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hi 讀者們, 在家上班需要大量音樂陪伴嗎?推薦你 lofi.cafe ☕️ 開發者挑選 16 個 lofi 電台,搭配各有風格的背景圖片,用快捷鍵操作也很方便,不容易分心,而且還有番茄鍾功能,工作應該會更有效率(吧?) 這是我們在星箭廣播 EP 95 介紹過的 RSS 工具 Mailbrew 創辦人 的 side project,在 Product Hunt 和 Hacker News 也廣受好評~我們一起防疫守台灣,也別忘了放鬆身心哦✨ Julie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07 | 希望我們的第二大腦都不會太遲緩:聊聊學習生產力工具(ft. 財報狗林威宇) 生產力相關話題一直很受到《星箭廣播》聽眾歡迎,我們曾介紹過幾個在閱讀時——不管是讀書、網路文章,甚至是聽 podcast——可以畫重點、加註記的工具,也聊過寫筆記的心法。這次我們要進一步談「學習生產力工具」,並且邀請特別來賓、財報狗行銷經理林威宇來分享他的學習系統。 林威宇會先分享過去他是怎麼讀書、寫筆記,使用過哪些工具,後來又是怎麼意識到應該要改變作法。接著,我們把他的學習系統分成輸入、組織與輸出三個階段來說明。有些聽眾可能會發現,很多林威宇談到的工具我們以前都有介紹過,因此本集重點會是他怎麼使用工具,把它們納入學習系統。而且一套系統的建構,靠的不只是網站或 app,還有方法論,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的聽眾不要錯過囉。 |
美國監獄裡也有「蘋果」:監獄內的科技巨頭 JPay ,築起再一道高牆 被《Bloomberg》稱為美國監獄裡的蘋果;《CNN》 說它把監獄的通訊科技帶進了 21 世紀——JPay 這家「軟體公司」免費提供受刑人平板電腦,UI 陽春到甚至可以說是簡陋,但每項服務都要付費,包括寫 email、聽音樂、玩遊戲。而且 JPay 在全美監獄建起的護城河,不難看到蘋果的影子。 JPay 十年來推出至少 6 款平板電腦,命名效法 iPhone 和 iPad,像是 JP4、 JP5、JP5mini 和 JP6。而在許多州,透過 JPay 是民眾轉帳給獄中親友的唯一途徑,不過 JPay 面對的爭議除了壟斷之嫌,還有飽受非議的使用者體驗⋯⋯ |
[英] 每個 App 都應該要有「Power Bar」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用過 macOS 內建的 Spotlight 功能?或是 Alfred、LaunchBar 這類軟體,他們在軟體介面的共通點是都有一個長條狀、類似搜尋框的視窗,使用者可以先以快速鍵(例如 option + 空白鍵)呼叫出視窗,接著輸入文字搜尋檔案、啟動 app,或是一鍵完成特定功能等等。本文作者 Owen Williams 是Shopify 的 UX manager,他認為所有 app 都應該要有一個類似前述軟體的設計,可稱之為「Power Bar」。他解釋,使用 Power Bar 的好處是過程中雙手不必離開鍵盤去移動滑鼠游標。他觀察到越來越多 app 加入類似 Power Bar 的功能,例如微軟的 Visual Studio Code、email app Superhuman、簡報協作服務 Pitch、專案管理軟體 Linear,甚至 Photoshop 也有類似設計。 隨著軟體功能越來越複雜,當前設計師遇到的困難之一是如何協助使用者發現軟體的進階功能,很多功能都藏在功能選單的深處,或是某個隱密的 icon。如果使用者可以直接叫出 Power Bar 把想要的功能打出來執行就快多了(通常你輸入前面幾個字母,程式也會出現提示或自動填寫)。Owen Williams 進一步說明,好的 Power Bar 應該要能夠讓使用者以自然語言輸入,同樣能找到特定或相關的功能,並且最終讓他們習慣該指令的快速鍵。最後,作者預言,隨著越來越多使用者習慣 power bar 這個概念之後,設計者在打造(軟體)工具就會發生轉變,而不必再像以前那樣把各種 icon 塞滿功能表。 |
