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朋友也跟編輯一樣,有在關注 MLB 季後賽?最近在看比賽的時候,發現到本壘板後方最醒目的那塊廣告,居然是後製上去的;如此一來,就能針對不同地區的觀眾客製廣告。 台灣的觀眾看球賽的時候,那區塊就會顯示日文、韓文與中文的廣告資訊,明顯是針對亞太區調整後的廣告。但當編輯改看英文的比賽精華時,則會看到 Amazon Prime 等針對美國市場的廣告。而當切換到重播畫面時,因為是未經後製,就會看到一塊綠幕。 有興趣深入了解「虛擬廣告」(Virtual Ads)這項技術的讀者,也可以參考一下這篇報導。 by Matt |
[中] 明星級開源軟體 Vue.js,怎麼找到商業模式? Vue.js、React、Angular 號稱 JavaScript 三大前端框架,但 Vue.js 只由一位工程師獨立開發而成,短短 4 年就在 GitHub 上獲 4.5 萬顆星,甚至有了商業模式,讓開發者能投入全職維護,還雇了一位工程師。 其實這樣的案例非常少見,GitHub 上前 50 名受歡迎的開源專案,大部分收入都低於產業標準,甚至一半是在美國政府認定的貧窮線以下,即年收不到 12,486 美元,但 Vue.js 一年就有二十萬美元的收入,在開源社群中,可說是搖滾明星般的存在。 Vue.js 是怎麼辦到的? |
[中] Jia-Wei/前端工程師美國跳槽面試經驗 身為工程師的你也想試試看到美國求職嗎?本文作者詳盡記錄他到各大科技巨頭面試的過程與觀察,包括 Apple、Amazon、Microsoft、Uber、Facebook 等七間企業,經歷了 85 天 40 場面試,最後也成功拿到幾間公司的 offer。而作者甚至還為每間公司的面試流程評分 XD 相信當讀者你看完這一連串的「求職歷險記」後,面對未來轉職、求職也會更有信心、更有方向。 |
[英] 盲人工程師學習程式開發的心路歷程 對,別懷疑,編輯第一次看到原標題〈An Autobiography of a Blind Programmer〉時也愣了一下。但在讀完作者 Parham Doustdar 自述自幼全盲的他,如何因為對某款電腦遊戲的熱愛,邁向成為軟體工程師的道路後,其實也就不那麼意外:畢竟程式碼也是文字,視障者就能用螢幕朗讀軟體,透過聽覺學習程式知識、進行開發。 但作者也談到,像是作業系統、統計學,這些偏重視覺呈現的學科他就較不擅長。而作者目前任職於 Booking.com,負責核心系統的建構,主要使用的程式語言為 GO 和 PHP。 題外話,許多視障者在使用的螢幕朗讀開源軟體 NVDA(NonVisual Desktop Access)也是由兩名盲人所創辦且開發的。 |
[podcast]《星箭廣播》EP27:重新看見一個隱形的科技世界 你覺得鐵皮屋是「科技」嗎?《老科技的全球史》作者 David Edgerton 認為,以發明與創新為焦點的傳統科技史,無法理解科技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他想要挑戰這種「以發明為中心」來看待科技史的角度,主張我們應該「以使用中的科技」為視角來看待科技史。 以使用為基礎來看科技的歷史,你會發現原本那個你所熟悉的、以發明作為時間軸線的歷史一下子被攪亂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有趣的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推薦《老科技的全球史》給關心科技和創新故事的你。 |
[中] H.Ching/UI/UX 註冊登入流程.超完整的深入教學 魔鬼藏在細節裡,順暢的註冊登入流程,才能讓顧客毫無阻礙地跨出使用產品的第一步,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篇文章就分析了不同類型的註冊與登入流程,其背後的設計邏輯,以及建議採用的服務類型。 作者也介紹在實際設計註冊與登入流程時,能減輕用戶壓力的方式。編輯在看完之後,腦海也立刻浮現出,幾個好與壞的註冊登入流程經驗~ |
[英] Mozilla 的行銷策略如何擺脫 Facebook ,以及他們所做的各種行銷嘗試 在發生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之後,負責瀏覽器 Firefox 開發的 Mozilla 基金會決定,不再透過 Facebook 投放廣告,包含其旗下的 Instagram 與 WhatsApp。甚至也放棄使用「再行銷」(Retargeting)的行銷管道,為的是持續強化 Firefox 隱私優先的品牌形象。文中介紹到他們在過去 18 個月在離開 Facebook 後,所採取的各種線上及線下的行銷策略。 之所以做出如此決策,是因為 Mozilla 在之前的調查發現到:越來越多網路使用者更在乎上網的體驗,而不只關心能從網路上獲得什麼。而 Firefox 訴諸隱私的品牌行銷策略,也就有機會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使用者。 |
[podcast] 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親自接招,新創團隊策略大哉問 過去的科技創業週報,我們曾推薦 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的 podcast 《Masters of Scale》的幾集節目。不過這次編輯要推薦的這集形式比較特殊,是 Reid Hoffman 接受多個新創團隊的成員提問,以創業前輩的身份,回答有關新創的策略問題。 這些新創公司的類型涵蓋生醫、AI、電商平台,討論的議題也包含建立公司文化與使命、怎麼兼顧產品開發與公司成長、而政府管制嚴厲的產業,又怎麼兼具成長與合規性?相信身處不同領域的讀者,都能從這些對話中找到啟發。 |
[英] 產品開發的快思慢想 客服通訊服務公司 Intercom 的產品經理 Enzo Avigo ,嘗試把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中所提到兩種思考系統的概念,帶入產品開發的流程中。 康納曼在書中指出,人類的思考有兩種系統:快速、自動、直覺的「快思」,以及緩慢、自覺且刻意的「慢想」。 Avigo 強調我們要先辨識出「快思」與「慢想」,分別適合哪幾項產品開發的工作項目,一來能避免用錯思考系統,以致做出錯誤決定;二來也能更有效地安排工作時間,減少在兩種思考系統間切換的次數,保護「慢想」系統能在深思後,做出正確的決策。文中也提供一些小技巧,供想要把快思慢想帶入工作的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