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46:工程師正在逃離矽谷|20 分鐘 PM 面試題:你會怎麼改善一個水壺?|那些科技新聞怎麼寫出來的?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我是編輯天心,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長得很像 Google Docs 的通訊軟體「Muze」。Muze 改變了過去我們習慣一條一條輸入訊息的聊天方式,它只有一個空白的介面,讓你跟朋友可以隨意輸入文字、放貼圖或畫插畫。

我想到過去有一篇文章,談到年輕人喜歡的通訊軟體已經不是 Whatsapp、LINE 而是 Google Docs,Muze 似乎實現了這樣的概念。目前 Muze 僅提供 iOS 版本下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邀請身邊的朋友一起試用看看喔。

By 天心
[Podcast] 星箭廣播 EP69|科技記者在忙什麼?那些新聞怎麼寫出來的?

相信《星箭廣播》的聽眾們經常會閱讀科技新聞,這些新聞是怎麼來的?本集節目邀請科技網站 Inside 資深編輯鍾效京(Chris)來跟大家聊聊科技記者的工作。就像過往的節目,我們喜歡在一開始先把「科技新聞」的範圍先界定一下,Chris 會大致說明科技媒體的分類,接著就會跟大家分享科技記者的一天是怎麼過的,科技新聞又是如何產出。

本集的話題包含:Chris 身為科技記者都去哪裡讀科技新聞?怎麼決定要寫哪些題目?Inside 的報導有哪些類型?科技公司或新創公司要怎麼引起媒體注意(好吧這題有點玩笑成分XD)?以及聽眾們可能很好奇的:Inside 怎麼決定文章的標題?
[英] 20 分鐘 PM 面試題:你會怎麼改善一個水壺?

(這是讀者推薦的一系列推文)「你有個水壺吧,來,告訴我你會怎麼改善它。」這是 Shopify 產品副總裁 Kaz Nejatian 的萬用面試題,通常 20 分鐘之內就能判斷出應徵者的實力。如果一開始就暢談解決方案,那將是「悲劇性的失敗」。有些人的回答是從分析「終端使用者」的類型開始,例如要怎樣為運動員、辦公室職員設計水壺,但這也不是最好的答案。

Kaz Nejatian 解釋,最優秀的應徵者,首先會先區分水壺的五種主要關係人(1. 真正使用水壺喝水的人 2. 消費者 3. 物流商 4. 販售商 5. 製造商),接著討論這些角色使用水壺的任務,並且權衡他們彼此的關係,最後才提出實際的改善方案。不過在這個推特討論串中,也有人認為,「分析實際上的使用角色」可能會扼殺創造力,反而侷限了找出創意型人才的機會。不知道各位讀者會怎麼思考這個面試題呢?
[Podcast] 印度、TikTok 和美國

本集節目分成兩部分,知名科技部落客 Ben Thompson 跟另一位主持人 James Allworth 先討論了前一段時間很熱門的投資案:印度電信公司 Jio——Facebook、Google、Qualcomm、Intel 以及其他一票機構投資人在短短幾個月注資超過 150 億美元,為什麼他們這麼想投資一家「電信公司」?Jio 特別在哪裡?

在節目的第二部分,兩位主持人則是討論最近新聞很多的 TikTok(節目上架時間是 7 月 10 日),範圍從 TikTok 與其他社群、影音內容產品的比較、中國政府的管制,以及美國政府應該要「禁」TikTok 嗎?兩人在節目中很詳細地拆解了 TikTok 這個 app 的本質、TikTok 與 Instagram、YouTube 有何不同?
[中] 鱸魚/美國夢2.0版:逃離舊金山⋯⋯但金仍然可以繼續淘

拜疫情與遠距工作所賜,在矽谷科技公司任職工程師的作者發現,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同事、同業開始「逃離」矽谷,不僅蛋黃區的房租與房價雙雙下跌 16% 與 6%,甚至舊金山待售空屋數比起去年同期高出 96%(全美第一),在數字面上也證實了這個趨勢。不過作者也強調,「疫情強迫的遠端工作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者在文章中解釋,原本舊金山這個都市就面臨各種問題:物價高漲、金融區街頭的毒品與糞便問題(對,糞便問題,而且是人類的)⋯⋯ 就連甲骨文這樣的公司都將年度大會移出舊金山(過去 Apple、Google 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也在舊金山舉行,但也在幾年前就換地方了)。他指出,原本因為工作關係,必須住在舊金山附近,但現在因為遠距工作的關係,可以直接搬到矽谷外圍,甚至作者本人與同事還到距離矽谷四小時車程、滑雪勝地太浩湖(Lake Tahoe)租房子實驗遠距工作。作者因此得到一個結論:過去大家因為工作「不得不」住在矽谷,以後就不必了,而且還可以用差不多的薪水過上更好的生活。「舊金山仍舊會是一個淘金城市,只是人不必在那裡。」
[中]Peter Su/ 產品經理加入團隊的正確姿勢

產品經理新加入團隊時沒有說明書可以參照,但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團隊?本篇作者 Peter Su 在 Facebook 擔任 PM,提到大多數人剛加入新團隊時可能找不到重心,甚至一開始就著手改善原本的開發流程。他分享自己如何透過「 人(people)優先 — 產品(product)次之 — 流程(process)最後」了解團隊、產品理解與開發流程的狀況等。

他提到自己在 people 階段會先在前兩週跟最重要的團隊同事溝通;在 product 階段則會根據團隊對產品的理解來設定目標;最後在 process 階段才是改善流程,透過這三個階段評估自己跟團隊狀況,找到加入團隊的最佳姿勢。
[英] Open AI CEO、前 YC 總裁 Sam Altman 談「生產力」

Sam Altman 19 歲時就創辦公司,後來以 4,300 萬美元價格被收購,33 歲時被 Paul Graham 推薦為 Y Combinator 的總裁,也接著成為 Elon Musck 創辦的 Open AI CEO。大家很好奇他如何管理時間、達到許多目標?他在 2018 年時寫下這篇文章,聊聊他如何保持高度的生產力,除了談到時間管理,他甚至提到如何調整睡眠品質、飲食習慣及開會時間等。

Sam Altman 分享了自己管理時間的方法,他提到許多人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怎麼管理,卻忽略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而他其實沒有什麼特別訣竅,就是將待辦事項用實體筆記本記下,重要的事情則再另外標記。最後他也提到自己過去不想花大錢買品質好的床墊,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很蠢,他甚至在內文中推薦了自己喜歡的床墊。


.

Previous

《星箭廣播》70 集——「阿希英文」特輯 2:關於創投的英文術語

只露臉的視訊軟體 Around:能降噪、抗回音,為下個世代的工作模式而生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