[中] Daniel Tseng/做 code review 的原則 本文作者 Daniel Tseng 列出三個 code review 的原則,以及許多貼心的小技巧——畢竟程式碼是寫給人類閱讀的,不只是機器。 其一是小心別在 review 或修改程式碼的途中,破壞既有的功能。其二則是莫在程式碼中留下神秘數字,如果有數字,最好為它取個易懂的變數名稱,不要讓人花時間猜謎。最後,寫程式碼的成員,記得拆成小規模的 pull request,如果一次交付 2000 行可是會造成 reviewer 心理負擔反而造成拖延了呀 🤢 最後作者還有個重要的提醒,希望提升溝通品質、讓寫程式、審程式兩者都能合作愉快的讀者別錯過了! |
[英] 就愛古早味!我的網站復刻了 Window 9x 我們之前在週報分享過有工程師打造 macintosh.js 重現 Mac OS 8 的 Macintosh Quadra,還有 Adobe 全系列可以用~這次則是有開發者在個人網站還原了 1995 年 的 Windows 版本,濃濃古早味超懷舊! 作者 Ash Kyd 把「關於」、「文章」、「Vlog」都變成桌面的資料夾和應用程式,他也簡單分享使用 Preact 打造的過程和起心動念:搭上近年吹起的復古風潮,所以選了自己接觸電腦的起點 Windows 9x 來復刻。但為什麼他說「這是個滿糟的決定」? 🔔網站有小彩蛋哦:左下角的開始–> Programs–> Games 有 3 個作者開發的小遊戲可以玩! |
[英] 別再爭執產品還是業務導向了,市場才是團隊明燈 你的公司是「產品導向」還是「業務導向」呢?在資深產品經理 Itamar Gilad 眼中,這兩種導向的世界觀都不太對勁。 前者癡迷於以 10x 技術製造產品,一夕傾覆市場、改變世界,團隊裡面個個都是天才,產品工程設計很細膩,使用起來要愉悅優雅。但產品要是賣不動呢,肯定是市場跟不上或搞錯使用族群,不會是產品的錯。 而以業務導向的公司,重心擺在掠奪市場,永遠保持競爭狀態,他們重視消費者,但不會把他們當成使用者,而是用來捍衛跟鞏固地盤的資產。至於產品,只要能賺錢,me-too 也無妨。 Itamar Gilad 認為,這兩種心態文人相輕,「市場導向」(market-centric)才是企業組織該追求的目標。什麼是市場導向,又該怎麼做呢?來看看他的解釋吧! |
[中] Wei-Hsun Chen/產品設計師遠端上工心得談 最近應該很多讀者也加入 WFH 行列,你不孤單~來看看前輩們的經驗談吧。去年八月遠端加入 Facebook 設計團隊的作者從面試到現在還沒真正碰過同事一面,就分享了設計師在遠端工作的挑戰以及趨勢。 除了和團隊建立信任感、瞭解產品都比以往困難,無法隨時安心地跟同事溝通、適應期被拉長之下,也強烈感受到冒牌者症候群😢 對新人的門檻則高出許多。不過遠距工作模式的現實避無可避,作者觀察,設計師在遠端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的工作流程和跨部門合作的關鍵是什麼?如何更清楚的向團隊展示價值呢? |
[中] Peter Su/我在臉書擔任產品經理的學習 本文作者 Peter Su 在 Facebook 擔任了一年多產品經理,最近他分享了一篇文章,談及面試流程到加州總部參與新人訓練營的安排與目的。同時他也用了一些方法,例如設定勿擾模式來調整自我,以適應高強度的 PM 生活。 雖然已有數年 PM 經驗,橫跨多間公司,但在 Facebook 還是有一件事情讓作者感到新鮮——每個團隊都有一名專屬的「資料科學家」,雙方的分工模式也跟自己過去的經驗大不相同,好奇的讀者歡迎參考 ~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