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05:成功領導技術團隊的六條法則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不曉得各位讀者是否知道,網際網路才剛剛渡過它的五十歲生日?1969 年的 10 月 29 日,由兩個英文字母「lo」組成的訊息封包,從洛杉磯 UCLA 的一台電腦,經由網際網路的鼻祖 ARPANET,傳輸到帕羅奧圖(Palo Alto)史丹佛研究院的另一台電腦。而這也是史上首次成功的網路連線。

但為什麼是「lo」這個詭異的字串呢?其實原本研究人員要傳的訊息是「login」(登入),但傳到了第三個字母「g」系統就 crush 了,所以史上第一則網路訊息,就變成了「lo」。看來 crush 就是註定要與網際網路共存啊⋯⋯😱

by Matt
[中] 打造一站式平台,Postman 要解決 API 開發者的痛苦

API 開發的過程裡總是充滿許多坑:想跟團隊成員協作開發,大家擁有的資訊卻不同步?缺乏自動化的機制,導致 API 測試費時又耗神?不知如何寫文件,導致 API 上線後不僅乏人問津,甚至還被錯誤地使用?提供一站式 API 開發平台的 Postman,就是為了解決工程師的痛苦而生。

而這個解救無數 API 開發苦手的平台,其實也是誕生自創辦人 Abhinav Asthana 的切身之痛。
[中] leafwind/先有軟體與數據文化,才有 AI

「不管從文化、技能、經驗的角度來看,要跳過「軟體」與「資料」這兩大基礎,卻能做好 AI,都無疑是緣木求魚。」文章的作者  leafwind 一針見血點出台灣科技業無論產官學,長年以來偏重硬體發展,缺乏建立軟體與數據文化的意識。作者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發展出成熟的人工智慧科技是十分困難的。

文中作者詳盡解釋為什麼他認為台灣的 AI 發展,勢必得先建立軟體與數據文化。以及若想要將 AI 進一步應用在產業中,需要回答的幾個問題,提供給對 AI 議題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中] 許凱鈞/為什麼要做個 「Side Project」?談談學生創業與 Cornell Tech 的創新教育

有人說犯錯要趁早,「學生」會是創業最好的階段嗎?本篇作者曾就讀一所專門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圈、科技圈頂尖人才的大學 Cornell Tech ,這間學校規定學生畢業前至少要完成兩個 side project。透過他的分享我們也可以思考,台灣的創新教育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鏡國外的案例。

且因為作者自己就有學生創業失敗的經驗,所以在文中他對學生創業的利與弊,以及他對 Cornell Tech 創新教學的觀察,都有蠻深入的討論。
[podcast] 《星箭廣播》 EP28:出賣家中長輩!父母學習數位科技第一手觀察

你還記得自己跟父母最初是怎麼學習使用電腦、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嗎?

科技的世界並不是專屬於青壯年人口,本集的《星箭廣播》 Titan 跟 Maxine 要來跟大家聊聊家中長輩怎麼學習電腦、智慧型手機等數位科技,並且交換彼此的觀察。
[英] 想成為優秀的技術領導人(Tech Lead),你可以遵循的六條法則

隨著工作資歷的增長,無論是工程師、PM 或是設計師,勢必要開始負責領導團隊:不管是 3-5 人的小專案,或者是由上百人共同開發的產品。這樣的身份轉變也讓許多人開始思考,要如何做才能成為優秀的技術領導人?

編輯推薦的這篇文章,詢問多位曾任技術領導人一個問題:「成功的 Tech Lead 所需具備的要素是?」,作者 Jean Hsu 從他們的回覆中統整出六條法則,其中包含「建立活躍的團隊」、「懂得平衡輕重緩急」等,更針對各個法則提供實用的指南。讓讀者讀完文章之後,也可以立即在工作中實作。
[英] 想做出顛覆世界的產品之前,不妨先試著做出「玩具」

試著做出顛覆性的 app 之前,先試試看做出一個「玩具」吧!文章作者依據克里斯汀生的「破壞式創新」理論指出,那些改變市場規則的新技術,不只是滿足現有使用者的需求,而是做出超過他們想像的事。

而以做玩具的心態(好玩、簡單)開發產品,不僅能降低初始的開發成本,也幫助開發者釐清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即便失敗了,也因為投入的心血較少、開發的心態較輕鬆,就不會有太重的得失心。

包含 Snapchat 跟 Twitter 以及 VR 的技術,當初就是以「做玩具」的心態被研發出來。所以如果你正在思考一個面向消費者市場的專案,不妨想像你正在打造玩具,讓消費者重拾玩心!
[英] 歐萊禮的程式書為什麼封面總是動物?

前幾天編輯在整理由 Star Rocket 與天瓏圖書合作的「科技人創業提案」書架時,望著一整排歐萊禮出版的程式工具書,突然好奇這些書為什麼都以動物當作封面?

這篇文章就描述現任歐萊禮圖書創意總監的 Edie Freedman,當時對程式一竅不通的她,是如何選定以動物,當作這一系列程式工具書的封面主題。而這些封面動物與內文所談論的主題,是否有任何關聯?在經過了二十年、出版一千多本以動物為書封的程式書之後,Freedman 對此又有什麼心得或體悟?
[podcast]《大數據》作者與 Stripe 創辦人談如何創新

商業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推出的《Babbage》,是一檔專門討論科技與科學的 podcast,並由《大數據》的作者  Kenneth Cukier 主持。編輯所推薦的這集,主要是針對金流新創 Stripe 的 CEO Patrick Collison 跟經濟學家 Tyler Cowen 的一篇倡議「研究進步與創新的新科學」的文章做延伸討論。

節目中不僅邀請到 Patrick Collison 進一步闡述他的想法,也邀請到學界以及科技顧問界的專家,從矽谷史與創業現場的角度,來探討創新的意涵,以及「創新與進步」是否真的能變成一門被傳授的學科?

雖然他們對創新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是卻都不約而同地強調創新與人際互動之間的關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聽聽他們怎麼說~


.

Previous

打造一站式平台,Postman 要解決 API 開發者的痛苦

《星箭廣播》29 集——你會寫「筆記的筆記」嗎?談資訊整理心法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