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55:YC 創辦人:創業路上遇到的疑難雜症都很像,但沒有公式可以解答

| |

哈囉讀者,

Museum of Engander 這間網路博物館,保存瀕臨絕種的電子機械音效,像是 NOKIA 鈴聲、電視雜音、印表機、電子雞、卡帶聲等等,數據機當然也在列,一秒勾起懷舊感。編輯把總共 33 種聲音全部同時點開,在耳機裡同時轟炸,有股難以言喻的爽快舒暢! 💥💥💥

博物館的創作者 Brendan Chilcutt 是在 2012 創造出這個精巧的網站,他矢志當機械裝置聲音保育員,盡可能收集所有機械聲音,可惜似乎消聲匿跡,但網站還是非常值得一逛 👾

lily


.

[英] 向上管理苦手必讀,搞定主管的行動方案

相信許多上班族最苦惱的一件事就是怎麼應付「主管」吧?其實主管是有方法管理的!作者 Brie Wolfson 分享了非常實用的主管征服心法。

首先要認清,管理者也是形形色色,有著不同的個性特質,要管理主管,第一步就是要徹底了解他這個人。作者提供了好幾種判讀方式:你的主管比較喜歡成就人,還是成就大事?他是宛如匠人般的專注細節,還是比起結果品質更注重效率流程?他在跟下屬的合作上,是喜歡團隊共享光耀,還是自己獨攬英雄光環?

上述這些特質都不是非黑即白,大多數人可能落在光譜中間,也許需要多點嘗試,而若你的主管個性鮮明,剛好落在其中一端,那事情可能還更簡單好辦,作者分別提供了許多具體的行動清單,讓你明天就能用來實驗,管理自己的主管,讓自己在工作上更能得心應手,充分發揮。

[英] 地球上最後一個賣 3.5 磁碟片的人

荷蘭一間出版商找到至今仍在經營 3.5 磁片生意的 Tom Persky,跟他聊了磁片的前世今生,身為稅務律師的他經營磁片的來龍去脈,當然,還有一些感人的故事。

Tom Persky 解釋自己仍在做這門生意的原因,別有意思:「我不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我只是跟隨客戶的需求而已。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到現在還在做磁片生意,我只能說,因為我不曉得自己可以退出這個產業。世界上其他人都在展望未來,磁片是個幾乎已經死亡的產業。但我已經買了這麼多磁片,我想我會保留這個收入來源,我堅持不懈,沒有什麼擴張或改變的計畫。不過,因為磁片的產品提供商下降的更猛烈。如果你觀察市場曲線,市占率佔上風的那一間,就是我。」

文中當然也有提到,究竟是誰,到現在還需要磁片這種東西?讀者不妨猜猜看,再閱讀這篇文章找解答(提示:✈️ 🏥 👘)

Sentry:協助開發者管理程式錯誤,讓信箱不再被「系統異常通知」塞爆

▶ ▶ 精彩好文回顧

開發者的最大夢魘,莫過於當程式發佈之後,收到使用者或者系統回報回來的各種程式錯誤,卻找不到足夠的脈絡去判斷到底是怎樣的使用情境,或是哪一段程式碼導致程式異常。那你一定要知道這款百萬開發者都愛用的程式錯誤監控服務 Sentry:它可以依照專案與錯誤類型整理分組,避免你的信箱被淹沒!
[英] Y Combinator 創辦人:創業的疑難雜症都很像,但沒有公式可以解答
矽谷育成中心 Y Combinator 共同創辦人 Paul Graham 在這篇文章中談到,自己常會問申請進駐 YC 的創業者一個問題: 「你從使用者身上學到了哪些事情?」這篇文章,他以同樣的問題問自己「從輔導過的新創公司學到什麼樣的事情?」

他發現,無論創業主題是什麼,每間公司遇到的問題都大同小異,「如果你已經接觸超過 100 間公司,不會有什麼疑難雜症是你沒聽過的。」不過,儘管這些問題大同小異,但他強調,沒有沒有什麼自動化的解答,也不能簡單化約成一個公式,每間公司都很獨特,還是要有個別的引導者指路。有時候創業者搞不清楚問題的嚴重程度,有時候,創業者連問題究竟是什麼都不清楚。「如果這個產品不是你做的,你還會用它嗎?」他提問的多數創辦人,總是思考了一下,然後說「不會」。他對自家「使用者」還有哪些細膩的觀察、又,他自己如何定義 YC?來看看這篇文章。

[中] 如何設計一場好訪談?從業務、媒體小編、立委助理到產品經理,我學到的訪談策略與技巧

作者 Anne Hsiao 工作經歷豐富,從事過業務、媒體小編、立委助理跟產品經理,每份工作都得跟人大量溝通,她在這篇文章分享了訪談的訣竅,從訪談前的設計、訪談中的話題掌握,到訪談後整理資料都涵蓋在內。

作者認為,訪談的事前準備非常重要,訪談目標、預期產出結果、希望塑造的氛圍跟希望得到的資訊都要事先定義好,看似閒聊的訪談是先經過精密設計的。文中最有趣的部分莫過於作者分享了自己豐富的訪談情境,到農村訪問青年、拜訪 B2B 客戶等等。在工作上常需要「問出好問題」的讀者不妨一讀。

[中] Randy Lu/做了 6 年程序員,我學到的 10 條經驗

作者 Randy 鍾愛寫程式,他回顧了自己六年來當工程師的心得,除了技術精進相關主題,也有跟同業、跟使用者的互動心態。例如,工程師普遍擅長也熱衷解決問題,他主動觀察到同事常浪費時間在資料檢索、遷移上,他便開發了了小工具為同事化解瑣碎的工作。這些小工具後來甚至正式成為公司專案,這是當時出於熱心幫助同事的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作者也提到,他對鑽研技術有不可自拔的狂熱,而且總覺得所有同儕都是跟他一樣的人,但後來才察覺,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程式也許只是用來餬口的手段或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將渴望登峰造極,他說,「不要拿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別人」。

這篇文章有許多獨特的觀點,也看得到作者真誠的自省,無論什麼工作這篇文章相信都能讓你有所收穫。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Jack Anstey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科技創業週報 #354:想嘗試新的程式語言該怎麼辦?

科技創業週報 #356:獨立開發者心累:App Store 上架審核流程已從糟糕變成難以理解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