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 自 2010 年問世至今就快要滿 10 週年,你已經習慣她了嗎?
本集《星箭廣播》兩位主持人要跟大家聊聊「聲控」和「語音助理」,以及一個關於「永生機器人」的故事。
一開始 Maxine 跟 Titan 各自分享了他們使用語音助理的經驗,例如 Siri、Alexa 跟 Google Assistant(抱歉了,Cortana),談談他們平常都叫語音助理幫忙做什麼,哪些很方便、哪些的體驗還有待提升,像 Maxine 一直不解 Siri 都已經推出快 10 年了,為什麼還「不太好用」?Titan 則是分享了他自己用 Amazon 的 Echo Dot 搭配 Sonos 音響系統,把原本不是智慧型喇叭的後者「升級」成可以聲控的版本。¹
接著兩位主持人聊到《聲控未來》這本書,跟大家分享了書中幾段重要的內容,包含賈伯斯當年是如何成功收購 Siri,語音助理為什麼聽得懂我們在講什麼,還能用近似真人的語音來回應?兩位主持人還聊到書中提到的「環繞運算」(Ambient Computing)。
中間因為談到一篇 Ben Thompson 的文章,Titan 還岔題簡介了一下《創新者的解答:掌握破壞性創新的 9 大關鍵決策》書中 Clayton Christensen 教授談到的相互依賴性產品結構(interdependent architecture)與規格化產品結構等兩個概念。
不過呢,語音雖然方便,也還是有它的問題。舉例來說,當你詢問語音助理一個問題,希望得到「一擊命中」的答案,還是像 Google 搜尋一樣提供多個結果讓你選?當然我們知道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需求,但我們還是想要討論「一擊命中式的答案」背後的想法有什麼危險?假如科技公司將廣告也加入語音助理的回答,會是什麼狀況?為什麼科技公司還沒有大舉這麼做?
最後,我們要跟大家聊聊《聲控未來》作者 James Vlahos 過去的一個專案:他藉由父親的口述記錄,製作出了一個聊天機器人,讓他可以在父親過世後,繼續跟這個彷彿能夠以父親的方式回話的機器人對話。你可以接受這種「永生機器人」嗎?
假如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訂閱《星箭廣播》、在 iTunes 留下評價(或是寫信給我們),同時也別忘了來我們的部落格看看,或是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如果你想要聽更多節目,可以參考我們推薦的節目,或是你想教朋友怎麼收聽 podcast,我們也有寫一篇文章。又或者,你想要自己製作 podcast,歡迎參考這篇〈Podcast 製作與上架指南〉。
以下是我們在本集提到的連結:
- 《聲控未來》
- 〈The Seven-Year Itch: How Apple’s Marriage to Siri Turned Sour〉
- 〈Here’s the first demo of Viv, the next-generation AI assistant built by Siri creator〉,2016 年 10 月,三星收夠 Viv 的開發公司 Viv Labs,Viv 也成了後來的虛擬助理 Bixby
- 〈Google and Ambient Computing〉
- 《創新者的解答:掌握破壞性創新的 9 大關鍵決策》
- 〈What Clayton Christensen Got Wrong〉
- 〈Mossberg: The Disappearing Computer〉
- 〈A Son’s Race to Give His Dying Father Artificial Immortality〉
- 〈Sonos took the mic out of its smart speaker for the $179 Sonos One SL〉
- Titan 家的 Sonos 產品都是 Sonos Play:1,後來 Sonos 推出了一系列支援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的產品,其中之一就是 Sonos Play:1 的後繼機種 Sonos One。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