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F8 Together!在 Facebook F8 科技盛會中為自己創造機會的 6 大法則

| |

此文純以分享自己多年參與矽谷科技會議及建立女生科技社群的心得,
誠摯感謝三創育成基金會(StarRocket)賜票讓我去參加Facebook F8’18。

很久以前,我從紐約念完碩士,搬到矽谷的 Mountain View ,原先以為搬到了個鄉下地方:沒有高聳的建築,一堆看起來像廠房的辦公室大樓,伴隨著一些偌大的停車場滿滿的車,所有的餐廳晚上9點左右關門,這真的是給老人或想要養孩子的家庭住的區域、養老聖地吧。夏令時期,晚上八點天才會黑,每天都看到藍天白雲,一望無際地平原與藍天連成一線,不時有各種飛機在天上,不時有各種奇怪的車子、腳踏車在路上。如果你好奇,把這些開車的人攔下來問一下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車子要這樣設計,怎麼想到要這樣設計,他們會滔滔不絕,甚至沾沾自喜掏心掏肺的分享給你 — — 這就是我認識的矽谷。

在矽谷的工作的場域上,你很難不跟各種文化或國家來的人一起工作。自 2013 年底搬回台灣,2015 年初創立 WeTogether.co,我每年盡量都回去兩次參加科技會議、認識新朋友,也維繫與老朋友的關係跟網絡。WeTogether 的願景是連結全球的科技人,特別是為女性建立全球社群。最終大家會因為認識彼此而在職業生涯上更加成長、互相幫忙找工作、一起做跨國專案,或也可以跟我一樣熱愛學習與交到一輩子的好朋友。

自從開始創立公司後,除了產品必須打造連結科技人的線上體驗,線下所有的活動也都是非營利的方式進行。我們的第一個 meetup 社團,就是 Taipei Women in Tech ,之後因為認識了更多全球非營利組織並希望連結國際資源到台灣,所以引進了Girls in TechWomen Who CodeLadies that UX 。我們目前平均一年辦80場活動,正式成員超過 5,000 人,累計 3 萬多人次參加過我們的聚會。

我們有非常多的活動,都是這些非營利組織的分會志工們幫忙舉辦。從一個 WeTogether 的願景,到真正執行並實現在我們努力經營的女生科技社群中,經過三年的不斷實驗與修正,我真的很高興也很享受每天自己在做的事情(希望我的志工們也是!)。

WeTogether努力經營女生科技社群,我很高興也很享受每天自己在做的事情。

這次參加全球開發者大會,對我而言,最主要目標就是了解最新的科技發展趨勢,以及觀察開發者們必須在幾年內建構的工作能力。同時在連結到相關的資源或認識在 women in tech 領域最好的講者之後,可以讓我們透過活動帶回來台灣與大家分享。以下是我參加會議準備的幾個要點:

1. 詳讀會議的相關通知與議程,圈選必聽的 session 或必去的 labs,把握機會在現場體驗與對話

通常這類大型的科技會議都會在一年前就開始籌備,半年左右便會有初步的議程,講者則是不一定會公佈在網站,除非很大咖主辦方非用來宣傳催門票不可。Facebook 的 F8 比較例外的是,通常不是門票會賣不完,而是一票難求。他們因為去年開始經營 Facebook Developer Circle(Facebook的全球開發者社群), 所以有更多保留票與預算留給全球各地經營 Developer Circle 的領袖們,讓他們趁這個機會在聖荷西(San Jose)碰頭。

兩天的會議,除了 Keynote 是大家必去的,我建議多留些時間參與現場的classroom、codelab,逛逛跟體驗各種攤位,並準備好各種問題來跟這些會不厭其煩回答你的公司代表們聊天。為什麼需要這樣做?因為高手就在你身邊。比方說 WIT.ai 是新的東西,主講者不只會在 台上分享 如何用 AI 及自然語言自動整合並加強你的 Messenger 對話體驗,也會在 classroom 上 hands on lab ,提供攤位專門回答各種問題。然後主講者 Anthony Kesich、Julien Odent 跟他們的團隊就這樣無時無刻地被問問題的人們圍繞著。(所以你很難不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要讓我的社群成員們,或我們台灣的科技人們,瞭解並嫁接相關的學習資源回來。)

