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熱潮持續升溫,而 OpenAI 更是這場 AI 革命中的關鍵推手。從 ChatGPT、DALL·E 到最新的 GPT-4,OpenAI 不僅引領技術創新,也引發了對未來社會與科技倫理的廣泛討論。
2025 年 5 月 5 日,OpenAI 在官網發佈了一篇公開信《Evolving OpenAI’s Structure》,宣佈公司組織結構與未來方向的重大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訊息之一是:OpenAI 考慮開放功能強大的模型,讓更多人能夠自由使用。
簡單來說,OpenAI 可能將「重返開源」。這個動作對於整個 AI 生態系統、一般使用者,甚至全球社會都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本期我們一起來探討 OpenAI 為何做出這樣的改變?背後面臨哪些挑戰?這些變化又將如何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
什麼是「開源」?為何如此重要?
簡單來說,「開源(open source)」指的是將軟體或模型的程式碼、架構與參數公開,讓任何人都可以下載、研究、修改,甚至重新發佈。
舉例而言,這就像是你擁有一份獨家的食譜,現在決定將其分享在網路上,讓大家都能自由地下載、改良並烹飪,甚至開設餐廳提供這道菜餚。
開源的核心精神在於:知識共享、全民參與、促進創新。
儘管 OpenAI 的名稱中含有「Open」,但自 GPT-3 之後,其旗艦模型並未真正實現開源。原因在於,隨著模型功能越強大,其被濫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例如製造假新聞、散佈網路攻擊工具或操縱輿論等。這使得 OpenAI 必須在「開放創新」與「風險控制」之間做出抉擇。
為何 OpenAI 現在考慮開放強大模型?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公開信中透露,公司希望推動 AI 的「民主化」,而非由少數人掌控。
Altman 指出,過去的觀點認為「如此強大的技術應由少數可信賴的人管理」,但他現在認為,這可能不是最佳方向。相反地,他相信應該讓強大的 AI 工具普及化,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使用,甚至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調整。
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Altman 認為,人性中存在善的力量。雖然總有人會試圖濫用技術,但善用 AI 的人數量與影響力,將遠超過那些意圖作惡的人。換句話說,將 AI 開放給更多人使用,整體社會的正面效益將大於負面影響。
因此,OpenAI 現在考慮重新擁抱開源,並相信民主化的 AI 能在全球 AI 競爭中,對抗那些封閉、集權、專制的 AI 發展模式。
加速創新是開源的優勢
對使用者來說,開源最直接的好處是加速創新。
想像一下,如果 GPT-4 或未來的 GPT-5 是開源的,全球的開發者、研究人員、小型企業、學生,甚至業餘愛好者,都可以藉此開發出各種令人驚豔的應用程式。例如,更聰明的聊天機器人、擅長寫詩的助理、深度個人化的健康教練,或更高效的學習工具。
更重要的是,開源不僅惠及創業者,一般人也能從中受益。例如,有人可能會開發更符合台灣用語習慣的 GPT,有人會針對銀髮族推出使用介面更友善的日常生活管理工具,甚至有人會為小眾語言打造專屬的 AI 助手。開源的力量在於讓創意不再被少數大公司壟斷,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
風險控制與道德界線是開源的挑戰
但是,開源並非毫無風險。一旦功能強大的 AI 模型被開源,難免有可能被有心人用於不當用途,例如:
● 製作逼真的假影片(deepfake)
● 大規模散佈假消息影響選舉
● 開發自動觸發的駭客工具
● 煽動社會對立與仇恨言論
這些行為可能對民主制度和社會穩定造成難以預料的衝擊。因此,開源背後隱藏的深層矛盾實際上是一場「風險博弈」。AI 模型公司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促進創新與保障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目前,整個 AI 界對於這個問題尚未達成共識。有人主張開源就像散佈危險武器,應該嚴格限制;也有人相信,開源才能避免權力集中與人心腐化,因此,開源才是最終的解方。
對 OpenAI 來說,這是一個必須謹慎處理的挑戰,也是全球社會需要共同討論的議題。
OpenAI 的使命與價值觀
讓我們回顧 OpenAI 的初心。Sam Altman 在公開信中強調:「OpenAI 不是一間普通公司,也永遠不會是。」
