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36:這些程式語言幫助 SpaceX 上太空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當 Netflix、YouTube 等隨選影音的平台成為王道,到底誰還會守在電視機前面等著節目播放呢?但最近 Cloudflare 卻反其道而行,為了因應疫情期間無法舉辦現場活動,推出 24 小時不間斷放送的網路電視「Cloudflare TV」的實驗計畫,內容包含科技人物的訪談、Cloudflare 的產品介紹以及功能解說等等。其中有部份的節目是直播,所以觀眾也可以與主講人互動。

Cloudflare 的 CEO Matthew Prince 坦言他們也不確定這個計畫會變得什麼樣子,但希望能透過這次機會,找出讓全世界 280 萬名 Cloudflare 用戶更緊密連結的方式。過去編輯也曾撰文介紹過 Cloudflare 這間公司,有興趣的讀者也歡迎閱讀文章

by Matt
[中] Headliner:一鍵把 Podcast 轉成影片,吸引更多聽眾

如果你想要增加 podcast 曝光度,可以嘗試將 podcast 製成易於分享的短片。之前我們在研究如何將星箭廣播 podcast 音檔製成影片,接觸到了線上後製工具 Headliner。

Headliner 提供使用者簡易的剪輯後製,可以新增字幕跟裁切想要的片段,即便使用者沒有剪片經驗也能輕鬆上手。Headliner 提供一個月十支的 podcast 免費批次轉成影片,而且沒有浮水印,也適合預算不多的素人使用。
[英] 省下千萬美元支出,Segment 調整雲端架構的實作經驗談

消費者資料平台新創 Segment 的 CEO Calvin French-Owen:「在雲端時代,公司的支出很可能會一夜之間突飛猛進,不管是因為使用量暴增,或者是因為一行程式碼的修改。」隨著人們花越來越多時間在網路上,加上各式以量計價的 SaaS 的興起,要怎麼樣妥善規畫雲端架構以避免帳單爆炸,也成為許多開發者頭痛的問題。

在本文中,French-Owen 寫下他們利用哪些手段,減少約 30% 的雲端費用支出(主要會談論如何最佳化 NSQ 跟 Kafka);並提供也想透過調整雲端架構削減費用的讀者,可以從評估、計畫與持續追蹤這三個步驟,不僅能解決過去開發所遺留下的程式問題,也建立一套能持續追蹤、修改的監測系統。
[Podcast] 星箭廣播 EP59|原來做有聲書是科技業?

《星箭廣播》過去常常談到與電子書和有聲書相關的話題,這次我們邀請到特別來賓、遍路文化執行長吳巧亮來跟聽眾朋友們聊聊有聲書。遍路文化自 2019 年起開始出版有聲書,是國內少見耕耘該市場的出版社。

本集節目除了談到有聲書市場的發展,亮亮還會分享有聲書的製作、定價等等。關於有聲書製作,我們會從選書、選角、錄音一路聊到後製與銷售,例如要選擇哪一種類型的書籍來做有聲書?到底要請名人來錄音,還是專業配音員比較好?而 Titan 則想聊一個話題:「聽」一本有聲書跟「讀」一本書有何不同?
[中] D.D/動態識別 6 大特色!你準備好換 Logo 了嗎?

與靜止、單一的靜態識別(staic logo)相比,動態識別(dynamic logo)涵蓋了兩種類型的「動態」:一個就是如字面上「會動的 logo」、另一個則是像動態識別的先驅 MTV 電視台的 logo 一樣,只要有遵循設計規範,就能自由發揮,達到傳達多元概念的精神。

而設計師 D.D 就在本文中提到,被譽為「未來品牌識別趨勢」的動態識別有哪四個優點,以及在正式採納動態識別前,得謹慎考慮的兩個缺點。像是其中提到,一般在設計靜態 Logo 時,必須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空間傳達品牌精神,而動態識別就因為呈現方式多元且擴充性強,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Podcast] 矽谷天使投資人 Elad Gil 談疫情對新創公司的危機與轉機

