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21:當航海王一千天⛵超低科技生存實錄

| |

Hi 讀者~

2022 才剛開始,Locket 這個躍居美國 App Store 免費下載排行冠軍長達半個月的軟體有什麼魔力? (目前只有 iOS 版本)簡單來說,你不用打開 app,直接從桌面小工具(Widget)就可以看到好友或另一半透過 Locket 發送的照片,而且最多只能加 5 個好友、也沒有廣告。背後的故事其實有點浪漫:開發者 Matt Moss 去年展開遠距離戀愛前做了 Locket 送女友當生日禮物,這樣他們在手機桌面就可以看到彼此的即時生活分享。

使用非常簡單,我實際觀察從發送到對方收到的時間差約 30 秒,而且和透過通訊軟體或 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分享照片的體驗相比,那種期待和驚喜感又不太一樣。值得一提的是,Locket 是因為在 TikTok 的病毒式擴散才爆紅的。在濃濃的團圓氛圍裡,Locket 或許可以為分散各地的親朋好友或伴侶帶來一些慰藉~當然也要祝大家🐯吃飽睡飽又賺飽 虎哩笑嗨嗨🧨🧧 那我們開工那週再相見啦👋

Julie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43 網路上的怪人們(ft. 李如一)

《星箭廣播》曾多次提到李如一,他是《一天世界》、《滅茶苦茶》、《無次元》等 podcast 主持人、podcast 聯播網「IPN」創辦人,文章散見於網路和各種刊物。這次他從東京連線,要來跟我們談四組關鍵字。這次錄音會分成兩集播出,第一集先談前兩組關鍵字:預設值和怪人。至於另外兩組關鍵字是什麼,就請大家按下播放鍵收聽囉。▶️

「怪人」(或者說「網路上的怪人」)對你而言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節目中講的怪人並不是壞人,他們只是不太一樣,甚至你會發現這是有點稱讚意味的說法。網路發展的早期有很多怪人,今日怪人是變多還是變少?如今那些令你覺得奇怪的人,是真的很怪,還是設計出來的?今天的網路還是一個可以讓怪人自由展示自己的地方嗎?有人說 Web3 出現後能讓網路再度「怪」起來,你同意嗎?
[英] IKEA 的未來居家提案:有顏值、有趣味也有實用,你選哪一個?

疫情似乎讓我們對「家」有了不同的定位,IKEA 和旗下的丹麥研究設計單位 Space10 合作推出 Everyday Experiments,共有 18 種家居科技的 prototype,涵蓋 AR、VR、 AI、空間音訊等技術,摸索科技在家庭空間的新玩法。他們邀請各國設計團隊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不只趣味橫生,有些實用性也很迷人。像是燈光隨著空氣品質變化,或根據 NASA 拍攝的外太空照片調整室內光線的色彩(好像有點浪漫🥰)如果可以幫壞掉的家具「拍 X 光」,結合程式提供容易上手的修理教學?如果有一本「永遠翻不完」的臥室佈置型錄怎麼樣?

我特別喜歡音樂流淌在室內的設計實驗,看見聲音真的很夢幻~還有,怎麼用「一頭大象」測量床下或櫃子間這類畸零空間?(不禁想到「房間裡的大象」這個雙關巧思😉)過年軟爛在沙發或床上的時候,好適合體驗一下未來黑科技和居家空間的互動可能,你最期待哪一個雛形真的推出呢?
[中] Vibert Thio/🤖 在紐約唸科技藝術都在做什麼?NYU ITP 上的課如何改變我?

本文作者 Vibert Thio 台大電機系畢業後,懷抱著對科技藝術的熱情,到了紐約大學就讀科技藝術學程(ITP,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這門學程讓學生們用程式碼玩創意,課程與師資陣容都很華麗,偶爾甚至會碰到背景大有來頭的同學,像是《紐約時報》技術副總。

作者詳細分享了他怎麼利用機器學習、聲音科技、區塊鏈等技術創作藝術以及專案實作成品,不妨也動手玩玩看他的成品,每個都十分精彩,編輯特別推薦的是「會打字就會做音樂」以及「偽造身分」兩個有趣的概念,喜歡實驗性強的互動數位藝術作品的讀者,別錯過了。
[中] 黑暗執行緒/用 Markdown 寫技術文件 – 編輯工具與平台選擇

作者三年前改用 Markdown 寫部落格,但工作上一些技術文件過去幾乎都是用 Word 格式,但發現尤其有些是需要長期維護的文件,如果改用 Markdown 好處真的很多。他研究了 Markdown 編輯工具,考量要在團隊推廣所以 VSCode 是首選,且技術文件只在內部使用,他篩選出 Jekyll、Hugo 及 Hexo 三個 Markdown 轉網頁的主流工具。原本他心中第一順位是 Jekyll,為什麼最後會換到 Hugo 而且一試就愛上?以及為什麼沒有將 HackMD 或 HedgeDoc 這類線上文件平台納入考量呢?