這句話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承諾。OpenAI 自成立以來,就設定了明確的使命:確保 AGI(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能造福全人類,而非僅服務少數權力者或資本方。
因此,在此次組織重組後,OpenAI 採用了「公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架構,並由非營利董事會掌控決策權。他們希望在商業化與使命之間找到平衡,既能持續研發,又不迷失方向。
OpenAI 此次考慮開源的決策,正是為了延伸並擴展這一使命,具體目標包括:
● 讓 AI 普及化,不再僅是科技巨頭的專利
● 鼓勵更多人參與 AI 的使用、改良與討論
● 在面對威權或封閉系統的挑戰時,捍衛開放、民主與多元的科技路線
未來AI發展的主流趨勢
展望未來,有幾個可能成為主流的 AI 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 AI 民主化普及:AI 不再是少數巨頭的專利,而是進入各種社群、產業,甚至個人日常生活。每個人都能使用並調整 AI,使其像手機一樣普遍。
● 開源與商業混合共生:完全開源或完全封閉都不現實,未來可能出現「核心商業部分封閉,部分工具與研究開放」的混合模式,以兼顧創新與營收。
● 安全與治理成為核心議題:無論開源還是閉源,大家都將越來越重視 AI 的安全性、透明度與可解釋性,並討論如何透過政策與監管防止濫用。
● 民主 vs. 威權的全球競爭局勢:AI 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國際政治問題。OpenAI 提出的「民主式 AI 對抗威權式 AI」,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科技競爭的重要主軸。
● 用戶自主權的崛起:使用者將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擁有更多自主調整 AI 的權利,包括決定 AI 的語氣、行為準則,甚至道德框架。
AI 的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寫到這裡,讓我們思考未來這些變化對我們每個人意味著什麼:
● 更多元的選擇:你可能會使用到各式各樣的 AI 工具,而不僅限於單一的 ChatGPT。
● 更多個人化的體驗:AI 將更符合你的文化、語言與價值觀。
● 更多創作與創業機會:無論你是創作者、開發者還是設計師,開源都能讓你更容易利用 AI 開發新產品。
● 需要負起更多的責任:開源也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需更有意識地使用 AI,思考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OpenAI 的這封公開信,不僅是一家 AI 公司的聲明,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們共同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 當 AI 技術無處不在時,我們期望它成為什麼樣的存在?
● 我們希望由誰來決定 AI 的用途與限制?
● 我們是否準備好承擔使用 AI 所帶來的自由與責任?
這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位科技從業者與公民深思。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或感受,誠摯邀請您在留言區分享,讓我們在 AI 的學習與探索旅程中彼此啟發、共同成長。期待下一期與您再次相見。
精選推薦
Sam Altman Says OpenAI Will Release an ‘Open Weight’ AI Model This Summer 這篇文章提到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宣佈,公司計劃在今年夏季發佈一個開放權重的AI模型,這是自GPT-2以來的首次開源舉措,以回應DeepSeek和Meta等競爭對手在開源AI領域的成功。 | To Benefit All, Diverse Voices Must Take Part in Leading the Growth and Regulation of AI 此文強調在AI技術的發展與監管過程中,應納入多元化的創業者和領導者的聲音。文中指出包容性的參與對於確保AI技術的公平性和民主化至關重要。 |
從夢想打造獨角獸到一人公司,Gumroad 創辦人 Sahil Lavingia 不想當連續創業家 Sahil Lavingia 如何從矽谷獨角獸夢回歸本質,打造真正永續的創業哲學。 | 覺得 Google 被自己的黑魔法玩壞了?你可以嘗試這五個搜尋引擎 探索 5 個不同於 Google 的搜尋引擎,體驗更隱私、安全且個性化的搜尋方式。 |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