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90:大公司 vs. 小公司?軟體工程師大哉問

| |

Hiya 讀者,

記得以前會跟同事比賽打字速度,當成盲打訓練或休閒娛樂,有時也是新鍵盤的武力展示(?)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玩過呢?最近有時工作到一個階段時,就會打開測試打字速度的小程式 typing.works 照著程式提供的名言無腦打字。

這個程式可以選擇是要依照時間還是句子數目計算,也有中文可以選擇(不過手機版只有英文)。我的 WPM(words per minute,每分鐘單詞)只有 50,好像還應該再練練。推薦給無聊發慌的讀者嘗試 🙂

Liz


.

明星記者單飛中:值得科技人訂閱的六份 Substack 電子報

你有在 Substack 訂閱電子報嗎?從去年開始,Substack 在科技媒體刮起一陣大風,捲動許多明星記者辭掉工作改而獨立經營內容。沒了品牌光環加身,這群單飛的記者仍能吸引大批忠實讀者,消息來源也更願意交付他們的信任,像是前陣子炎上的 Basecamp 事件就是由離開《The Verge》的 Casey Newton 率先揭露。

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 Ben Thompson 和 Benedict Evans,這篇收錄了六位搭上創作者經濟熱潮的科技記者和媒體人,推薦給想要掌握獨家或深度科技內容的讀者認識追蹤🌟


[英] 為什麼我從 space 信仰者變成了 tab 派?

開發程式時,你對使用 tab 還是 space 縮排有堅定的執著嗎?一名網友 ChaseMoskal 去年在 Reddit 的 JavaScript 討論版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他從 space 愛好者轉變成 tab 派的原因。

他在公司目睹了兩位視力受損的工程師同事,一位使用較大的字體,將 tab 寬度設定為 1,另外一位則使用較寬的螢幕,將 tab 寬度設定為 8。tab 可以自訂寬度的特性對一般人而言沒什麼作用,但現在他才意識到,這對視覺障礙人士具有實際且莫大的幫助。此外,視障工程師在編修使用 space 鍵縮排的程式碼時也得經過迂迴的轉換:先轉成 tab 縮排、執行任務、再次轉回空白縮排,最後才能交付。

這篇文章得到 1800 個 upvotes 以及 700 多則留言。網友們也討論了 StackOverflow、Reddit、GitHub 等網站是不是也能提供更友善、更無障礙的程式碼瀏覽方式?


[英] 計畫無用,但「做計畫」很必要:Twitch 共同創辦人兼 CEO 的 20 個建議

遊戲影音串流平台 Twitch 在 10 年前的 6/9 成立,共同創辦人兼 CEO Emmett Shear 也是 Y Combinator 的兼職合夥人,在創業十週年之際發了一串推文分享這段時間以來的學習。

總共有 20 條心得,像是:產品的成長策略有五種,但媒體曝光和口碑都不算;可以忽略競爭對手,但絕對不可以忽略顧客;計畫本身可能沒有用,但「做計畫」是必要的。還有一條更剛好呼應前兩期電子報 Suhail 的創業心得——打造 10 個人真心熱愛的產品,而非大多數人覺得不錯的產品。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12 | 軟體工程師團隊怎麼工作?Pair Programming 實戰經驗談(ft. 資深工程師小朱)

這次《星箭廣播》邀請到國內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 Perpetual Protocol 資深工程師朱昱任(小朱)跟大家聊聊工程師團隊是如何運作的,特別是工程師寫程式的工作方法、很多人聽過卻比較少實作的「pair programming」(結對開發)。

節目中小朱會分享他們的團隊怎麼工作,從每日 standup meeting、遠距工作使用的軟體到本集重點 pair programming:字面上意思就是兩個工程師配對成一組共用一部電腦來寫程式,乍聽之下好像怪怪的,但其實背後有許多好處。小朱除了解釋理論,也會分享團隊實務上如何操作。最後,小朱也會談到他個人的工作方法,例如番茄鐘的使用,以及他是怎麼透過 Obsidian 這個筆記軟體來做「子彈筆記」。


