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86:Google 工程師分享在職場踩過的坑

| |

Hiya 讀者大家好,居家防疫已經過了一個禮拜,不知道大家都還適應嗎?如果跟編輯一樣很想念戶外時光,可以跟著丹麥攝影師與極限運動愛好者 Nikolaj Juhlsen「一起騎單車」!這個網站讓你可以從單車騎乘者的視角跟著一起翻山越嶺、以最 hardcore 的方式探索野外美景。Nikolaj Juhlsen 與他的夥伴去了全世界八個地方,有陽光灑落的山間湖泊、潔白雪地、也有荒涼而崎嶇的岩山;當然現場的輪胎摩擦聲、風聲,騎行者的氣喘吁吁、差點摔跤的驚呼與歡呼都能同步感受,即使不是 VR 但也非常身歷其境!🚴‍♀️

Liz


.

[英] 蘋果可以像改變音樂產業那樣改變數位廣告嗎?

前 a16z 合夥人、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寫了一篇文章,爬梳了蘋果的一部分歷史、過去 5-6 年間產品的發展路線、隱私議題,提出了一個疑問:蘋果可以像過去改變音樂產業那樣改變廣告嗎?他首先回顧了蘋果因為 iPod 和付費下載模式改變了音樂產業,但因為商業模式和誘因的關係,在訂閱制串流音樂當道的今日,對音樂產業的影響力已不如以往。接著他繼續分析蘋果為何在 TV(或說影視領域)失敗,以及大獲成功、如今頻頻遭到挑戰的 App Store 模式,他指出蘋果光是 2020 年 App Store 抽成的 150 億美元營收就超過了整個數位音樂(下載和串流)的產值。

Benedict Evans 在文章一開頭指出,蘋果一路挺進越來越大的市場:先是 Mac,然後是 iPod,再到後來的 iPhone;從音樂商店、App Store 到今日的各種服務,現在則是輪到廣告,還有隱私。過去幾年來,蘋果除了加強對使用者的隱私保護,還將隱私發展成戰略資產,幫助他們發展付款系統、信用卡、智慧音響、手錶、生物辨識感應器(例如 Touch ID、Face ID 等),亦逐步創造出一套新的、屬於自家生態系的廣告系統。(Google 也在做類似的事。)不過他也懷疑,以蘋果現有的企業文化與產品開發方式,真的能在數位廣告領域有所作為嗎?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08 | 聊聊我們怎麼聽音樂

你都怎麼聽音樂?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有不一樣嗎?上一集我們跟大家聊了比較嚴肅一點的「學習生產力工具」,本集《星箭廣播》要來聊聊聽音樂這件事。三位主持人會先分享目前各自聽音樂的方式,例如他們聽音樂的「單位」是什麼,又或者 Julie 一年要花幾萬分鐘泡在 Spotify 聽音樂。再來他們會把時間往回撥一些,回憶「小時候」各種關於聽音樂的事,例如坐在爸媽車上時的聽音樂、第一次聽覺得普通,後來再聽一次卻馬上加入播放清單的音樂⋯⋯

最後他們還會聊聊各種聽音樂的習慣,例如寫筆記、比較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又或者在半夜裡上頂樓用最大的音量把噪音藝術唱片放出來。(其實他們才不敢哩,這是別人的故事XD)相信各位聽眾都有各自聽音樂的方式,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聊聽音樂這個話題,也歡迎你隨時跟我們分享聽音樂的方法。
[英] 為什麼我要在網站上置入一座不存在的城市?

「Nomad List」網站收集了世界各大城市的地理資訊,供給浪跡天涯的數位遊牧民族選擇下一個落腳地。不過這些由他自己以及社群一點一滴建構出的城市地標常被無償盜用,創辦人 Pieter Levels 去年用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招術來發現哪些服務竊取它們的資料。

數年前他在這些城市資料庫中增加一座其實並不存在的日本城市「Dorobō」但卻詳載了氣溫濕度、每月生活費、網路環境等等資訊——還真的發現許多景點探索或預算控制網站都出現了這座城市,驗證了 Pieter Levels 的猜測。而以這個詞彙當作城市名稱的選擇更是別出心裁,「Dorobō」其實是日文「小偷」之意。最近 Pieter Levels 又增加了一座不存在的城市,這次誰會上當呢?🤨

事實上 Google Maps 也會製造一些虛擬地標作為抓出資料小偷的方法,你還想得到哪些服務也許也會暗藏小印記嗎?
[中] Kevin Chang/與荷蘭/德國/瑞典三大產業巨頭的UX面試

作者 Kevin Chang 年初面試 ASML、BOSCH 和 IKEA 總部的 UX 設計師職缺,最後成為 IKEA 總公司目前唯一會說中文的設計師。這篇分享著重在當時為三家面試做的準備,並記錄了面試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問題與回答思路,相信可以為規劃到歐盟和跨國大企業工作的設計師一些方向。

