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讀者: 蘋果 2020 秋季發佈會這次推出四款 5G iPhone,有號稱全球最輕薄的 5G iPhone「iPhone 12 mini」以及要價 999 美元的「iPhone 12 Pro Max」,雖然台灣 5G 服務還在逐步建設中,有讀者決定這次要購入 iPhone 嗎?另外在第 77 集《星箭廣播》中 Maxine 分享了她使用 Notion 後發現用不習慣,編輯也想到過去也試用過許多代辦事項的 app,後來發現還是筆記本最好用,歡迎大家也可以跟我們分享使用 app 或產品覺得不適合的經驗 by 天心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77 | 「不適合我們的科技」特輯 2:Notion 不是我們的菜 如果大家有看標題就會知道我們在節目一開始賣關子失敗了,本集《星箭廣播》 Titan 跟 Maxine 要繼續跟大家聊「不適合我們的」科技產品:作為物聯網應用之一的「智慧家居」以及近年很熱門的生產力工具 Notion。 節目一開始 Titan 會先跟大家聊幾個物聯網產品:智慧插座、智慧開關與一款智慧家電控制器,除了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Titan 也會跟大家說為何他認為這些大多還是屬於「不適合」的科技產品,此外他還會談到一個最近新發現的 DIY 專案。而 Maxine 則是要來跟大家聊聊 Notion——我們在第 37 集〈從過去找未來:Notion 的工具設計哲學〉有跟大家提到 Notion 是一個企圖成為「the all-in-one workspace」的產品,但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理念導致 Maxine 用不慣 Notion。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你的 Notion 使用心得。 |
[英] 在 Stripe 工作四年後,我的心得:這裡的團隊動作比其他大多數公司還快 Paul Graham 近日在 Twitter 提到:「 Stripe 是下一個 Google。 」那在這間公司工作是什麼感覺呢?Stripe 其實幾年前就超前部署了遠距工作,本文作者 Patrick McKenzie 住在日本進入 Stripe 工作已經四年。他主要負責三大類工作內容,包括專案規劃執行、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以及一些實驗性專案等。 但 Stripe 近年高速成長下,作者觀察到個人職涯規劃與原先的貢獻形式,都隨之產生質變。他曾花了一個月為創業家們寫了三萬字的指南,但從這類外顯、客戶看得見的價值創造,轉為內部文化的建立,像是寫下新產品定位回饋、協助同事思考職涯目標等文件。Patrick McKenzie 也看到 Stripe 與其他 SaaS 公司的不同之處,並解釋為何身兼數間軟體公司創業家的他,選擇近幾年要繼續留在 Stripe 當員工。(作者四年前寫過決定加入 Stripe 的考量、以及任職兩年後的分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文內找到連結搭配閱讀。) |
[英] 如何寫出好讀的技術文件 怎麼撰寫一篇好懂、好讀的技術文件?本文作者 Sandy Maguire 提到大部分撰寫技術相關文件對初學者或是一般讀者來說比較難閱讀,辛苦整理好的資訊卻乏人問津,因此他分享了三個怎麼寫好技術相關文章的要訣。 Sandy Maguire 提到大部分的撰寫者其實並非把「易讀性」擺在第一位,因此他建議撰寫時對論述的每個主題都有強烈的動機,並解釋技術背後的原因,而非單純介紹如何使用而已否則只會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另外他也建議撰寫時把強而有力的論點放在前言位置吸引讀者想要繼續讀下去。 |
[英] 《紐約時報》的機器學習實作案例:教電腦讀「圖說」 (本文為讀者推薦文章)擁有 169 年歷史的《紐約時報》坐擁龐大的照片資料庫,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但也由於歷史因素,許多照片來源不一,遑論完整的後設資料(metadata),唯一稱得上資料的只有「圖說」(說明圖片內容的文字),對於檢索並不友善,經常出現檢索意圖與結果雞同鴨講的情況。《紐約時報》技術團隊分享了他們如何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教電腦一步一步讀懂人類文法,建立精確度更高的檢索系統。 雖然圖說對人類來說已經是相對精練的內容,但對機器來說並非「結構化資料」,因此必須教電腦將圖說依照詞性、相關性拆分,並且建立標籤(tags),從而建立精確度較高的檢索系統。舉例來說,經過訓練之後,電腦可以推敲「大批記者在白宮玫瑰園圍繞川普提問」(按:此為讀者自行舉例,非文中案例)的主語應該是「大批記者」,發生地點在「白宮玫瑰園」,而「川普」權重很低,甚至可能根本不在畫面裡。因此編輯在查找有關「川普」的新聞照片時,這類圖片就比較不會「霸佔」結果。(關於後設資料(metadata),可以收聽《星箭廣播》第 29 集〈你會寫「筆記的筆記」嗎?談資訊整理心法〉。) |
[Podcast] 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Reed Hoffman 談新創該如何 pivot? Reid Hoffman 在 Greylock Partners 的 podcast 中談企業怎麼 pivot,同時也整理成一篇文章分析什麼樣的原因適合 pivot,以及怎麼說服公司內部的人也一起參與。Reed Hoffman 提到那些成功在達到規模化的新創為了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 願意「早一點失敗」,並比競爭對手更快修正方向或是 pivot。 Reed Hoffman 也在內文中提到 PayPal pivot 的過程,他擔任 PayPal 董事會成員時跟兩位創辦人 Peter Thiel 和 Max Levchin 在十個月內經歷了五次的 pivot。一開始他們想開發支援金流的 app,但內部評估的結果是「需要三年的時間」,後來他們改為做出 PDA 的 app,而最後一次 pivot 則是他們決定打造給企業的商業模式,也讓 PayPal 成長為如今市值 2 千億美元的公司。 他提到通常新創公司的成員多偏向通才,也願意做許多事情,發展稍有規模的公司成員則比較偏向專才,有特定領域的知識因此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公司經營方針的改變,Reed Hoffman 則認為不願意改變的員工就算留下來也會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公司有重大的 pivot 決策時,組織的人員變動有時也不可避免。 《Star Rocket 科技創業週報》的 Podcast 推薦播放列表 |
[中] 神Q超人/你應該要嘗試的 WDL(Writing-Drive Learn,寫作驅動學習) 不知道要寫什麼、怕寫太淺、都有人寫過、太花時間,或怕誤人子弟…這些應該說中了 99% 工程師的寫作推力吧?作者神 Q 超人是 82 年次的工程師,持續寫技術文章快三年,他分享為何會走上技術寫作之路,以及過程中發現的優點,讓他強力推薦 Writing-Drive Learn(寫作驅動學習)。然而作者也理解,寫文章就像做 Side Project ,雖然知道能學到很多,但總有原因會拖後腿。神 Q 超人歸納出上述推力,分別提出他的看法,其實也是幫你打敗這些「心魔」。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Paul Felberbauer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