技中,有兩股科技趨勢將會把 API 在科技產業的重要性推向高峰。

第一個是包含 Google 、 Netflix 在內的科技公司,開始採用的「微服務」(microservices)技術結構。「微服務」是將眾多單一功能的區塊,以模組化的方式組成原先複雜的大型應用程式,讓軟體架構能像堆積木一樣,輕易地調整與替換,也避免系統完全停止運作的窘境。但因為每個微服務都是獨立個體,所以更需要仰賴設計良好的 API 居中聯繫,才能保持服務暢通。第二個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畢竟從數十億個感測器蒐集而來的,就是數以兆計的資料傳輸需求。唯有通過 API 的串接,才能讓蒐集到的資料能妥善地被應用。

除了持續完善 Postman 在 API 開發各環節的功能,並與 Postman 使用者保持交流,以開發出更優秀的 API 開發工具,Abhinav Asthana 對 Postman 的最終願景,不只是吸引越來越多開發者與公司「加入」Postman 的 API 開發環境,更希望 Postman 的服務能直接「嵌入」 API 開發者的日常環節裡。例如他們最近推出的開源服務 Newman,就能讓開發者將存放在 Postman 上的 API,經由電腦或伺服器的命令列介面程式執行並測試。

身為一間專注在協助工程師協作 API 開發的新創,Postman 的 CEO Abhinav 相信,API 將成為打造現代軟體服務與產品的重要基石,「當軟體在接管世界,那 API 也正在接管軟體。」Abhinav 這麼說道。

不只是工程師的事,API 也將改變你我的未來世界

隨著越來越多的政府與公司接受 API 的思維,也就將原先只在內部流通的資料開放讓使用者們讀取並利用。這麼一來,消費者可以從中獲得更高的自主權,無論是將產品功能的個人化,甚至能解決資訊不對等的市場失靈。

像是最近在台灣由金管會主導的「開放 API 平台」,在第一階段就讓消費者及第三方程式,能以串接 API 的方式獲得包含利率、匯率、ATM 位置、分行資訊、產品資訊等「公開資料查詢」。未來也預計透過 API 開放「消費者資訊查詢」與「交易面資訊」。

正如「開放 API 平台」的這個實例所示, API 並不僅限於軟體工程師能使用,其實早就潛伏在一般人的生活場景中,只是可能很多人渾然不覺。像是許多人在使用的交通運輸 APP ,或者是查詢天氣的 APP,都是由手機系統透過 API 去抓取資料;或者像是 IFTTT、Zapier、Microsoft Flow 或者是 iOS 12 起內建的「捷徑」,則是用更直觀的方式,協助消費者將不同平台的服務與功能串接成自動化流程。

雖然目前 API 的商業成功案例,較集中在利用 API 架構的 SaaS 公司,如金流服務 Stripe、旅遊平台 Expedia 或是拍賣平台 eBay 等。像 Postman 這樣專注在優化 API 開發環境的新創,尚無成功的前例。但若 API 確實如 Abhinav Asthana 預言說,會成為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那麼這名來自印度的 Postman 將乘著 API 的大浪航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28 集 —— 出賣家中長輩!父母學習數位科技第一手觀察

科技創業週報 #205:成功領導技術團隊的六條法則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