去年我一樣參加 F8,知道 Messenger 的開發裡 chat extension 是重點,所以當 Facebook #SheMeansBusiness 專案的成員問我,今年想在台灣推什麼進階版的活動幫助女生科技創業?我毫無疑問就說 Messenger Chatbot Workshop ,讓女生創業家用 chatbot 作為未來的客服團隊吧!很多事情要花時間去籌備,我們5月才要開始進行 Chatbot 講師訓練 ,預計8月跟9月舉辦創業家的培訓;但如果資訊落差是可以用一點點去參加會議的經驗來彌補,我們應該更鼓勵大家出去參加會議,並把最好的體驗與知識帶回台灣!


2. 盡量參加所有社交相關的活動,放下你的身段與薄臉皮,隨處交得到新朋友

通常這種科技會議因為參與人數動輒5,000+,他們都會開放前一天讓大家領取通行證,也會舉辦 pre-party。例如 Facebook 的 All Voices party 強調多元的參與者,這次也不例外。只是當我一拿到我的 badge ,發現 email 裡沒有收到 All Voices 的邀請,我本著自己就應該是 All Voices 一員的身分去問了主辦的前台人員,對方馬上說 「Oh..I don’t see you on the list but I can get you in right now if you want!」 。「啊~原來可能是Facebook F8的籌備團隊太忙忘記寄邀請給我」,我心想。

Adriana Rivera 跟我分享了女性重返職場的心歷路程。

當晚上坐 Uber 回家,隔壁坐的工程師 Adriana Rivera 跟我聊了起來,問我有沒有要參加第二天早上的 All Women Breakfast ,我說我好像沒有受邀, Adriana 馬上表示可以將她的資訊轉給我,再不然我也可以去問問註冊處。 就這樣,我又多了個我超嚮往的全女生早餐可以吃,且聆聽到 FB Marketplace Head 及 Diversity Head 的小小分享。

Adriana 也跟我分享了她自己在生完孩子並休息了14年後才回到職場,一方面 Facebook 提供她獎學金上 Hackbright Academy 的三個月程式密集訓練,二方面她在 Women Who Code 的 Job Board 上找到現在可以全職在家上班的工作(由於我剛好也是 WWCode 台北的 Director,因此備感窩心)。目前的她,正在從後端工程師往數據分析工程師(Data Engineer )的方向走。在她受訪的 文章 中,她講述了如何幫助二度就業的女性重返職場,以及有哪些公司或機構在做或怎麼做。她的分享都讓我跟她在隔天相約吃午餐時學習很多。


3. 善用Social Media及會議的「#」,它們也會幫你找到新朋友

也用 #F8 找到我的Sizwe。

平常在台灣,我較常使用臉書跟大家交流,或在我們的公開社團裡分享好文、照片、好活動等,也跟社群成員多一些互動。但只要去美國,我一定會貼我的所見所聞到 Twitter 跟 LinkedIn 上。 我也會透過使用「Facebook #F8 」這種關鍵字,來找到有趣的人 follow ;然後因為這些人也會在 F8 現場,你們可能會約喝個咖啡、一起聽個 session,或是聊聊彼此正在做什麼 project 。

參加 F8 的前一天,我在 Twitter 上收到一則訊息問我有沒有空一起碰個面。我一看,是個非洲的男生,感覺是寫程式的人,但他要找我做什麼?坐下來一聊,原來他是看我也在 F8(用 #F8 找到我)。Thulasizwe Mavuso(我們叫他Sizwe)拿到 Future Hack 的冠軍,是 Facebook Developer Circle 南非的成員,這次 Facebook 讓他們冠軍隊與其他領導一起飛來參加 F8 。他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就來到自由開放且陽光普照的美國矽谷,你可以想像他有多開心嗎?我們後來一起參加幾個 sessions ,晚上一起跳舞( Logic 來 F8 Party表演),隨後我也將他介紹給幾個台灣 DevCircle 的朋友。

