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設計師找白老鼠:來自澳洲的使用者測試媒合平台 Askable

| |

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UX Desinger)而言,產品開發是條漫漫長路,一個產品在問世前必須經過無數次調整與再設計,淬煉而成的結果最後才進入市場。但在上線後,使用者測試(User test)也都還是場長期抗戰。對此,業界常見的作法不外乎是外包給市調公司,但過程冗長、收費昂貴;然而若要自己跳下來製作各種問卷,往往又淪為盲目宣傳,費時費力又打不到點,找不到真正適合的訪談人。

來自澳洲布里斯本,有著「使用者測試的 Uber」(Uber for user testing )之稱的 Askable,就是要解決 UX 設計師長年面臨的困擾。Askable 透過平台服務,專門協助 UX 設計師快速找到對的人來做訪談。

創業點子:找你自己的切身之痛

Askable 的共同創辦人 Andreas Zhou,設計學院的課沒修完就退學,出來跟朋友創立網路設計公司。本身就是 UX 設計師的他,深刻了解「找不到人來做訪談」的痛苦。對他來說,以此作為 Askable 的創業主題,幫助到的並不只是他自己,還包括整個產業。

這個想法很快的就得到驗證。創辦 Askable 時,Andreas 跟共同創辦人 John Goleby 剛好因為其他專案加入了一間育成中心,根據該育成中心的政策,每人一週能有一天的時間自由運用,拿來做其他與專案無關但自己喜歡的事物。Andreas 碰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說服育成中心的其他夥伴「犧牲」他們唯一的自由工作天,來加入打造 Askable 的行列。結果最後願意加入的仍是一群同樣有切身之痛的 UX 設計師。這樣的結果也初步證實了「找不到對的人」是 UX 設計師們共同最大的痛,而且急需解方。

找夥伴的經驗讓 Andreas 再次了解到,創業題目的設定不只是要解決某個的問題,最好是能解決與你切身相關的問題。因為你自己就身處這個產業,對於懸而未解的「痛點」(Pain point)具體所影響的層面與人事物,都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跟理解,如此一來能省掉許多前期的研究工作,很快的進入到「該怎麼解決問題」的階段,也不用擔心因為對痛點有錯誤理解導致後續開發出的產品走偏。

例如,找願意接受訪談的人有時並不困難,因為只要願意給錢,就足以吸引一堆想賺外快的人,關鍵反而是這些參與受訪的人符不符合設計師需求。因此,真正的市場需求測試落在 UX 設計師這端。所以 Askable 在 2017 年 7 月上線後,選擇先以自己人脈能觸及的 UX 設計師圈子作為第一個測試水溫的市場,並設定在三個月內發展出 100 名付費用戶的目標。

在成功協助一家 UX 工作室找足他們需要的使用者訪談名單後,Askable 團隊透過 Hunter.io 擴充套件在 LinkedIn 上掃描與篩選更多的 UX 設計師公司與工作室來進行陌生開發,將觸角伸至熟人圈以外的 UX 社群。初期電子郵件獲得了尚可的迴響:雖然僅得 50% 的回信率,但其中 80% 抱持正面態度。Andreas 認為這可歸功於大家同為 UX 設計師,彼此理解需求,也相互同情。

由於必須支付參與訪談的人「車馬費」才能確保找到人,所以 Askbale 從創辦之初就必須向客戶(UX 設計師)收費。圖/截自 Askable 官網

在尋找參與者上,Askable 選擇在澳洲一個廣告佈告欄網站 Gumtree 上刊登免費廣告,引導使用者填寫 Typeform 問卷。經條件篩選出符合訪談資格的參加者後,名單會被倒進 Google 試算表,同步備份給客戶以便追蹤進度。此時 Askable 會用 Twillo 發送訊息給參加者預約訪談時間,之後再寄送提醒訊息,三天之訪談者就會登門拜訪。在結束訪談後,以 PayPal 或是電子禮物卡(e-giftcard)的方式匯款給參加者。

由於必須支付參與訪談的人「車馬費」才能確保找到人,所以 Askbale 從創辦之初就必須向客戶(UX 設計師)收費。Askable 目前收費方式頗多元,分成「隨用付費」( Pay as you go )跟 「點數充值」( Buy bulk credit)隨用付費的模式,是收取 $75澳幣/一個訪談者的手續費,但不包含支費給訪談者的車馬費;這個方案讓客戶有更多彈性依需求自行決定要支付多少車馬費。點數充值的方案則包含車馬費,一次購買越多點數,換算下來一個訪談者的費用就會越低。

Andreas 對他們的收費價格頗有信心,同為 UX 設計師出身所以了解市場行情,普遍而言一般市調公司的收取的費用高達 US$250/一個訪談者,所以在評估過其他成本後,定出了他們認為相當具優勢跟競爭力的價格。根據業者所提供的數字,上線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Askable 就在 2018 年的 2 月創造 US$31,000 的營收;同年的 5 月因為推出點數購買,營收大幅增長至 US$75,000,也同時為他們延攬到規模更大的企業客戶,例如澳洲大型連鎖賣場 Coles 跟 Woolworths,甚至連去年進軍澳洲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也都是他們的客戶。

創業一年,Andreas 認為最寶貴的經驗就是學會專注解決「與自身相關」的問題。過去在育成中心他曾經參與過超過 50 件產品的專案,不少最終都達不到「產品市場契合度」(Product/market fit)。大家往往因為目標不明確、動機不明確,手上事情太發散,找不到真正驅動產品發展與成長的力量。

因此,他認為找到「痛點」真正的優勢並只不在於找到市場需求,而是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方向,為何而奮鬥,更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同時,「過來人」的經驗也會讓你在推銷產品時更具說服力、更真誠、更貼近事實。

▌參考資料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數位時代如何清理你的數位足跡:Scrubber 小工具,一鍵洗刷人生「黑歷史」

Trello 產品故事:誰說一定要當獨角獸?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