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67:工程師要小心的面試警訊

| |

剛進入新的一年,身邊好多人訂下目標(發下豪語?),像是減重 10 公斤或讀 20 本書的雄心壯志,但我最近看到有網友公開他去年每隔 15 分鐘記錄一次的「量化生活」,密密麻麻的 Google spreadsheet 真是太驚人。他除了想找出哪些時間被浪費,也好奇單身時睡眠會減少嗎?花多少時間跟人/自己相處?喝完酒有什麼影響?結果他發現在家工作生產力更高!你會想嘗試這種極端的量化生活嗎?(而且他本來以為紀錄一個月後就會荒廢,沒想到越來越上癮…)

這裡有小問卷,想跟你借 30 秒,讓我們把科技創業週報打造成更好的樣子吧!謝謝你的訂閱、開信和閱讀

by Julie
[Podcast] 星箭廣播 EP90 | 「在 GitHub 工作就是一個加入『邪教』的歷程。」(ft. 邱慕安)

相信大家看到標題可能會覺得有點困惑 XD 這次的《星箭廣播》特別來賓是 GitHub 前員工,同時也是國內群眾募資平台嘖嘖 ZecZec 共同創辦人邱慕安(Mu-An Chiou),我們要請她分享自己在 GitHub 工作七年多以來的經驗。

慕安會先解釋為何要離開待了七年的公司,她為此寫了一篇文章。接著她會談到 GitHub 獨特的文化與工作方法:早期所有關於開發工作的討論全都對內公開(都會在 GitHub 留下紀錄)、可以自由挑選想做的專案、強調「非同步」的溝通與工作方式、為什麼她會說加入 GitHub 好像加入『邪教』?XD(稱讚的意味)
[英] Segment 創辦人分享早期新創該避掉的 8 個雷區

Segment 的共同創辦人 Calvin French-Owen 分享了 8 個早期創辦人該注意的事情,其中談到了徵人的時機點、常常在社群上分享公司的成果等,而他給新創團隊第一個建議,是設立目標,雖然這聽起來好像是最基本的,但他發現許多新創團隊並沒有做到這件事情,包含 Calvin French-Owen 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而他則在文中分享新創團隊怎麼設定階段性目標,能有效推動團隊往前。

另外他也提到,當初團隊因為懼怕投資者擔心 Segment 做的決策會搞砸(他自己承認事實上也常搞砸),因此 Segment 的團隊只會在投資者要求時才回信告知營運狀況,後來他們改成主動跟投資者約一個月或一季一次的會議,不但投資者心安,甚至在 Segment 發起募資時,這些投資者也提供了他們實質的幫助。
[英] Spotify 多人同步點歌功能的 UX 設計哪裡很扣分?

Spotify 去年 5 月上線「群組點唱單」beta 版(目前仍是),讓多人遠端同步點歌、聽歌或 podcast,方便大家開車出遊時當彼此的 DJ。英國 UX 專家 Peter Ramsey 花了 40 小時製作一份簡潔明瞭的 slide,分析群組功能的 UX 設計:除了做對一件事讓使用者體驗更無縫流暢,值得其他產品跟上,但也有 3 件事待改進。

例如:使用者名稱(Username)和顯示名稱(Display name)為何影響這麼大?沒有提供足夠的訊息,會為使用者帶來什麼困擾?reactive onboarding 如何幫助 UX 設計更完善?
[英] 沒有先例可循、不靠挖角其他人,他用 TDD 工作法帶領兩百位工程師突破技術困境

Kent Beck 是測試驅動開發 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的專家,也是《重構 Refactoring》的共同作者,他日前在 podcast 節目中分享了他在 2011 年加入 Facebook 時的經歷,那年他 50 歲認為自己累積了不少軟體工程資歷,看過不少場面,但是他在 podcast 中形容當時的 Facebook 又是另一個他沒看過的情景。

當時 Facebook 正在探索科技跟社群平台的領域,幾乎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參照,而當時 Facebook 大部分的員工是從 Google、微軟等公司出來的,Kent Bent 因此在 Facebook 內部擔任一對一的教練,帶領 200 多位工程師透過 TDD 開發了 Facebook 許多的新功能。
[英] 工程師要小心的面試警訊

工程師面試時怎麼知道這家公司可能不太適合你?近日 Reddit 上有網友詢問,面試時有哪些「危險訊號」能判斷是否要進入這家公司?有部分網友提到,如果公司請你簽一些很神秘的文件,譬如「你是否願意接受公司對你的身家調查?」「你是否同意所寫的每個程式碼都屬於公司的資產」等等,都是很可疑的行為。

這篇 Reddit 討論串在兩天內就吸引了超過兩萬個留言,大部分是工程師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文章回顧] 新世代 Twitter 會是什麼樣子?開源、去中心化的 Mastodon 或許是答案

你想過回到最純淨、沒有廣告的 Facebook 嗎?開源社群平台 Mastodon 不靠廣告收入,而是透過訂閱集資維持平台營運,創辦人 Eugen Rochko 期待未來的社群媒體能保障每個人的言論自由,並且不受到科技公司的限制。

Mastodon 除了有官方的站台,也提供使用者自由架設站台,因此用戶會有兩種動態牆可以選擇,除了跟本地站台的人交流,也能看看在聯盟時間軸上的用戶平常關注哪些資訊,目的是為了幫助使用者接觸到同溫層以外的言論,近一步將 Mastodon 打造成能包容更多聲音的社群平台。雖然 Mastodon 打著反 Twitter 的旗幟,但要取代 Twitter 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不過 Mastodon 的出現,或許提供了下個世代的社群平台一個新的想像。
[中] Iris Chen/ 產品經理 PM 第 3 講:如何開始一個改版專案

比起打造全新的數位產品,改版專案通常有較明確的方向及待解決的問題,可能是系統老舊、UX 設計不良、公司業務調整擴張或要整合新功能⋯⋯那 PM 接到改版專案該怎麼開始呢?

擁有 7 年數位產品經理資歷的 Iris 分享,第一步是拆解既有網站平台並列出資訊架構。因為許多年代久遠的網站通常很難找到它原本的規劃文件,或建站時就沒有文件、幾年來又新增了新功能,所以她建議盤點一遍以免新網站遺漏重要部分(詳細說明可以在文內找到連結搭配閱讀喔~)接下來進行的需求訪談,如何引導客戶提出並立刻歸類各種需求描述?遇到客戶隱約覺得有問題要解決但又不知道改版要改哪,PM 怎麼做比較好?
[中] mlwmlw/ 開放政府標案專案流量爆發的一年記錄與啟發

做 side project 不見得最後會「成功」,但這個過程或許都能成為養份。作者發現近兩年他的專案網站「開發標案」月流量成長八倍(都是自然流量),而回顧這五年多來的成長過程,他認為和自己工作上的體驗很一致,包括把 side project 設定成技術遊樂場,所以都選了不熟的技術,最後卻能順利應用到工作中;也由於產品設計情境跟實際的使用者情境完全不同,他以專案 PM 的角色發現思考方式的轉變,還讓公司網站 organic 流量提升了數十倍。

作者是任職於電商產業的工程師,負責維運過數百萬 MAU 的系統,經歷兩次 IPO 和兩次資料團隊的籌組,目前擔任技術主管,他很推薦工程師們從想嘗試解決的問題著手,且設定的情境最好也能滿足其他人得需求,因為一旦有使用者,你的思維範疇就不僅是工程師而已了。
Previous

《星箭廣播》91 集——「我們應該關注足以成為尋常的新奇。」(ft. 鄭陸霖)

Podcast 行銷工具大集合!讓你推廣節目省時又省力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