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87:ㄟ,PM 你 Spec 要寫清楚呀

| |

Hi Hi 讀者,
一邊在家防疫,默默的竟然六月啦😱 這次再來介紹一款適合揪朋友來挑戰的遊戲 Can’t Unsee,有點像 UI 界的大家來找碴(?)在兩個選項中選出你覺得比較恰當或正確的設計,題目有滿多大家常用或熟悉的 app,答完就能看到該題解析和比較兩邊差異。難度分為簡易、中等和困難,歡迎來跟我們曬一下你的分數~(我目前看到的網友分享裡面最高分超過 8000⋯⋯)

Julie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09 | 「駭客精神就是要動手做。」聊聊「攻擊型」資安顧問的工作日常(ft. 翁浩正)

過去,資安相關議題可能會讓一般人覺得與自己有點距離,但隨著行動裝置、物聯網產品越來越普及,加上最近很多聽眾已經開始在家上學、在家工作,資安議題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還要貼近日常生活。本集《星箭廣播》再度邀請到資安顧問公司戴夫寇爾 DEVCORE 執行長翁浩正(Allen Own),請他談談神秘的「攻擊型」資安顧問工作。

節目一開始 Allen 會先跟大家聊聊在家進行遠距工作會有什麼資安風險,接著就會進入正題,分享他從事資安工作的內容。不熟悉資安議題的聽眾別擔心,Allen 會以小偷闖空門、健康檢查等各種簡單易懂的比喻來說明。像 Allen 這樣的資安工作者要進行「攻擊型」顧問工作,必須具備「駭客思維」,我們也會請他解釋駭客的思考方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並且進一步討論對他而言,什麼是「駭客精神」。
擺脫重複剪下貼上的痛,六款剪貼簿工具讓你的生產力大躍進

相信大家都常常在不同程式之間「複製、貼上」,剪貼只做一次很簡單,做三次有點心累,做十次會讓人進入重複勞動的無間地獄。為了讓自己從這種窘境中解脫,編輯摸索多款剪貼簿軟體之後,終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具,先收集再利用,從此剪貼這件事情變得優雅,生產力大躍進。

雖然所有剪貼簿工具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記憶複製的元素,並讓「複製」「貼上」這件事情變得更順暢,但在設計上有不太一樣的特色。有些軟體選擇把 command + c、command + v 這件事情做得乾脆俐落、不著痕跡;有些設計華麗、功能豐富,在既有的剪貼基礎上賦予管理功能,存在感強大。

本文主要分享實際操作五款 Mac App 剪貼簿工具後的觀察,另外也有針對 Windows 的推薦,希望能夠帶給尚未找到合宜的剪貼簿工具的讀者一些方向! ✂️
[英] 在 Stripe 是怎麼打造產品的?

在 Google 工作過 14 年的產品顧問 Ken Norton 找來 Stripe 支付與平台業務主管 Michael Siliski 對談 Stripe 的產品文化。Michael Siliski 帶領一個大多由 PM 組成的團隊,他提到因為 PM 和工程師會直接去接觸使用者,所以 Stripe 打造的全新產品和功能都從真實需求而來,這衍伸出它們特有的一個思維:product “shaping”。

接著,兩位討論到 PM 在 Stripe 的價值、什麼樣的 PM 是 Stripe 想要的人才呢?(💡 Stripe 初期是沒有 PM 這個職位的,創辦人兼 CEO Patrick Collison 在 2013 年分享過為何沒有 PM,而採取讓工程師自己管理產品的方式,可在文中找到連結搭配閱讀~)最後,兩位剛好都曾是資深的 Googler,在他們看來 Stripe 和 Google 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中] 入谷 聡/不逃避,面對它!網站大規模翻新的「搬移」管理

在網站製作流程中,「搬移」這塊流程常被忽略,可能導致專案 delay 和超出預算等等問題,例如開始上傳才發現模板錯誤、連結失效、連結過去的頁面還在測試中。創意設計公司 Loftwork 主導網站製作企劃的創意總監入谷聡分享成功處理七千頁的內容網站專案經驗,推薦給 PM 和負責專案的各位讀者‍🙋