曾投資過 Stripe、Airbnb、Instacart 等公司的矽谷天使投資人 Elad Gil,我們過去在《科技創業週報》也推薦過他的幾篇文章。而日前《The Twenty Minute VC》這檔聚焦在創投與新創的 podcast 的節目,就訪問到 Elad Gil,請他分享對矽谷創投與新創生態的觀察,特別是這次疫情會造成怎樣的劇烈變化。

有趣的是,因為 Elad Gil 是 2001 年 dot.com 泡沫後才來到矽谷,所以他也會談談自己如何將這次疫情的影響與當年的經濟泡沫做對比,分別在哪些層面帶來不同的影響。而新創又該如何做好準備,才能化危機為轉機,藉著這次鉅變獲得更多的成長?另外小提醒,這節目的語速頗快,建議使用能調慢語速的 app 播放 XD

🎧《Star Rocket 科技創業週報》的 Podcast 推薦播放列表
[英] 太空船的運作使用哪些程式語言?SpaceX 軟體工程師回答網友提問

在上期週報的一開頭編輯有提到,SpaceX 日前達成私人企業首次將太空人送至國際太空站的創舉。在完成這項艱鉅任務之後,SpaceX 在論壇平台 Reddit 上也開放網友對他們的軟體工程師提問,也能一窺 SpaceX 的火箭硬體背後,軟體工程師們所付出的心力。

其中最多人好奇的是他們所使用的程式語言:飛行相關的軟體是使用 C++ 為主、測試跟自動化則是用 Python,而駕駛艙的觸控面板,則是用 Javascript/HTML/CSS 的前端語言寫成的;他們也提到為了避免輻射影響系統運作,會有多台電腦同時運行並共同決定結果,若有一台壞掉就會立刻重啟,但不會影響系統運作。若有志加入 SpaceX 軟體團隊的讀者,從文中也能找到解答!
[中] Samuel/為何選擇成為一個 Product Owner?

在新創產業,會因為公司業務的調整而身兼數職,同時擔任軟體工程師、UI/UX 設計師、產品經理等等,如果讀者正在思考該繼續往工程師走,還是以成為產品經理為目標努力,可以參考本文作者 Samuel 的分享。他目前在 Hahow 擔任 Product Owner,但原先加入公司時是負責手機軟體的開發。

他談到 Product Owner 的工作內容,包含觀察市場趨勢、參與策略會議、研究競品、制定產品規則等等。也談到他在決定要繼續當工程師還是成為產品經理時,是利用三個問題釐清自己的想法,其中一項問題是「哪個環節、過程,能夠帶給你成就感、滿足感和快樂?」並發現自己是從實現產品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
[英] Benedict Evans 談預測未來科技的方法

「到底這個東西有沒有前景?」應該是很多科技圈人士經常面臨的問題。我們知道很多一開始看起來像玩具、很昂貴,甚至可能有點「瞎」的東西,最後成為重要的創新、技術或產品。不過呢,也有很多東西永遠都只停留在玩具的階段。本文以萊特兄弟的飛機與 Bell Rocket Belt(一種噴射背包)為例,告訴大家為什麼在萊特兄弟試飛成功(只飛了 200 公尺)後僅六年就有人能駕駛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因爲有一條清晰的路徑去提升、改善飛機的性能,而 Bell Rocket Belt 則否。

本文作者 Benedict Evans 是長期關注科技領域的獨立分析師,他認為預測科技是很困難的事情,要斷言未來什麼事會發生的挑戰在於回答:「(要讓那個科技變有用)必須做出什麼改變?」「那個改變有用嗎?」等問題。他在開頭引用物理學家包立(Wolfgang Pauli)的一句話:「That is not only not right; it is not even wrong.」認為預測科技有對有錯,但起碼要建構一套理論,才算是到了可以討論對錯的層次。(編按:包立在某次讀了一篇很有問題的論文後講了那句話。)


.

圖片來源:Official SpaceX Photos on Flickr

Previous

Headliner:一鍵把 Podcast 轉成影片,吸引更多聽眾

《星箭廣播》60 集——水球、長輩圖與限時動態:聊聊即時通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