作者後續還分享了用 VSCode 搭配 Hugo 以 Markdown 寫技術文件的系列文章,包括處理圖檔、自動產生文章清單、擴充套件、自動產生章節目錄等等,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
[英] 航海生活 1000 天,這是我們的超低科技生存心得

一對遊戲設計師與插畫家情侶在 2016 年時買了一艘船,開始週而復始地在大海上航行,探索在萬物仰賴高科技密切連結的時代裡,低科技生活的邊界。他們不定期在網站上分享近況(當然是有網路的時候啦!)最近一篇文章總結了這幾年航行下來,飲食、藥物、水、電力、瓦斯等等資源不再理所當然時,他們用了哪些方式創造「更有彈性」的未來?

以網路來說,他們使用 Lynx 純文字瀏覽器、輕量版搜尋引擎,並利用 NoScript、uBlock 等工具關閉 JavaScript、禁止影片或音頻自動播放。在連得上網路時盡量把需要的資源,像是維基百科特定章節下載到本機端(當然,100 Rabbits 整個網站也提供瀏覽者下載。)靠著用心做調查,他們也有幾個口袋名單,兼具天堂般的自然環境跟順暢的網路環境。另外,他們也提到,生產力如何權衡、使用哪些電子裝備以達到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終極目標?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雖然沒有勇氣拋棄高科技環境,但他們的理想跟實踐的方法讓編輯對生活的想像更開闊了 ✨
[英] 我兩度想離開 Facebook,第二次才成功

Meta(原名 Facebook)是一間很難讓人瀟灑揮別的公司,雖然聲譽不佳,但優渥的薪資、穩固的社會地位(至少申貸絕對不會被刁難 👾)以及明確的職涯晉升階梯,還是讓人難以讓人自發性提分手。本文作者 Alex Kotliarskyi 在 Meta 待了八年,雖然後期因為辦公室政治身心俱疲,曾有兩次強烈離職的念頭,但直到第二次他才真的成功跟它說再見。

作者細細描繪了兩次動念離職的心態差異,第一次他先嘗試刷 leetcode 測試實力但刷到信心挫敗、萬念俱灰,第二次他拋開「在這裡工作真的很不快樂」的心境,抱著探索新領域新知新人的研究心態探索其他公司,從此豁然開朗,找到令他心滿意足的新工作。即使帳面上的薪資跟工時 Meta 看起來都略優,但當工作的不快樂滲透到私人生活,所謂工作-生活平衡只是假象,他將問題重構為「工作對生活的負面衝擊有多劇烈」,從這個角度思考轉職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
[中] Tsung-Hsiang Chang (vgod)/Tesla Model 3 三週年––Road Trip 與 FSD 心得

軟體工程師 vgod 再度分享 Tesla Model 3 的駕駛經驗,他在 2021 年暑假時做了一個嘗試:帶著全家從加州灣區開車到德州休士頓,來回總共 4,000 英里(約 6,400 公里)。他在文章裡跟大家分享如何規劃電動車的公路旅行,尤其是速度控制與充電,例如帶著小孩一天大約開幾小時、多久要休息,又或者橫跨上千英里無人沙漠地帶在充電上有沒有問題,他還發現原來 Model 3 開太快(超過時速 120 公里)時耗電量會大幅增加。

本文的另一個重點在於分享他拿到 FSD(Full Self Driving)更新三個月以來的使用心得,例如比較高速公路與一般市區道路的使用,他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來評估該技術的成熟度,叫作「乘客 WTF 指數」(Passenger’s WTF Index):平均一趟乘客們驚嚇大叫 WTF 的次數。至於結果如何,請大家去看文章囉。vgod 過去曾經寫過〈Tesla Model 3––汽車界的 iPhone 時刻〉等系列文章談 Tesla Model 3 的使用心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文末的連結。
[中] 马大伟/我的人生管理系统

作者是一名軟體工程師,有金融產業的創業經歷,在使用自己的時間管理工具與筆記系統多年後,發現單純的記錄時間、筆記和開銷是一種碎片化的行為,容易導致太追求細節而忘記全局。於是作者對「今天我做了什麼事?做這些事對我的長期目標有什麼幫助?」這兩個問題建模、剖析自己的需求,以及怎麼設計並盡可能用開源的工具組合實作出這個「人生管理系統」。

他認為理想的情況是:擁有自己輸入與輸出各個維度的儀表板,能從宏觀視角看到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價值,就可以量化投入和產出的比率,進而優化流程。作者詳盡列出他最後採用的工具及各自的職責,像是 Logseq、Beancount、Tiddlywiki 和 Vercel 等等。(有讀者在文章下方表達佩服,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生活太累了,推薦你也可以看看作者的回覆)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Jarrett Fifield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 144 集––聲音科技特輯:把語音導覽做成 Podcast 會怎樣?(ft. 北師美術館)

嗨產品人,我們可以有一份認真的 Changelog 嗎?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