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228:給 PM 的 B2B 產品入門心法

| |

《科技創業週報》是由 Star Rocket 於每週三發送的免費電子報,內容涵蓋創新故事與觀點、產品開發技術與經驗的分享、值得一聽的 Podcast 節目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好文。

每則選文都會加上編輯精心撰寫的引文,非常推薦給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或者是所有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讀者訂閱。(訂閱連結附於文末)

哈囉讀者:

跟編輯和 Titan 一樣是運動迷的讀者朋友,過去一段時間應該都感到十分無聊吧。畢竟棒球、籃球、足球、F1 等職業運動都因為疫情無限期停賽,而原本轉播運動賽事的電視台,現在都只能重播經典比賽或是「轉播」《灌籃高手》等體育動畫。

所以當編輯上週日看到台灣能領先全球職棒正式開打時,不禁在螢幕前面流下感動的淚水。雖然球迷仍無法進場看比賽,而編輯所支持的球隊也因為天候跟球場因素延賽。但能有現場直播的球賽可以看,還是覺得無比的幸福。(雖然全球首戰就打好打滿破四小時,我想也讓國際媒體對中華職棒留下深刻的印象 XDDD)

by Matt
[中] 螢幕分享、一鍵通話,Tandem 讓遠距也像「跟同事面對面」

最近這段期間,有些人因為改為遠距工作,會發現跟同事交流的機會變得比較少。為了讓遠距也像在辦公室一樣,通訊軟體 Tandem 主打「同步優先」,像對講機一樣,一鍵就能通話、視訊,以及能看到對方游標的分享螢幕功能,讓線上開會就像跟同事面對面。

但也有另外一派說法,像 Basecamp 共同創辦人 Jason Fried 就認為遠距工作要「避免狀態顯示、拒絕同步、避開打擾」以及減少在辦公室被人拍肩打斷工作的狀況,畢竟遠距工作不只是換地點工作而已,也要削減同步工作的時間跟長度,換言之,「少一點開會,多一點時間專注在創造更有價值的事上。」
[英] 自行開發工具還是付費使用外部服務?聽前 Uber、Stripe 資深工程師的經驗談

隨著 SaaS 的興起,許多在產品開發及營運上所需的工具,舉凡資料庫管理、專案管理軟體、CRM 等,其實都能在網路上找到多個能直接付費使用的外部服務。但這麼做雖然能大幅省去開發新工具的時間與人力,但也同時得承受像是外部服務突然終止、費用水漲船高、服務的功能沒有隨著公司的成長與時俱進等各種風險。

曾在 Uber、Stripe 擔任資深工程師、現任冥想 app Calm 的 CTO Will Larson,在本文中分享他會如何從風險、價值與成本這三個角度去思考「自行開發 vs. 付費購買」的問題。他也表示:「作為一間科技公司,若在你的核心競爭力以外利用到這些外部服務,那通常能為公司帶來極高的價值;否則它們往往只會拖慢公司的發展。」
[中] YuHsuan Chao/B2B 產品該注意的入門心法,讓 Zendesk PM 用簡單案例現身說法!

開發 B2B 軟體時該注意哪些事情?本文作者 YuHsuan 在線上客服系統 Zendesk 擔任B2B 的產品經理,她先以自己經手過賣給醫院病例與掛號系統為例,並提到自己如何思考到產品如何幫助到,實際接觸到的內部使用者們(包含櫃檯人員、醫生等)。

她也提到 B2B PM 該具備的條件,譬如優先級策略原則能說服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B2B 產品相較於 B2C 的產品,客戶更重視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因此需要謹慎考慮每次的更新。另外產品經理也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讓產品行銷能夠有效宣傳。
[中] Ching Yi/技術型讀書會的導讀

本文作者 Ching Yi 從自己參加 Kotlin 讀書會的親身經歷出發,分享他在準備導讀過程中的三個步驟:

首先是「閱讀」,除了跟一般書籍一樣閱讀並記下關鍵字之外,因為是技術型書籍,所以也會動手打程式並嘗試運行;接著則開始「閱讀重組」,透過概念、事實與程序三個分類,整理出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新觀點;最後再依閱讀重組的內容,依照「程序、事實、概念」的順序進行「導讀準備」。

作者在文中也談論幾項他認為準備技術型讀書會導讀所帶來的好處,也在文字說明外附上實際操作的影片,讓有志導讀技術型讀書會的讀者朋友能做參考。
[podcast] 星箭廣播 EP51|三個生產力 app 和一個玩具(新角色登場!)

