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487:從「聽指令」到「共創價值」:你真的了解 AI 嗎?

| |

本期觀點|

2025年,談論人工智慧(AI)早已不是IT部門的專利。從工程師的程式碼、行銷人的廣告文案,到客服團隊的聊天機器人,AI幾乎無所不在。但你有沒有一種感覺?我們似乎太急著讓AI「上工」,卻忘了問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我們要的,是一個聽指令的工具,還是一個能並肩作戰的夥伴?本期我們來聊聊這個許多企業正在面對的難題:如何讓AI不只「很能幹」,還能「很懂你」。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Why Most AI Projects Fail: 10 Mistakes to Avoid
這篇由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發表的文章總結了 AI 專案失敗的十大常見原因,包括目標不明確、資料不足、基礎設施缺乏等。文章強調,清晰定義問題與預期效益、建立充足資料庫,並從一開始就設計可測量的效能指標,是提升成功率的關鍵。
Why 85% of AI projects fail and how Dynatrace can save yours
Dynatrace 的部落格指出超過85%的 AI 專案失敗原因在於資料品質差、資料不完整與錯誤的資料管理方式。文章引用 Gartner 與 NewVantage 的調查,強調必須採用動態且符合 AI 要求的資料管控方法,才能保證專案可靠並有效地進入生產階段。
Superagency in the workplace: empowering people to unlock AI’s full potential(McKinsey)
麥肯錫於 2025 年初發布此報告,指出 AI 實施成功的障礙不在技術,而是「領導力與組織文化」。報告指出,雖然大多數員工已具備使用 AI 的意願,但缺乏明確的領導支持與治理機制,是導致專案失敗的核心因素。
Beyond AI Islands(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Kore.ai)
波士頓顧問 BCG 與 Kore.ai 合作發布報告指出,多數企業 AI 投資出現「無聲失敗」,專案啟動聲勢浩大但結果未能產生實質價值。原因是各單位內各自為政,未同步整合營運模式,導致 AI 請片段式效果優於整體轉型。

推薦展覽

《夢想充電計畫 × 荒島產物:潛光層》

在光無法直達的潛光層,
仍有微光持續閃耀——那是年輕設計師對世界的提問與回應。

本次展覽由三創育成基金會推動「夢想充電計畫」,攜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展出多件來自新一代設計展的入圍與獲獎作品。
透過校外策展形式,讓更多人看見設計如何回應現實,走進社會脈動。
從友善工地、動物共行、醫療照護到永續回收,每一件作品不僅展現創意,更映照出設計師對生活的深刻觀察與溫柔關照。

邀請你走進潛光層,
看見青年設計如何透過微光,照見未來。

【展出資訊】
▌地點:三創生活園區 11F LimiSpace
▌日期:2025/6/18(三)-2025/6/28(六)


.

Photo by Igor Omilaev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從「聽指令」到「共創價值」:你真的了解 AI 嗎?

AI顛覆未來10年:智慧助理崛起,一人公司成新常態!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