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10:怎麼打造更有彈性的產品團隊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最近 Apple Google 都分別公佈了他們本年的最佳 App 與遊戲,不知道有多少是大家之前就知道或用過的呢?

說來慚愧,編輯手機裡雖然常駐了很多的 App,但是真正常用的大概兩隻手數的出來 XD 打算最近來試試看這些獲選的 App。如果有什麼心得或發現,再跟各位讀者分享囉~

by Matt
[英] 面對不合時宜的程式碼,除了打掉重練,你還可以這樣處理

隨著時間的演進以及內部人員的變化,即便是當初寫得再好的程式,總會變得不合用且存在讓人捉摸不定的功能。很多公司與開發者面臨這件事情時,往往會選擇把程式打掉重練,以跟上最新的技術並符合開發者的習慣。

但曾任職 Stripe、Uber 與 Digg 等科技公司的系統架構師 Will Larson 在這篇文章中,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程式在後來之所以不合用,是因為人們只能「相信」程式的功能會怎麼運作,卻沒有能實際驗證(像是數據、單元測試)的手段。Larson 在文中也會傳授讀者如何將程式碼中原本全憑感覺「相信」會運作的功能,一步步轉變為可實際驗證的行為與性能。
[中] Trello、Lyft 團隊也愛用,ReadMe 要解決開發者的「API 文件恐懼症」

ReadMe 的創業想法,創辦人 Gregory Koberger 已醞釀近 10 年,也曾被 YC 拒絕。但隨著 API 經濟日漸成長,技術文件的重要性也隨之攀升。ReadMe 不僅二度叩關 YC 獲選,更得到知名創投 Accel 的青睞,創立 4 年來也擁有超過 3,000 名客戶並成功獲利。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創辦人是因為太愛寫技術文件所以想要創辦 ReadMe,但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太討厭這件事,他才想要創業讓自己與其他開發者一勞永逸。
[中] 研發鋼鐵人飛行裝還不滿足,新創 JetPack 這回要推出空中摩托車

你還記得五年前左右,有個類似電影鋼鐵人的個人飛行裝置在湖面上展示的畫面嗎?新創 JetPack Aviation 明年將推出空中摩托車 The Speeder,電影迷或許知道,名字取自星際大戰的反重力摩托車 Speeder Bike。

創辦人大衛·梅曼(David Mayman)曾擔任技術顧問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但在 41 歲時投入研發鋼鐵人裝,如今他的飛行夢還在繼續。
[podcast] 《星箭廣播》EP33:科技素養,是在哈囉?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雖然我們沒有明講,但其實《星箭廣播》常常在討論「科技素養」相關的議題,不論是「不科技行為」系列、Titan 跟 Maxine 聊父母如何學習數位科技、談論資料怎麼整理、聊《老科技的全球史》和《未來地圖》等書籍⋯⋯ 無一不是跟科技素養有關。

Titan 跟 Maxine 將試著在本集節目,從生活的角度討論各自對於科技素養的理解。Maxine 會談到學習「如何學習」、運算思維,以及跨領域的應用、理解和同理;Titan 則嘗試以一些他所觀察到的現象,來解讀大眾的「素養」是如何出現變化,出現什麼樣的事件可以看作「我們的素養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
[英] Airbnb 產品總監談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如何打造更有彈性的團隊

「當你為團隊建立了任務導向的文化,在產品的細節上就能保持靈活。」Airbnb 的首位 PM,也是目前的產品總監 Jonathan Golden,在本文中分享 Airbnb 是如何打造出更彈性的產品團隊,其中談到一點值得大家參考的是:他認為要為公司設立願景(Vision),才能讓 PM 與其他團隊成員在開發過程中,不致於糾結在細微功能上,而是以任務與結果作為判斷準則。

他也談到三種類型的 PM:先驅者,殖民者與城鎮規劃師,以及不同類型的 PM 適合擺放在哪個產品開發階段的團隊中。Golden 也根據他豐富的經驗,分享他認為怎麼辨別公司中的 PM 是屬於哪個類型,以致於讓他們放在正確的位置以發揮更高的價值。
[podcast] Instagram 兩位創辦人的創業經驗談、他們最近關注的科技與趨勢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好奇,Kevin Systrom 與 Mike Krieger 這兩位 Instagram 的創辦人在離開 Facebook 之後有什麼最新的打算嗎?或者他們最近關注哪些科技與趨勢?

本次要推薦的 podcast《Invest Like the Best》,就邀請到兩位創辦人上節目,不僅與聽眾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也分享了他們自己對社會大眾使用 Instagram 的觀察,編輯覺得聽他們講這一點蠻有趣的。此外,他們也聊到最近他們關心的技術發展,以及最近學習機器學習的心得。題外話,若跟編輯一樣喜歡咖啡的,也可以聽一下他們在聊煮咖啡的那段 XD 
[中] 鱸魚/海洋吸塵器下一章:到了關水龍頭的時候了

世界最大的「海洋吸塵器」在 2018 年出海,走了一年兩個月如今宣布收集垃圾成功,但其發明人斯萊特(Slat)早在四年前就默默進行另一項「河川垃圾攔截器」的計劃。

因為清除海廢的同時,也該管理這些將垃圾帶進海裡的河川,這項計畫背後的團隊收集了全球的數據,發現有 1%的河川製造了全世界 80%的海洋塑膠垃圾,而台灣的淡水河也榜上有名。

本文不只談到發明、計畫的過程,雖然不斷受到外界批評,但跟著筆者抽絲剝繭其中的運作才能知道背後的決心跟毅力,更會發現一項創舉的核心精神離不開「堅持初衷、永不放棄」。
[英] 知名的 APP 介面越長越像的背後因素(並不是設計師偷懶)

你有發現常見的 app 介面長得越來越像了嗎?其實不是設計師集體懶惰,而是科技公司越來越著重在內容跟使用者體驗上。當使用者常常需要切換不同的軟體時,設計介面對使用者來說,是越簡便越容易上手,也減少使用者不知所措的心理負擔。因此同個產業的功能設計也逐漸趨於規模化,譬如當你登入購物網站時,大部分的「購物車」按鈕都會位於右上方,使用者也就不用再耗費心時去找在哪裡。

作者在文章後半段也提到,當聲控與 AR/VR 的技術日漸成熟,與其在 APP 介面上絞盡腦汁,設計師其實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到螢幕之外的體驗設計上。


.

Previous

《星箭廣播》34 集 —— 在台灣接全球的軟體開發案是怎麼一回事?

設計也有技術債?那些年,Star Rocket 所欠的設計債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