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33:從燒錄 CD 開始的 25 年個人知識管理史

| |

HI hi 讀者好~

今天來分享我看到的酷東西✈️這是一個會對所有飛過自家上空的飛機拍照的系統(有點像狗仔的角度?)每張照片還會附上該架飛機的小檔案,型號、製造商和所有權人,這個網站引起很多討論,其中一大部分和我一樣都發現許多架飛機並不屬於航空公司🤫

轉職到微軟的開發者 Luke Berndt 懷念以前工作能看到這種三萬英尺高空上飛機的「超能力」,於是決定自製系統。他分享了整個幕後過程,包括如何追蹤附近所有的飛機、等飛機夠接近時可以讓鏡頭對準拍下,並自動上傳到網站上的技術。(可惜的是月初相機壞掉了,所以更新就這麼剛好的停在愚人節當天,壞掉之前那幾張影像也特別有種燃燒殆盡的美感😂)

Julie 👋


.


[英] 字節跳動員工揭露:抖音的審查機器是怎麼運作的?

抖音除了神奇的推薦演算法,內容審查技術也是數一數二的頂尖。一名曾在中國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任職的員工,去年匿名接受《Protocol》訪問,自白「我是推動內容審查機器的一員」,並且揭露了抖音內容審查的運作內幕。他參與打造的系統可以協助粉碎假新聞,但在中國是被用來「審查言論,刪除對重大事件的集體記憶」。

受訪者任職專門建造內容審查技術的部門,這個部門大概由 200 名軟體工程師與產品負責人組成,中國版跟國際版的 TikTok 都是他們負責的負責範圍;另外還有 2 萬多名散佈中國各地的內容審查大軍。作者的任務就是讓這些內容審查員在檢查內容時更有效率,例如開發語音辨識系統,一旦偵測到使用者講出維吾爾語,就會自動中斷直播。此外,抖音上的每個音頻都會即時轉為文字,只要系統察覺有敏感詞,馬上就會召喚審查大軍檢視,切掉直播、甚至刪除使用者帳號。

(前幾天,一名 Twitter 使用者曾俊嘉表示,自己就是去年那位匿名的吹哨者。本文透露了很多內容審查運作的相關細節,值得一讀!)


[影片] 讓無人機自動降落就像回收火箭!一場「熱血」救人的飛行創新

我們可能都還沒機會受惠於無人機的宅配服務,但有許多急需輸血的醫療現場卻已經真實感受到無人機的威力。之前我們介紹過哈佛學生創辦的 Zipline 用無人機解決非洲醫療問題,這個月終於有研究證明利用無人機遞送血液確實比較快,更減少 67% 的浪費——比起陸路運輸至少要兩小時,無人機平均只需 41 分鐘或更短。(💡研究得歸功於盧安達覆蓋九成以上人口的健保系統。)

有 347 萬訂閱的 YouTube 頻道 Real Engineering 曾在 Zipline 待了兩天記錄「輸血行動」分秒必爭的執行細節:無人機能在五分鐘內起飛的關鍵包括模組化設計、電池和安全檢查程序的創新;另外,如何免著陸投遞及類似回收火箭但不需人工操控的「自動降落」,都有賴精密的技術。影片還介紹了 Zipline 無人機的獨到之處,像是重量、航程範圍、安全措施等等,主持人認為這些同樣適用於其他航空工程設計🚀


[英] 數位資料總是亂成一團?這位 25 年來癡迷個人知識管理的 CTO 為你撥雲見日

作者 Sébastien Dubois 回顧了打從接觸到第一台個人電腦後開始 25 年個人知識管理(PKM)經驗。文中談到他貯存的資料類型、如何管理這些資料、用了哪些工具以及為何選擇這些工具。包含 10 萬張圖檔、書籤、RSS Feeder、密碼管理、心智圖,甚至到電影、書籍跟遊戲清單,幾乎所有普通人一生會收藏或產生的數位資料都囊括在內啦。

特別有趣的是,他說自己小時候曾有一段時間靠著把小軟體、小遊戲、音樂燒錄成 CD 賣給小孩賺錢,因為這門生意他得好好製作檔案目錄,整齊劃一的結構跟命名讓他感到癡迷,從此踏上資料管理控的不歸路。文末,他還給了一句讓資料囤積者應該會很寬心的貼心叮嚀:不要試圖井然有序地掌控所有事物,管理最重要的資料,其他就放過自己吧!老是覺得自己的數位資產亂成一團的讀者,不妨參考看看他的架構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55 | 工程師背「船貸」當航海王!科技人的八種極限遠距工作提案


兩年多過去,矽谷發現「結束遠距」比想像中困難,但有一些科技人早早就拒絕進辦公室,甚至是拒絕坐在辦公桌前上班。所以這集 Liz 和 Julie 想聊聊各種在疫情前就展開的「非典型」遠距工作,包括在海上和深山裡寫程式!這群「真·航海王」到底是怎麼生存的?