Sizwe 住在約翰尼斯堡,他的夢想是在家鄉創業,幫助身邊的年輕人脫離貧窮。我看到他,想到好多年前在宜蘭長大的我,不同膚色,不同成長背景,但我知道他會做到。

4. 找到自己比較喜歡的體驗即刻分享給朋友與家人

F8 會場分很多區:VR體驗集中在 Spaces、Oculus Go 區,Messenger 及 Instagram 相關的體驗則在另一頭,與產品線放在一起。Developer Garage 有很多攤位可以問各種關於開發的實務問題及工具使用的技巧;Messenger區則有一些好玩的遊戲(例如:跟站你隔壁兩個的老外踢足球或 Sephora 的Try on Look );Codelab 除了可以做專案也會排一對一的 office hour 讓你有10分鐘問問題。

Facebook Space 聊天室

去年因為很驚艷 Spaces 的能力,於是我今年選擇第一個排這個來體驗。一邊用 Oculus Rift 做 avatar 與其他與會者跟主持人互動,一邊試玩了新功能,例如佈置一個虛擬的家。隨後我體驗了日本動畫家 Goro Fujita Art 用 Quill 所製作的 Beyond the Fence 。Goro 本人也在現場 demo 他自己怎麼一筆一劃地用 Rift 做出這些 VR 動畫。我真的好愛這部片裡的每個細節!可以跟這個小機器人在同一個空間,用各種不同角度看裡面的每個物品,連下雨都像真的跟著在淋雨一樣……想像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用這個方式學習歷史,走到各個國家、地球的核心或外太空的星球上去探索,多好!

會後我也跟 Goro 聊了幾句,當然,他非常鼓勵大家走入這個領域,因為不一定懂設計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動畫遊戲。

照片上的女孩們如果你轉動照片,原先照相時沒抓到女孩背後的畫面,3D Photo 會用機器學習猜測可能的背景顏色或圖樣的形狀。

另外,我對即將上線的 3D Photo 及 3D Memories 也很有感。特別是這位 Ocean 先生就是創造 3D Photo feature 的發明者(當然他也謙虛地說他有很多團隊成員在後面幫忙)。Ocean 的團隊正在修 bug , 比方照片上的女孩們如果你轉動照片,原先照相時沒抓到女孩背後的畫面,他們會用機器學習猜測可能的背景顏色或圖樣的形狀。他也讓我們看到由於機器還沒真的能精準猜到後面的東西,或用其他方法模擬去構圖(就糊糊一片怪怪的色塊),因此還不能上線。

這個功能未來只能開放給 iPhone7 以上有雙鏡頭的手機使用,預計幾個月內便會逐步於全球執行。儘管如此,光是這張照片已讓我夠興奮了,不斷用手指點照片,轉轉手機角度使體驗更立體與真實。

Beyond the Fence 創作者 Goro 用 Quill 軟體示範做 VR 動畫。
Codelab 除了可以做專案也會排一對一的 office hour 讓你有10分鐘問問題。

5. 善用Uber,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驚喜

我已經結婚很久了,雖然坐 Uber 時我也很愛跟司機或其他乘客聊天,但目標不是要嫁去,而是要知道矽谷人民的真實聲音(通常我會開頭先提我以前住過灣區,然後大家就會開始你一句我一句:Is the traffic still bad? How about the housing price? You moved here from New York? Wow I love New York!)。

