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03:蘋果員工串連的武器——Slack

| |

Hi 讀者,

我們之前曾介紹復古夏日派對音樂軟體 Poolside FM(現已改名 Poolsuite),最近看到另外一個有趣的網站 Poolside AM,它復刻了 Windows 95 介面跟開機畫面,抵達桌面後,一樣有讓人心情愉悅的音樂,還有小畫家跟 IE 可以玩,點擊桌面上寫著「我不是病毒」的 exe 檔,重溫一發不可收拾的警告視窗跟藍色當機畫面。是一個藏了很多彩蛋的網頁作品。記得要開聲音更有感喔 🦕

lily


.

[Podcast] 星箭廣播 EP125 | 命運總是會考驗你有沒有備份電腦資料

你上次備份電腦裡的資料是什麼時候?一天前?上個月?還是去年?這次《星箭廣播》邀請國內軟體公司 I³D Technology 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 Sam 來聊聊「備份」這件事,我們會聚焦個人電腦資料備份,Sam 先會談談資料備份的概念,接著分享幾個悲慘故事:工程師寫好的原始碼、上班族整理的財會資料等等,都因為沒有備份而消失。

除了分享自己的備份策略,Sam 也會在節目中談到幾個他分別在 Mac 與 PC 上使用的備份軟體,除了系統內建的工具之外,有的是完全雲端備份,有的則是可以結合 Dropbox、Google Drive 或是 OneDrive 等雲端空間,又或者是與外接硬碟搭配的軟體。最後 Titan 會請 Sam 回答一個問題:有沒有懶人備份法?(Sam 也是《星箭廣播》 34 集〈在台灣接全球的軟體開發案是怎麼一回事?〉的來賓,對該議題有興趣的聽眾別錯過了。)

[英] 蘋果員工串連反對回公司上班的武器——Slack

不若 Google、Facebook 常有員工表達政治主張或向媒體揭秘,蘋果員工似乎相對低調安靜,不過最近事情有了改變,幾千名員工集結,反對雇用前 Facebook 主管 Antonio Garcia Martinez 接手廣告業務,接著針對老闆 Tim Cook「重返辦公室」的政策表達反彈。科技媒體 The Verge 總編輯 Nilay Patel 與資深記者 Zoë Schiffer,從促成蘋果員工發聲的關鍵——溝通協作平台 Slack 切入,談論了蘋果的工作文化黑暗面。

過去,蘋果慣以自家簡訊 app iMessage 溝通,基層員工很難橫向聯繫;但從去年因疫情而起、強制在家工作後,高層也不得不引進 Slack,而這反倒成為蘋果員工「線上群聚」、串連連署訊息的有效管道,但在這些事件陸續發生後,蘋果限制了員工成立頻道(channel)的權限。節目內容還討論了其他原本罕為人知的工作流程,例如蘋果員工被迫使用個人帳號註冊 iCloud,導致公私資訊混雜,以及其他「有毒(toxic)」現象。


[英] 2013 vs. 2021,一名創業者對 SaaS 生態的 7 點觀察

2013 年時獨立的 SaaS 上市公司只有 Salesforce、ServiceNow 與 Workday 三家市值超過 100 億美元,但截至 2021 年 9 月已經有 47 家,其中六家甚至超過 1,000 億美元。本文作者 Pavi Parikh 在 2013 年共同創辦提供產品分析工具的 SaaS 公司 Heap,2020 年時公司已經成長到 200 人、ARR 達八位數(美元)。2021 年他又創辦另一家 SaaS 公司 Airplane,讓開發者可以快速開發企業內部工具。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將 2013 年與 2021 年的 SaaS 創業生態做了一番比對,提出了七點觀察。

例如,SaaS 新創成長的速度變得更快了。先前被 a16z 投資的活動科技(event tech)公司 Hopin,從成立到 ARR 7,000 萬美元只花了兩年,八年前他從來沒聽過這種成長速度;2013 年時,Dropbox 或 GitHub 這樣的公司在運作上更像一家消費性科技公司而非 SaaS 公司,如今大家更熟悉 SaaS 模式;客戶也比以往更了解 SaaS 新創,Pavi Parikh 説當年有家傳統零售公司對於採用 Heap 有疑慮,因為 Heap 使用零售巨頭 Amazon 旗下的 AWS。而隨著提供各種服務的 SaaS 公司越來越多,加上近年來膨脹的種子輪資金,新創公司可以用金錢換取時間,將非核心工作交給這些 SaaS 公司來完成,進而更加專注。


[中] Shandy Tsai/從產品思維看美國疫苗預約流程,台灣能學習什麼?

