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最近編輯跟隨著編輯 Maxine 的腳步,開始學習程式語言 Python。不知道有沒有讀者也正在學 Python 的?還是有精通 Python 的強者讀者,都歡迎來信跟編輯交流~或者有什麼必讀的書單或網路資源,都歡迎推薦給編輯喔。 P.S. 本週編輯最期待(沒有之一)的事情,就是傳奇製作人小島秀夫的新遊戲《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終於要發售啦。不知道有多少讀者跟編輯一樣,想趕快玩到這款外送員模擬器(誤)呢? by Matt 🎮 |
[中] 新世代 Twitter 會是什麼樣子?開源、去中心化的 Mastodon 或許是答案 你想回到 Twitter、Facebook 沒有廣告的時候嗎?開源、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 Mastodon 正在挑戰這件事,創辦人羅科奇透過訂閱集資平台 Patreon 一個月有 5,000 美元固定收入讓他能全職投入。 雖然 Mastodon 要取代 Twitter 還有一段路要走,但至少提供了下個世代的社群平台一個新的想像。 |
[中] ihower/Kent Beck 的四個簡單程式設計原則 不知道各位工程師讀者,認為怎樣才算是好的程式設計呢?而在 SOLID、KISS、YAGNI、GRASP 各種程式設計的原則中,你又是屬於哪一派的呢? 「好設計應該是演進(grow)出來的,我首先在乎的反而是有沒有留下可用的測試和清楚好讀的程式,這樣才可以留下(後人)改進的機會。」本文作者 ihower 認為,與其爭辯什麼是好的原則,不如先關注程式的結果。 而他也從 Kent Beck 在《eXtreme Programming》所列出的四條極簡程式設計原則(Xp Simplicity Rules)與個人的工作經驗出發,聊聊他喜歡這四條法則的原因。 |
[英] 給開發者、創業者:4 步驟教你成功用 UI 呈現創業點子 開發者與創業者常常腦中充滿許多創業點子,但有時候卻卡在不知道怎麼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爲實用且清晰的 UI/UX 設計介面。導致使用者在使用新產品的時候,反而因為不良的設計產生新的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本文作者 Simon McCade 有著協助 SaaS 公司設計服務的豐富經驗,他在本文中透過四個簡單的步驟並提供完整的工具列表,帶領沒有設計基礎的開發者與創業家,一步步將創業概念落實為實際的介面。藉由這過程,也進而深思產品所要傳達的真正價值與解決的問題為何。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29:你會寫「筆記的筆記」嗎?談資訊整理心法 你如何整理各種資訊?你會為自己的筆記編輯目錄嗎?這次我們邀請到特別來賓、三創育成基金會駐點創業家林宜儒(Lawrence)來跟大家分享他整理資訊方法在不同時期的演進,以及過程中所做的思考。 雖然每個人習慣的方法不同,適用的情境也不相同,Lawrence 分享的做法未必就是你的最佳解,但他在摸索整理資訊的過程中所做的思考,或許非常值得你借鏡。 |
[中] Sunny/我們的團隊到底怎麼了?運用 Spotify 健檢模型,找出團隊的痛點 當一個團隊出現持續性的延遲產出,作為 PM 或是團隊的領導者,你怎麼解決這件事?這篇文章的作者分享自己運用 Spotify 「小組健檢調查模型」後的一些操作心得並歸納重點,譬如:要讓參與的每個人感受到意見被重視、針對小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等。也提到不是所有決定都可以滿足所有人,所以必須要透過溝通讓大家明白,雖然是不得不做的調整卻能有效提升專案效率。 |
[英] 從個人專案到最熱門的程式語言之一,Python 之父談三十年來的演進史 根據 StackOverFlow 的統計,Python 是近年來竄升速度最快的程式語言。本文訪問到日前從 Dropbox 退休的 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介紹他如何因為既有程式語言的不足,而決定在工作之餘開發出一個兼具易讀性與效能的新程式語言 Python。 此外,Rossum 也分享 Python 是怎麼從沒沒無名的程式語言,逐步進化為將吞噬世界的蟒蛇?還有他認為 Python 之所以會受那麼多工程師喜愛的原因。 而對於 Python 3.0 推出後,在 Python 社群所引起的爭議,他也有在文中提出他的看法。文末也訪問到幾位長期投入 Python 社群的重要人士聊聊他們覺得 Python 的未來會怎麼發展。 |
[英] 在網路剛萌芽的 1969 年,程式設計師都在做什麼? 在上週週報的引言中,編輯有聊到網際網路才剛剛度過它的 50 歲生日。而本期的週報要再來懷古一下,推薦一篇工程師 Emil Ernerfeldt 訪問他的工程師母親,如何在程式設計一行還未成主流的 1960 年代,就下定決心加入瑞典國鐵(Swedish state railway)擔任程式設計師。 文中分享到他們當初到 IBM 受訓的過程(當然不可能人人有電腦);如何透過只有 80 列的打孔卡(Punched Card)寫一整盒的程式碼,再花上一整天等待程式測試完成;而當時用電腦處理的任務有哪些?文內還附上一些當時遺留下來的物品,像是組合語言的對照表、印著程式測試結果(與錯誤碼的)的電腦報表紙等。編輯在讀完之後,也對 50 年前的程式設計有蠻具體的認識~ |
[podcast] 從滑雪少年到電商平台創辦人,Shopify CEO 的創業故事 由 NPR 策畫的《How I Built This with Guy Raz》,是一檔專訪創新者與創業家的 podcast 節目,每集內容都會請他們回溯自己的創業歷程,以及從過程中學到的教訓或經驗,與有志於創業的聽眾分享。 而編輯要推薦的這集,是專訪電子商務平台 Shopify 的 CEO Tobias Lütke。聽他自述如何從一名熱愛單板滑雪(Snow Board)的少年,不僅為愛闖天涯從德國來到加拿大,也因為對單板滑學的熱愛創立線上商城,進而 pivot 成有上百萬間商家使用的電子商務平台。 而訪談中他提到的兩個重點,編輯也想先提出來,給想要收聽節目的讀者參考:第一,是他討論技術出身的自己,如何從最開始的極度不適應,到成為稱職的 CEO(甚至某年被媒體選為年度最佳 CEO。)第二,是他討論看似災難性的 2008 金融海嘯,如何成為 Shopify 的轉捩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