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47:從軟體工程師誤打誤撞變成創作者,我如何經營一人公司?

| |

Hi hi 讀者好,

最近編輯看到一個客製化、模組化鍵盤的 DIY 影片,除了金屬外殼 CNC 的部分,幾乎從頭到尾都是作者「稚暉君」DIY,而且還自行設計鍵盤的電路。

就像作者說的,影片最有意思的還是模組化設計,除了增加電子墨水螢幕、app 和外接擴充座等,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一個客製化滾輪,藉由無刷直流馬達 FOC 技術,它可以模擬出各種滾輪設計,例如有段式、無段式、會回彈的,或者可無限旋轉等物理的特性,搭配軟體可以做到很多既有趣又實用的功能,甚至滾輪本身還能做到指針的效果,搭配螢幕以顯示目前電腦系統的狀態,例如 CPU 活動的數字等等。

(編輯不太懂電子跟機械的術語,特別是關於形容滾輪行為的那些術語,其他部分如果錯誤也請讀者指出,謝謝。)

Titan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69 | 你今天收信了嗎?聊聊 Email 的加密、隱私與垃圾信(ft. Pomin Wu)

我們曾經在《星箭廣播》165 集聊到,email 看似很古老,卻是熱門的創業題目,更早以前的節目也介紹過幾個 email 服務與 app。這次很高興邀請到任職於 Proton 公司的資深工程師 Pomin Wu 來跟大家聊聊 email 的加密、隱私與垃圾信等相關話題。

Pomin 會先用簡單的課堂傳紙條來解釋不同的的 email 加密時機點,以及加密的範圍。(你覺得收件地址應該加密嗎?)此外,相信許多聽眾朋友平常也會遇到垃圾信問題,可以趁著這次機會了解一些背後的阻擋機制,有個問題聽眾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了分辨垃圾信而分析使用者的行為跟內文,哪個比較有用?節目最後,我們請 Pomin 分享一些關於 email 的濫用案例,例如「電郵炸彈」,還有他個人使用 email 的一些習慣給各位聽眾參考。

[中] Jason Chen/一個前端工程師的婚禮黑客松

本文是作者 Jason Chen 分享自己用軟體(大多是現成服務)完成婚禮的周邊事宜,例如婚禮網站、電子喜帖等等。主要可以分成:婚禮網站、電子喜帖、新人的影片,以及現場小遊戲等幾個部分。

網站的部分,作者除了考量到域名、製作方便性和網站速度(透過 Cloudflare CDN 讓外國親友連線更快),作者還特別提到分享網站連結的體驗,例如網站的「og:title」「og:image」等 meta tag。另一項重點是 Google 表單的設計,作者也替大家繪製了流程圖。文章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和有趣的經驗分享,例如作者在製作婚禮問答遊戲時就遇到了一點狀況。

[英] 軟體工程師誤打誤撞變成創作者:一人公司的經營之道

Gergely Orosz 在 Uber 工作了幾年之後,決定休息半年專心寫書,出版後再重回職場。但沒想到這一休就待了 18 個月,而且寫了好幾本書,誤打誤撞發行了收費電子報「The Pragmatic Engineer」就衝到 Substack 科技類電子報排行榜冠軍,全面投入自給自足的「創作者」之路,最近他分享了自己成為創作者的心得跟建議。如果你不想再當朝九晚五上班族,也沒什麼非要顛覆市場的雄心,或許「一人公司」是你可以考慮的道路。

雖然標題以「creator(創作者)」稱呼自己現在的角色,但作者強調,與其說自己是「創作者」,他傾向使用「一人公司」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這段歷程。因為前者容易把重心在攏絡經營粉絲,而後者就要更正經嚴肅地打造可永久持續發展的事業。文中他提到了如他這樣的軟體背景創作者可以嘗試的商業模式-賣技術解說小誌(zine)、開課程出書或寫電子報都,重點是盡可能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賺錢方式。另外一個大家好奇的可能是,創作者需要周更甚至日更才不會被遺忘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仔細閱讀他的看法。

[英] 結構化、半結構化資料為什麼是公司的重要資產?

設計問卷時,問題若有預設選項對事後分析會比較輕鬆,但有時候還是需要開放性問題,取得更細緻的答案。這時就會產生結構化、非結構化以及半結構化資料等幾種資料類型,本文主旨即在如何利用這幾種資料萃取出洞見。

文中提到結構化資料,以及半結構化資料如附帶日期跟替代文字等 metadata 的影像檔、傳送日期跟內容、標題都有清楚劃分的 Email,HTML 網頁等等,都是公司業務重要的資產。收集資料時可能會有什麼陷阱?又該怎麼進一步運用?這篇文章值得參考。

[中] 龍貓大王通信/你也愛看「X分鐘看完《OOO》」影片嗎?日本「快電影」風潮,暴露了社會有多疲累

你會用 2 倍速看電影嗎?甚至 10 倍速?甚至已經很習慣略過一兩個小時的電影,直接觀看 YouTuber 製作的十分鐘濃縮版?還是只看開頭跟結尾,中間跳過沒關係?台灣電影專欄作家龍貓大王,針對觀眾汲取內容時愈來愈沒耐性、而且失去詮釋能力的現象寫了一篇文章。

文中提到起源於日本的「Telop」放映設備,電視節目放送時就像個老師,解釋主持人的反應跟情緒或言外之意,漸漸地失去自己對影視內容的解讀跟感受能力,唯有透過這些解釋才知道要跟著笑、跟著驚訝、跟著感動⋯⋯。這種現象是怎麼造成的呢?它有什麼副作用嗎?

[中] Vanessa Wang/薪水談判心得

本文是工程師 Vanessa Wang 分享她與新雇主議薪的經驗,全文分成五大要點。由於這次她的新雇主是銀行業,整個薪水談判過程長達一個月,讓她自覺在談判的後半段有點沈不住氣,因此她建議讀者可以先做好心理準備,談薪水有可能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衝刺。

作者表示過去她大多都用 email 談薪水,但這次是以比較有溫度的口頭談判輔以文件進行。作者提醒,要記得談判的對象其實是未來的東家,她寫道:「最後的目的還是希望對方打從心底覺得好開心雇到了你」。本文還有其他重要的提醒,例如用字遣詞和談判的原則等等。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Jodie Cook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星箭廣播 170 集——創業不去矽谷了?台灣創業者前進德州奧斯汀(ft. 林宜儒)

星箭廣播 171 集——當你的往來銀行也是新創公司:聊聊在美國創業用的 SaaS(ft. 林宜儒)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