和搬家一樣,網站搬移前也要先整理內容決定哪些該留、該丟,確定好待搬移的總量才來規劃具體流程。像是從搬移的專案計畫書開始,再列出更詳細的「搬移指南」,除了方便執行作業,之後核對也才有依據;至於搬移過程中追蹤頁面清單更新和 Backlog 的眉角,作者也有一併分享。對了,真正開始搬動前,也別忘了先小規模「試搬」確認可行性啦。
[英] 退訂流程讓人崩潰,《鉤癮效應》作者籲《紐時》別製造「蟑螂窩」

你有沒有曾經想取消訂閱什麼東西,卻因為找不到退訂的方式而感到怒火中燒呢?編輯曾有過幾次這樣的經驗,而這就是典型的 dark pattern(黑暗模式)。

《鉤癮效應》作者 Nir Eyal 近日打算取消訂閱《紐約時報》,卻得歷經三個頁面才找到退訂按鈕,開始退訂流程時,服務人員又不斷苦苦挽留。這一連串過程讓他不耐之至。諷刺的是,《紐約時報》作者 Greg Bensinger 四月才寫了一篇大力抨擊亞馬遜等科技業使用黑暗模式構陷消費者的文章,但自己的服務顯然也有可議之處。

Nir Eyal 在這篇文章提到「蟑螂屋(the roach motel)」這個黑暗模式,意思是「讓人輕鬆上鉤,卻把你困住,難以脫離」,訂閱服務顯然就是絕佳例證。同時他也認為「如果退訂流程惡名昭彰,會不會讓很多潛在讀者還沒訂閱就卻步了」應該納入策略考量。

在文章中他也提出幾個設計機制的建議,例如應該進行「懊悔測試」(regret test),值得有志打造友善數位環境的 PM、設計師一讀。
[中] ZhgChgLi/App Store App’s Reviews Slack Bot 那些事

能做到通知 app 最新評價的 Slack 機器人的工具很多,不過作者發現因各平台還會附加數據統計、紀錄、與競品比較等等功能,但如果只想使用 Review Bot 就為此付費,不太划算;而他本來採用免費開源的 TradeMe/ReviewMe,但時不時會跑出一些舊的評價,很多早已修復的 Bug 害團隊以為又有問題⋯⋯

所以作者分享怎麼使用 Ruby、Fastlane 和 SpaceShip 打造出符合需求的 Slack 機器人啦🤖️ 大致上有四個環節,他觀察自己走過摸索和實作,也更瞭解 Slack Bot 的運作方式和 App Store 是如何爬取評價內容的。
[中] Ivan Chiou/學徒模式-優秀軟體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讀後心得

作者 Ivan Chiou 是 AlphaCamp 的導師,先前曾在東森得易購工作,這篇文章是他閱讀《學徒模式》的心得,當一名「永遠的學徒」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之一。他寫道,寫程式時不應該追求淬煉完美解答,而是應該考量當下各種限制與折衝,找到最適切的手段,解決現實問題。此外,軟體開發者應該不斷學習成長、自我精進,而「而教別人正是逼迫自己前進的最快方法」,無論自己有多菜鳥,都可以藉由分享技術所學,榨出更多自我成長的可能性。

作者提到,如果沒辦法寫程式連續超過 8 個小時,除了喝水、上廁所之外完全不被任何事情打斷,就不算開發過軟體。這段話在 Twitter 上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認同、也有人認為適度休息很重要,你的經驗是如何呢?歡迎回信跟我們分享 🌟

《學徒模式》出版於 2011 年,中文版只有 160 頁,十分簡練。有興趣的讀者讀了本篇心得後,不妨也找原書閱讀。
[中] Karen Hsieh/ㄟ,PM 你 Spec 要寫清楚呀

你是責任一肩扛、認為凡事都要由自己思考清楚、規劃詳細之後,才跟團隊溝通的 PM 嗎?本文作者 Karen Hsieh 曾經也是這種拼命性格的人,API 文件自己查、解決方案自己想,但在累積多年經驗後,她發現這是錯的,不但累死自己,通常產出的成果也不如預期,而且長期來看,其實是「污辱了其他人的專業」🤦🏼‍♀️

Karen 提到「Product Trio」的觀念,也就是 PM、設計、工程三方應該隨時達成動態平衡,三者分別主導商業層面、使用者跟技術,避免由 PM 擔任「一人指揮家」的情況。她也提出了實踐三角動態平衡的具體方式,非常適合經常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的 PM 閱讀!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Previous

《星箭廣播》110 集——在網路時代重建一座亞歷山大圖書館

《星箭廣播》111 集——一場數位廣告的次貸危機正在醞釀中?(ft. Richard)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