《星箭廣播》的主持人又要來跟大家聊聊最近看到的新東西了,這次 Titan 跟新登場的 Matt 要跟大家分享三個生產力相關的軟體,以及一個據說(前一陣子)很熱門的東西。

首先會介紹到的是多次出現在《星箭廣播》的行事曆 app Fantastical 3,我們會聊聊它在轉為訂閱制後的一些新功能;接著 Titan 會回顧他的 email app 的使用史,以及他最近在使用的 email app MailMate 有什麼特別之處?另外也會討論主打「用連結取代搜尋」的生產力工具 Hook,以及之前非常熱門的結合遊戲與健身的 Switch 遊戲《健身環大冒險》。
[英] 過去十年間,設計師在科技業中的角色轉變

在由設計協作工具 Figma 所撰寫的這篇文章,回溯過去的這十年間,設計師在科技業如何從無人聞問,到成為產品開發的重要環節之一。文中共訪問到十多位各領域的相關從業人員,除了設計師也包含設計新創的創辦人與投資人。

像是文中就特別提到行動裝置與 app 商城的崛起,使得開發者得取捨並利用有限的螢幕大小,就成為設計開始成為產品開發的一環。加上過去十年間蓬勃發展的新創環境,使得市場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而設計也就變成讓新創能從紅海脫穎而出的一大關鍵。除了回顧設計領域在科技業的高速發展之外,文末也彙整了受訪者們對於設計的未來有哪些想像與願景。
[podcast] 網路圈的波克夏海瑟威 Tiny 是如何打造而成?

由創投 Village Global 所策劃的 podcast 節目《Venture Stories》,最近訪問到有「網路圈的波克夏海瑟威」之稱的 Tiny 共同創辦人 Andrew Wilkinson。Tiny 旗下共擁有超過 20 間公司,其中包含設計社群平台 Dribble、podcast app Castro 與專案管理平台 Flow,也投資過 SpaceX 與 Buffer 等公司。

編輯覺得 Andrew Wilkinson 在節目中有幾點分享很有趣:包含他是如何決定效仿巴菲特,主要採取併購而非投資的經營策略?他又如何決定要併購哪些公司?他是否有特別關注哪些領域的網路公司?而身為 25 間產業各異子公司的管理者,Wilkinson 對於網路公司的經營策略也提供精闢的洞見。

🎧《Star Rocket 科技創業週報》的 Podcast 推薦播放列表,可以透過常用的 podcast 播放器直接訂閱!
[英] 兼顧速度與穩定度,Slack 部署服務的流程分享

擁有超過 1,000 萬名每日活躍用戶的 Slack,每一天都會進行約 12 次的服務部署(deploy),透過頻繁的部署不僅加速產品開發的反饋迴圈,也能立即針對顧客的需求做修正。因此,如何在部署的速度與服務的穩定度之間取得平衡,就會變成一大關鍵。

本文作者 Michael Deng 和 Jonathan Chang 是 Slack 的軟體工程師,在文中不僅詳細解釋 Slack 目前部署新服務的流程,以及隨著 Slack 用戶的快速增長,他們是如何不斷修正他們的部署作業方式,而這些修正背後的考量又有哪些?
Previous

《星箭廣播》52 集——地表上方兩萬公里:常常被誤解的 GPS

用手機就能操作,Universe 讓你架網站像玩樂高一樣簡單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