因為他當時在小新創,累積很多不同功能開發的設計經驗、直接與大老闆、利害關係人討論提案的機會、並導入過去沒有的設計流程與制度標準;不過缺乏與設計師、跨部門合作經驗、不清楚企業級的設計開發流程等等顧慮也伴隨而來,Kevin 就發現剛好因為這幾場面試,讓他能稍微停下腳步,更理性的看看自己。
[英] 掉進兔子洞!維基百科 iOS Widget 的設計回顧

我們經常看到關於 App 或網站的設計案例分析,今天來看看一點其他不一樣的吧~維基百科去年推出了三個希望搶佔手機首螢位置的 widget——On this Day(歷史上的今天)、Picture of the Day(今日圖片)、Top read(今日最熱門)。最近分享了他們設計這些 widget 的方法跟歷程。

維基百科首先為 widget 發展出一套設計準則,包含以內容為中心、極簡專注不喧囂,隨著使用者的個人印記保持動態調整,最後則是要讓使用者客製化版型、選擇暗黑模式。接著,他們參考 WWDC 跟 iOS 針對 widget 的設計規範,開始著手進行設計。

文章中並談到這三個 widget 的設計細節,編輯特別喜歡他們希望讓讀者掉進「兔子洞」的說法——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般不斷碰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大家只要手機內有下載維基百科 app,就能順手將這些精巧的 widget 放到手機裡面,讓自己每天都能吸收一點意料之外的知識 🐰
[英] 一年內分析 200 個著陸頁後,我有話想說

本行從事行銷的 Oliver Meakings 去年 12 個月開始一項斜槓計畫:分析 200 家新創公司跟企業的著陸頁(landing page)。他一邊看客戶的著陸頁,一邊毫不留情地「挑」缺點,不放過每個做得不到位的元素,一切目標都是以提升轉換率為核心。每次「嚴刑銬打」🥊(roast)都會錄製成 20 分鐘的影片。

這篇文章總結了他發現 9 個普遍的著陸頁問題(而且很好修復🔧)以及 7 個更進階的思維。例如,雖然大多數合作的客戶都有獨特的銷售主張(USP),卻沒能在著陸頁好好展現。另外,有些著陸頁受眾還不夠「利基」,一個著陸頁最好只針對一種使用族群設計,先確實收穫了第一批利基客戶再考慮擴展。

作者最後也分享了自己這門生意的收入、獲取客戶的手法、轉換成果以及工具,以及競爭市場觀察。這個斜槓計畫為他帶來 7 萬英鎊的收入(275 萬台幣 )。對於著陸頁設計或對經營副業有興趣的讀者,應該都能從這篇文章獲得一些啟發。
[中] Hannah Chen/後台和前台的數據怎麼不一樣!資料落差 (Data discrepancy) 常見的 5 種造成原因

「分析師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TOP5,一定會有『同個指標在 2 個地方數字不一樣,哪一個才是對的?』」作者 Hannah Chen 目前擔任 BI Specialis,她就提供可能造成 Data discrepancy (資料落差)的五種原因,包括技術層面、產品開發和業務行為等等,而作者最常遇到的兩種,則是資料紀錄完整性和資料汲取時間差異。

Hannah 認為,資料落差是在商業和資料兩種角色中最容易遇到需要解釋、但雙方卻都最難理解對方的議題。如果你是數據部門的人,或許可以從這篇分享得到一些找 bug 的靈感;如果你是使用數據的人,也更能掌握怎麼和資料部門人員溝通和回報問題最有效率🌟
[中] laike9m/近幾年我在職場踩過的坑

Google 工程師 laike9m 回顧過去經驗,分享在專案、老闆、組別上踩過的坑(不單指外界的坑,也包括自己犯的錯誤),因為他最近的轉組就是源於去年失敗的大專案⋯⋯除了五種專案上的坑,laike9m 也建議不要盲目相信老闆,以及如何判斷老闆有沒有把你當工具人。最後是組別的坑,雖然容易提前辨識,但也更多元,而且和專案、老闆都有關。像他第一次換組時,為了能參與 AR 花很多時間學圖形學,導致沒認真看其它組,「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真蠢」。

🎧 laike9m 也和四位開發者共同主持關於寫程式、工程師及 Python 的 podcast 節目《捕蛇者說》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Jan Huber on Unsplash


.

Previous

《星箭廣播》109 集——「駭客精神就是要動手做。」聊聊「攻擊型」資安顧問的工作日常(ft. 翁浩正)

擺脫重複剪下貼上的痛,六款剪貼簿工具讓你的生產力大躍進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