[英] Twitter 拆成兩家公司比較好?

近期科技圈的一件大事就是 Elon Musk 要以現金收購 Twitter 並且將其下市。本文發表日期是 4 月 18 日,作者 Ben Thompson 建議可將 Twitter 分拆成兩家公司。他在文中將一張 Twitter 系統設計架構圖簡化後分為直接面對使用者的部分(iOS/Android app、Web)、Twitter 的核心服務(發表推文、後端系統和社交圖譜(social graph)等等),以及廣告,在文章前段分析了 Twitter 作為一個產品的架構、特性與它興起的時空背景。

財務方面,Twitter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33 次財報僅 14 次有獲利,上市以來累計賠掉超過八億美元(上市前的虧損不計入),他認為 Twitter 現行廣告模式行不通,但是其社交圖譜非常有價值,對於媒體、科技和財經圈子的人來說 Twitter 幾乎無可取代,更不用說文化上的影響力。他建議未來掌管 Twitter 的人將其拆成兩家公司,一家(姑且稱為 TwitterServiceCo)負責核心服務,另一家公司負責 app 與廣告業務(TwitterAppCo),由後者(非獨家)存取前者的服務與社交圖譜,前者則是賣 API 讓其他人打造其他應用與商業模式。Ben Thompson 認為這樣不僅能解決很多問題,第三方應用的競爭還可令 Twitter 市佔快速成長。


[中] 林威宇/為什麼要從 WordPress 轉到 Hugo

作者三年前從 Medium 轉到 WordPress,最近則離開 WordPress,選擇落腳 Hugo。本文解釋了導致他離開 WordPress 的三大痛點,以及為什麼在能架設靜態網頁的多種選項裡相中 Hugo,又為什麼是現在?(劇透:和他使用的筆記軟體有關)而文中提到這次搬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一個想法沒有跟他人交流,那這想法還有多少價值?」⁣所以作者認為,如果想要更有快速、方便有效率的交流,就要盡可能降低所有分享想法的「阻力」。

🎧 作者曾經作客 《星箭廣播》,搭配收聽希望我們的第二大腦都不會太遲緩:聊聊學習生產力工具(ft. 財報狗林威宇)會對作者這次的搬家更有感😉


[中] Doppler Kuo/如何交付設計與素材給前端工程師?設計 x 前端溝通基礎篇

設計介面時很開心,但要交付給同事時總是雜亂無章,需要反覆溝通確認?本文作者 Doppler Kuo 曾經擔任設計師、前端工程師與產品經理三種角色,遍歷各種不同軟體、跟不同工程師、設計師合作,看了數不清的設計稿。他總結自己的經驗,分享了設計稿跟素材接收格式。

文中將檔案分成設計稿、圖片、文案、動態溝通與設計修改五個部分,設計稿如多狀態或解析度怎麼標註最清楚;圖片如檔案命名技巧、素材解析度;而文案或介面文字怎麼整理給工程師,文中也給了讓雙方都能方便作業的解答。


[中] 00如是說/怎麼東西都學不完?「知識焦慮症」與「閃亮症候群」


你也會有怎麼學都學不完的知識焦慮嗎?作者懂你。他說尤其是在工程師的領域中,常常覺得停下腳步是不是會很快被淘汰,但他發現自己還深陷伴隨而來的「閃亮症候群」。作者分享長期摸索的心態轉變,包括破除訂目標的迷思,以及實際的調整方式。

針對閃亮症候群,作者擔任軟體工程師的狀況是「同個目標被不斷延伸」——在學習的途中離主要目標越來越遠,什麼都學一半,於是又啟動知識焦慮。為了解決無止盡延伸的問題,他的解法是利用「行事曆」搭配「彈性學習時間」,並避免模糊目標。本文將複雜的感受梳理成能引起共鳴的想法,並以親身經驗推薦讀者如何應對,擺脫知識焦慮和閃亮症候群的無限循環🌟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Chris Yates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 156 集——在 Y Combinator「加速」三個月是什麼感覺?Heptabase 經驗分享(ft. 詹雨安)

星箭廣播 157 集——這兩個螢幕截圖 App 有點厲害(同場加映好用工具推薦)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