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363:Twitter 大裁員卻沒掛?前工程師說分明

| |

哈囉讀者,

Failory 這個網站收集了 350 多家公司的募資簡報,包含 Spotify、Uber 跟 Tinder 等等,還可依照產業、募資金額、募資階段、商業模式跟客戶族群篩選。

這些公司現在都算剛過青春期,而在十幾年前剛誕生時,可都是突破性的創新,儘管有些公司已經倒閉了,但他們預測市場規模的利基點跟當時描繪的願景,以及說服投資人的敘事手法,還是很值得研究看看。

lily


.

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創辦人 Chris Best:人們願意花錢買回注意力
⇠⇠⇠ 精彩好文回顧

2020 年 9 月,知名記者 Casey Newton 宣布離開工作了七年的《The Verge》做起個人媒體,在訂閱制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推出電子報。他在受訪時提到,下個世代不再只關注傳統的媒體,也願意訂閱個人媒體,例如 YouTube 頻道、podcast 或是電子報。

不少媒體認為 Substack 將為數位媒體帶來新的改變,背後共同創辦人 Chris Best 曾經創辦加拿大通訊軟體新創 Kik,但在 Kik 的期間他關注到那些依賴廣告維生的社群平台,充滿著碎片化、不正確的資訊,因此他找了過去在 Kik 共事的夥伴 Hamish McKenzie 跟 Jairaj Sethi ,打造一個以訂閱制為主的電子報平台 Substack,目標提供高品質、值得信任的資訊管道,並讓獨立創作者有穩定收入。

[中] a11y 新手村/圖像驗證碼,與如何讓它更好的3個設計思路

本文作者從無障礙設計的角度,討論驗證碼設計的更多可能性。許多網站只提供圖片或拼圖識別的驗證碼,視覺障礙者在第一關就不得其門而入。有些服務如 Google 提供語音播放,但仍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作者另外還提到了生物識別系統、二階段認證等方法,若要讓服務更具包容性、擴增更多使用者,提供多元的工具方法,肯定值得多加考慮。

[中] 盈秀/小孩子才做選擇?關於拆分需求的小小心得

產品開發流程通常分成探索與交付兩個階段,若交付時程老是延宕或成果不符預期,很可能是在探索階段釐清需求時就出了問題。需求要怎麼拆得精細,讓不同職能的團隊成員,能夠更流暢地彼此銜接合作呢?本文作者先分析水平拆分與垂直拆分的差異,並分享了八個拆分需求的切入角度,讓需求不再虛無縹緲。

例如,以使用情境拆分,能夠確保需求顆粒細緻度,重點是定義每個流程的起點終點,並且確保每個流程各自獨立;另外,以平台裝置、參數資料、操作功能與使用角色,也是常見的拆分策略,每種策略作者都提供了實際的例子,推薦讀者參考。

[英] Twitter 大裁員卻沒癱瘓?前 SRE 工程師說分明

Elon Musk 接管 Twitter 之後立刻進行大裁員,加上大批員工自願離職,引發使用者恐慌 Twitter 末日降臨,倒站在即。不過,目前為止 Twitter 照常運轉,時間軸上的推文依舊源源不絕、DM(私訊)能夠正常收發、廣告也如往日載入,這不是什麼神蹟,而是來自工程師們讓服務大量自動化的心血。

Twitter 前員工 Matthew Tejo 寫了一篇文章,細數他在 cache(快取)團隊擔任 SRE 工程的種種工作,如果 cache 伺服器故障,Twitter 恐怕早已癱瘓。他五年來建立警報儀表板,建立自動修復任務,專案進行的同時也能同步修復錯誤,許多原本需要燃燒人力的工作都因之變得自動跟靈活。作者也在文末說到,Twitter 工程師並不是如外界傳言,只是一群上班都在打電動的無能員工。

[英] 四人公司如何在四年內達成 100 萬美金 ARR 的里程碑?

在網站數據分析工具的領域裡,Google Analytics 是很難撼動的存在,但 Plausible 這個開源數據工具,安靜地獲取一批不願採用 GA 的客戶,並在四年內達到年度經常性收入(ARR)100 萬美金的里程碑。這間公司只有四名成員,不接受外部投資,這篇文章平鋪直敘地紀錄他們一路走來的歷程。

從 2018 年底寫下第一行程式碼開始,以及該月公司有何關鍵進展。像是找了行銷背景的共同創辦人、在 Product Hunt 正式發表,重大功能上線,或是開源授權條款變更等等,若你的產品也是軟體即服務(SaaS)屬性,參考他們的發展旅程,也許會是個有趣的對照。

[中] Mosky Liu/三個步驟確保 150% 的生產力

「工作要有意義嗎」是個大哉問,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根據研究,如果能夠對工作感受到有意義,動力跟生產力都會隨之提升。作者 Mosky 認為,很多在他人眼中的無用工作,都不是真的毫無意義,缺的只是描述跟理解的能力,而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三個賦予工作意義的具體作法。

首先是尋找為什麼得做某件事情的原因,接著確認需求,最後指認這項工作能夠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impact),再瑣碎的任務,都能用嶄新的目光面對它。作者也很體貼的附上交付工作給其他人前的檢查清單,下次交付任務給別人前,不如就先參考這個清單,問問自己這八個問題,讓「有意義」的工作蔓延開來 ✨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Leslie Low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科技創業週報 #362:誰才擁有著作權?AI 與創作者的法律習題

共享你的「有感」足跡,Felt 要讓每個人變身鍵盤地圖創作者

Next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