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09:程式碼其實沒那麼值錢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最近 Tesla 推出的皮卡 Cybertruck,讓編輯不僅深刻體會到自己對汽車外型的想像有多麽侷限,同時也再次確認 Elon Musk 真的受科幻作品的影響很深 XD 但這車的規格也讓編輯好奇,那台車真的是要給人在地球開的嗎?還是其實這產品也是 Musk 火星計畫中的一環?畢竟在地球上多數的開車環境,應該尚未惡劣到需要有防彈玻璃跟敲不凹的外殼吧? 

若大家有看到有趣的事物,或者是值得讓更多人閱讀的文章,也非常歡迎大家寫信分享給編輯喔~(📪:matt@starrocket.io

by Matt
[中] study_overflow/「程式碼」其實沒那麼值錢

這標題看似挑釁,但本文作者解釋他認為程式碼之所以沒那麼值錢,是因為「知識數量」與「速度」已經不是決定競爭優勢的關鍵:當 SaaS 或 PaaS 的產品越來越多,「軟體開發已經是一種『服務業』,程式碼只是服務的一環」。

尤其隨著開源文化日漸活躍,有越來越多大公司將程式碼開源,也看得出企業們所著眼不再只是程式碼的優劣,更重要的是如何藉此吸引更多人加入企業的生態圈中。不過作者也強調「程式碼的『價值』並沒有被低估,只是它的『保鮮期』已經不是同一個計算方式了。」
[中] 估值 10 億美元,哈佛學生創辦的 Zipline 用無人機解決非洲醫療問題

2013 年時 Amazon CEO 貝佐斯(Jeff Bezos)曾立下五年後要用無人機送貨的目標,但現在看起來最有可能先做到的是非洲國家。

三位哈佛學生創辦的 Zipline 已經在盧安達、迦納等非洲國家用無人機運送血清、疫苗、緊急物資,讓原本一小時半的交通縮短至 15 分鐘。Zipline 最近一次估值達 10 億美元,背後的投資人各個來頭不小,包括紅杉資本、Google Ventures 等都相當看好 Zipline 的未來發展。
[podcast]《星箭廣播》EP32|「小海嚴講」:從工程師到總經理,我是怎麼變強的?

相信很多工程師在職業生涯的發展上,都會面臨一個選擇:我要繼續寫程式(當第一線工程師),還是要轉為管理職?已經在 StreetVoice 台灣街聲任職 10 年的曾明賢(小海),剛好是一位談論這個議題的絕佳人選,因為他不僅擁有從工程師轉任技術管理職的經驗,今年還接任了總經理,「守備範圍」一下子從技術擴大到業務和行銷等等。

本集的《星箭廣播》,我們要請他來跟大家聊聊一個主題:要怎麼變強。而且,小海說他分享的方法其實不僅限於工程師,也適用於一般的工作者。而在本集的節目筆記中,也可以找到許多小海推薦的閱讀清單。
[中] 為群眾智慧加入 AI,Golden 要挑戰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約有 600 萬則條目,Google 搜尋卻有超過 700 億個搜尋結果。這之間巨大的落差,導致許多被維基百科認定為「小眾」的知識,無法被有系統地認識。而新創公司 Golden 要利用人工智慧解決這問題。

Golden 以 AI 加快知識庫編纂,力求蒐羅全世界的知識到 Golden 的線上知識庫中,並以 CC-BY-SA 4.0 的授權方式,讓所有人都能免費使用;其清晰的資料結構,也試圖要讓人類與機器都能輕易「讀寫」知識。
[中] Peter Su/【PM 總動員】用產品思維來規劃你的產品經理職涯

把自己當作產品,規劃願景跟目標。這是目前在 Grab 擔任產品經理的作者提出的 PM 職涯建議。作者曾任職過荷蘭的 Booking.com、台灣的 iCHEF 等公司,走過不同文化跟公司的他總結了八年的職涯經驗,建議在規劃 PM 職涯的人不妨也採用產品管理的思維。

作者分析了專才型及通才型的 PM 該具備的特質,也提出如何透過先了解現狀、設定目標、做出選擇、評估選擇等步驟來到達自己理想的職涯。
[英] 開源影音播放軟體 VLC,過去 18 年來的開發團隊故事

讀者朋友應該都對 VLC 這款開源的影音播放軟體不陌生,從 2005 年至今,VLC 已累積超過 30 億次的下載。

本文訪問到 VLC 的核心開發人員,分享在網路影音還未盛行的年代,VLC 是如何從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的一項學生專案,因大受好評而成立非營利組織負責維護;後來又為了讓 VLC 被更廣泛應用在手機、電視上,成立顧問公司 Video Labs 招募員工專職在衍生專案的開發,也確保 VLC 的非營利組織能有穩定的資金支援。

但編輯也注意到一點:就算是 VLC 這樣高知名度的開源專案,也會面臨到過去週報的幾篇選文提到,如何支撐核心貢獻人員的生計,以及吸引更多新進貢獻者等問題。
[podcast] 從零開始創業到 IPO,這系列 podcast 帶你一探究竟

之前推薦創業相關的 podcast,都是邀請特定公司的創辦人來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與心法。但編輯最近找到的這系列 podcast 比較特別。

這系列由 Okta 創辦人 Frederic Kerrest 與《Epic Magazine》的 Joshua Davis 策畫的《Zero to IPO》,以 12 集的規模,講述從零開始創業到成功 IPO 的歷程裡,不同階段會經歷到的各種挑戰與難關。節目也邀請到包含 a16z 的 Ben Horowitz 跟 Marc Andreessen、以及 Salesforce、Box、Eventbrite 等公司的創辦人,分享他們在各階段的親身經歷,也帶領聽眾透過這系列節目,對創業有更全面的認識與理解。
[英] 有近 150 年歷史的 QWERTY 鍵盤,以及它過去及未來的競爭者們

相較於華文世界輸入法的百家爭鳴(注音、拼音、倉頡、無蝦米等),使用羅馬拼音的西方社會中,QWERTY 的鍵盤配置已成為主流。本文概述了 QWERTY 如何從各種打字機配置中脫穎而出的歷史,同時也討論幾間投入開發新的輸入法技術的新創。

畢竟輸入方式的變革,很有可能大幅改變人類思考的型態,編輯也想希望透過這篇選文,提供讀者朋友更多想像未來的方式。譬如跟編輯一樣有使用過功能型手機的讀者,應該有印象那時的輸入法就並非使用 QWERTY。或者最近越來越常見的語音辨識,也是另一種輸入的途徑。又或者我們可以不用動手跟動口,直接透過腦波把思想輸入到電腦?(Facebook 最近收購的 CTRL-labs 就在做這件事)


.

Previous

為群眾智慧加入 AI,Golden 要挑戰維基百科

《星箭廣播》33 集 —— 科技素養,是在哈囉?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