F8 的第二天一早,我趕著去 All Women Breakfast,我這次使用了 Express Pool 的功能(基本上就是比較便宜的共乘,但要到附近路口去搭車)。上車後5分鐘內,另兩位女生上了車,我才知道他們是 Community Leaders ,昨天應邀參加了 Facebook F8 的黑客松。這次的主題是要解決社群領導使用臉書的挑戰。更讓我驚奇的是,其中一位的 Facebook Group 跟 #SheMeansBusiness 有關 — — Girls in Tech Taiwan 已經在台灣舉辦 #SheMeansBusiness 活動兩年多 — — 於是我迅速跟這位 Christina Rowe 小姐換了名片,並祝福黑客松順利,且我一定會找時間去幫她們加油。

當下午到了評審時間,我真的出現在黑客松的 War Room。Christina Rowe 她們做的專案是發行 social coins 給社群內的成員,以做為交換資源或獎勵使用。她們開發的人都整晚都沒睡,而我們台灣也有一隊參加,亦是徹夜未眠。台灣這隊做的是讓社團內回文的人可以開個 messenger chat 次團分組並直播。黑客松的評審團會分批到這些參賽團隊前,聽他們發表產品,對專案有興趣或有望得獎的,會有另一批評審再回來問第二輪。

這次我認識的兩組人馬都很優秀,Christina 的組最後拿到「社群獎」,並獲得 $3000 美金。其他所有參加黑客松的開發者也都有 $500 美金的獎勵。

Facebook F8 的黑客松,參加者都可拿到$500 美金的獎勵。

6. 除了參加 F8,每天都要去參加 meet-up 或排滿更多 coffee hour

通常出發到美國參加會議前,我會花點時間搜尋當地會有哪些科技活動或小型聚會可以參加。我個人沒有特定喜好的主題,通常都是到 meetup.com 或 eventbrite 上去搜尋科技活動。科技會議則是會參考一些過去訂閱的電子報(例如:Code Review by Women Who Code ),或是朋友轉來推薦的資訊。

這次因為 Facebook F8 跟 Google I/O 時間很近,我又要參加 Women Who Code 的 CONNECT Conf 並在其中一個 座談 擔任講者,加上在美國期間很多當地的朋友跟一些公司會約碰面或參訪機會,所以特別忙碌與充實。我跟我的社群成員們(Women Who Code Lead Croc Chang, Kelly Hung, Joannie Huang, Girls in Tech Taiwan Advisor Claire Chang 及 Eliane, Amy Pan)著實來了個矽谷參訪團的行程,特別是I/O的期間。以下是我參加的活動時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是我們第一次在舊金山的 Google Launchpad 舉辦自己的 meetup。活動上我們聊國際團隊的管理,以及社群領導們如何幫助大家連結工作機會的分享(影片原始檔在這裡)。活動從籌備到舉辦,只有三週的時間,實在很趕但也很勇敢(kudos to my team- Susana Craig and Amy Pan)。舉辦完覺得很溫馨及感恩,anything’s possible 一再地驗證在我們的經歷中。

想想我們 Taipei Women in Tech 或 WeTogether,都不是美國公司或超大社群,但對方不但提供超好的場地、有專屬人員接待報到,還有一大堆的餐點讓我們盛情難卻。他們不只派了 Director 來演講,會中也有 Google 的員工在我們致謝後跟我們說:「妳來辦活動,是我們的榮幸」。活動結束後一週,他們甚至已經在問8月何時要辦下一場,因為他們要幫我們留好空間並宣傳。

矽谷的廠房包容也成就了全球科技人的夢想

矽谷的精神是什麼,就是這些人以及他們從不同文化所萃取出的生活態度。這個開放與兼容並蓄的環境,不斷因為人才匯聚在創造並引領世界,也讓曾經生活在那裡的我深深地感到榮耀。


2018 Women Who Code Connect Conference

認識三創育成進駐團隊 — — WeTogether. co(一起網路)
聯絡WeTogether:Services@wetogether.co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科技創業週報 #115:2018 年目標,搶衛生紙之外的獨角獸神話

Rookie Fund 突破學生框架:成就校園創投的四個軟價值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