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讀者,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數據迭代速度之快,加速了創意思考的歷程;那你想過,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打造一個更理想的烏托邦嗎?這個大膽的邀請來自 IKEA 旗下的 Space 10,在四月初推出「Regenerative Futures」時,隨即在 LinkedIn 表示想像未來家園的重要性;號召大家從都市建設到能源發展等多項層面,用 AI 模擬新世界,這個競賽似乎也呼應了全球興盛的永續目標重要性。
哲
作者 Virginia Heffernan 是《洛杉磯時報》的政治專欄作家和 Wired 的文化專欄作家。她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自己來台朝聖台積電 TSMC 的旅程。本著人文社會背景,她筆下的 TSMC 不僅是盤據晶片市場的科技鉅子,更多了份傳奇色彩;在中國持續優化晶片技術的同時, TSMC 對比塑造了台灣的冷靜與堅定,確保坐擁最高的國際晶片市占率,並在與美國的鉅額合作中建立一個穩固的供應鏈環境。科技巨頭如何在市場巨浪下站穩腳根,更進一步讓小國成功槓桿大國,牽引地國際政情,這篇長文的視角可以帶你沉浸其中。
[中] 薛良斌/Generative AI / OpenAI 詞彙對照表
本文羅列許多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常見名詞解釋,從通用人工智慧到奇點、從 token 到 transformer,而深度學習、監督式學習跟非監督式學習,以及「來自人類回饋的強化學習(RLHF)」有何差異?很適合對這波人工智慧潮流仍似懂非懂的讀者參考。
[中] 未來手帖/AI X Design,4 種不同擴增智能
隨著人工智慧逐漸成為基礎建設的一部分,設計工作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作者從信任和價值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四種可能的發展模式,其中包括我們已經相當熟悉的對話和副駕模式。然而,由於動態的世界變化多端,作者另外提出了兩種新的角度——群眾和共識模式,更深度的理解人工智慧在多人協作中扮演的角色。
相信大家最近都感受到科技新聞的劇烈起伏,一來裁員潮高壓籠罩、二來 AI 技術百花齊放,發展快得讓人神經焦慮,以「戰爭」來描述此時此刻似乎不爲過。那麼戰時的企業家與產品經理該怎麼調整心態備戰跟應戰?
本文作者 Peter Su 引述矽谷知名創投 Ben Horowitz 的論述「承平時期與戰爭時期的 CEO」,整理出 PM 三大戰時生存法則,同時還舉了 booking.com 跟 Grab 的案例。怎麼在兵荒馬亂的時期保持鎮定、做好準備,這篇文章值得參考。
你最近有發現維基百科跟以前長得不太一樣嗎?今年一月,成立 15 年的維基百科,終於正式發表了歷時兩年的大改版成果,領導這次改版計畫的 UX 設計師 Alex Hollender,寫了一篇改版回顧。
如維基百科這樣擁有數十億使用者,標榜「人人皆可瀏覽、編輯、修改」的網站,維基百科幾乎可謂裝載事實的通用容器,改版時具體該從何做起、最關心哪些指標、而他們又怎麼和全球使用者合作並進,讓「民主化」的理念貫徹改版歷程?這篇文章有詳盡的說明,也提供了改版過程中的原型與擷圖,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看看。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charlesdeluvio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