[英] 三個問題考驗自己是否具備產品思維

相信大家都對「產品思維(product thinking)」這個名詞耳熟能詳。Sundial 共同創辦人 Julie Zhuo 在本文中提供了許多培養跟訓練產品思維的實際方法,像是觀察自己與他人使用產品的心得、研讀關於人類行為的書籍、定期嘗試新產品並與使用者對話,相當值得閱讀以及實際練習。
這篇文章也釐清了什麼是產品思維而什麼不是。比方說,要檢驗自己或其他人是不是具備產品思維,可以用這三種類型的提問來自我檢視:

• 產品評判:產品 X 之所以成功,是什麼決策促成的?為什麼?
• 如果你是產品 X 的負責人,你會怎麼幫助它獲得使用者族群 Y 的青睞?
• 如果出現了問題 Z,你會怎麼解決它?

但諸如「你最喜歡的產品是什麼」、「你要怎麼跟 5 歲小孩解釋一個產品」就不屬於產品思維的範疇了。


[英] 亞馬遜的文件文化:我們怎麼使用那些文件

很多人可能已經聽過亞馬遜有名的文件文化,例如六頁報告(six-pager)、開發產品從寫新聞稿(PR/FAQ)開始⋯⋯ 本文作者 Justin Garrison 在 AWS 擔任資深開發者推廣大使(Sr. Developer Advocate),他在文章裡特別討論以文件為中心的會議對亞馬遜的作業流程有什麼好處、有趣的不是文件格式而他們怎麼運用那些文件,並且指出幾個他認為還可以再進步的地方。

在亞馬遜,沒有文件就沒有會議,當你使用亞馬遜內部會議系統預約會議時,會有一個自動產生文件的選項。「如果沒有文件,我們就會取消會議。」每一場會議大家會花 10-30 分鐘一起在會議上閱讀文件,除了幾個顯而易見的好處之外,在會議上報告的人也不必擔心因為自己的口音、表達能力等影響自己的提案,但這樣的做法同樣有困難需要克服,例如同事們的寫作能力(對此亞馬遜有專門的內部訓練),或者有時候某個產品累積的歷史文件會過多,而且當企業使用很多生產力工具,跨平台搜尋資料會是一個問題。他也提到亞馬遜的文件文化很適合作為遠距工作的基礎,但要注意會議上的討論和提問是否都有被記錄下來,以利其他人的非同步參與。


[中] Lin-hsien Wang/淺談使用者經驗寫作:什麼是 UX writing

舉凡按鈕、步驟、icon 的輔助標語、推播通知到警告視窗的說明與選項,文字是導引使用者順利運用產品的關鍵,但在設計流程上常常被忽略,出現許多語意不清的錯誤訊息、行動指示,阻礙使用體驗。許多公司已意識到這個問題,開設專門撰寫介面文字的職位——UX Writer。

在 Snapask 擔任 UX Writer 的 Lin-hsien Wang,最近撰寫了兩篇文章為讀者揭開 UX Writer 的面紗,上篇主要說明何謂使用者體驗寫作,提供了許多介面文字寫作實例,下篇則談及 UX Writer 的實際工作內容與合作對象。對這個職務有興趣的讀者千萬別錯過。


[中] Denny Ku/你還想當軟體工程師啊(一)我到底該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作者 Denny 在英國的 Facebook 擔任軟體工程師,這篇是他在寫程式的這五年裡想過最多次的問題。他先談了閱讀心得文的盲點和目標迷思,接著是從新創或小公司再到 LINE 和 Facebook 的不同觀察,例如回頭看前者最大的缺點,並不是不穩定或一人身兼多職;後者的挑戰包括系統太龐大而不得不劃下界線,以及道德上的難題。

Denny 最後提到「該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是個假命題」,過去他也經歷幾次徬徨和猶豫,對此他的方法是連續靈魂拷問自己「五個為什麼」,你會發現不只有一條路能到目的地,或有更多需要釐清的地方。


.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Pablo García Saldaña on Unsplash

Previous

《星箭廣播》113 集––「注意力的次貸危機」:我們能阻止數位廣告的大泡沫嗎?恐怕很難(ft. Richard)|節目逐字稿

《星箭廣播》114 集——這樣聽音樂更好玩:聊聊幾個(其實是很多)有趣的專案和 app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