大家應該最近都陸續打完疫苗啦💉等待第二劑時不妨看看資深設計師 Shandy 七月底返美體驗施打疫苗的流程後透過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分析值得借鏡的地方。

作者點出台美基本條件差異下仍能學習的三大架構。包括如何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插圖讓流程更親切友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標題,用文字敘述細節保持畫面簡潔聚焦);怎麼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程序,降低使用者負擔(例如讓註冊第一劑的人直接預約第二劑的時間,這也是作者認爲最直覺、最細心的;或提供多樣提醒預約的工具,像是加入行事曆、email 和簡訊);如何透過給予使用者「足夠」的資訊產生信任與安心感?(例如幫助產品迭代的注射疫苗後研究調查)

🧠 最後,你也可以和作者一起 brainstorm 如何結合台灣健保優點,設計出一個有好 UX 的疫苗分配系統。


[英] 為什麼給開發者看的「錯誤訊息」也要考慮 SEO?

在 Temporal 從事開發者體驗的 Shawn Wang,提供了幾個「錯誤訊息」的撰寫指南。跟任何溝通原則一樣,錯誤訊息的設計應該優先思考訊息傳遞的對象:確保外部開發者能夠讀懂,而不是內部的維護者,內容盡可能包含錯誤類型、原因,以及參考資料。另外,他還提到錯誤訊息最好也要考慮 SEO,因為開發者不一定會乖乖到官方文件對照,而是會直接丟到搜尋引擎查找。文中提供了一好一壞的「錯誤訊息」範例,相信開發者都會心有戚戚~


[英] 資深科技記者單飛週年誠實說:付費轉換率 5%,比我預期低

Casey Newton 去年拋開 20 年資深科技記者身分,在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獨立創辦付費訂閱制媒體《Platformer》,每週發報四天,採取月費 10 美金或年費 100 美金的定價策略。前幾天他開誠布公,分享了自己一年來的關鍵數據與經營心得:成立初期就吸引了 2.4 萬訂閱者,一年後總訂閱者近 5 萬;實際付費的轉換率維持在 5%,比他預期的 10% 還低;每月付費訂閱者流失率約有 3-4%。

(編輯按了一下計算機,如果以每月轉換率 5% 換算,目前《Platformer》付費訂閱者約為 2500 位。依照 Substack 作者獲取 90% 的分潤模式計算,這份電子報為他帶來的年收入大約為 140 萬台幣。)

雖然這段期間他訪問了很多矽谷領袖人物,像是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Snap CEO Evan Spiegel,不過這些「大咖專訪」幾乎沒產生任何實質轉換。此外,儘管他的文章或電子報經常被 Substack 平台或其他部落格推薦,但 85% 的讀者成長引擎來自 Twitter。他也提到自己與另外幾名「單飛記者」在 Discord 成立的付費讀者獨家社群,互動也未如預期熱絡。儘管有許多與想像不同的地方,Casey Newton 的行文還是充滿樂觀,單飛後的自由、靈活、獨立與尊嚴過去在媒體組織內都難以企及的品質。如果你對訂閱制、寫作、新聞有價、一人公司等議題有興趣,Casey Newton 的經驗非常值得一讀!

🎤 延伸閱讀:明星記者單飛中:值得科技人訂閱的六份 Substack 電子報


[中] Page Chang/Product Design 心法系列 – 何謂 Data-Driven Design

因為 Whoscall 產品特性,設計師也被訓練要用數據思考,所以作者分享團隊數據驅動設計(Data-Driven Design)的思考框架,說明這麼多數據該怎麼看、怎麼找,並提醒數據驅動有時候會很危險。他舉自己以前犯過的常見錯誤為例:X 功能準備上線,需要了解使用者的使用狀況準備後續規劃,於是決定來觀察點擊率——這個問題出在哪?

除了有明確框架觀測數據,作者提到,需求出現時團隊也會先定義重點指標,再探索有哪些機會或問題領域可嘗試,最後產生設計假設。如果沒共識或想實驗多個設計假設,接著會進行 A/B Testing——這部分又有哪些眉角該注意,避免產生很多爛屁股?(以及,遇到「五五波」怎麼辦?)

📖作者也推薦《Designing with Data|善用數據幫你打造好設計》這本書,很適合作為數據驅動入門⚡️


[中] 愷開/Tech Lead 守則 1 — 深入基層

在福岡工作的前端工程師愷開之前寫下週報也推薦過的〈成為 Tech Lead 的一些感想〉,前陣子他再度分享當 Tech Lead 這一年來的學習,希望給煩惱 Tech Lead 該做什麼好的讀者一些靈感,也幫助 Tech Lead 在遇到新專案、新需求或團隊出現瓶頸時,如何有效運用現有資源解決問題🌟

作者認為,除了了解程式碼本身,Tech Lead 更重要的是必須通盤了解整個專案和開發人員遇到的難題,包括專案用了哪些框架、技術和重要的業務邏輯。另外,掌握程式碼是如何被部署的,對推動各種流程改進也相當有幫助。還有了解各方需求、相信對方的問題是問題,也能降低專案合作上的衝突。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rishi on Unsplash

Previous

《星箭廣播》126 集——你有資訊焦慮嗎?看看科技編輯怎麼對付它(ft.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滲透各大網站,插畫風格「Corporate Memphis」描繪出科技烏托邦幻象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