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永續和人工智能,都是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很少人意識到這兩者之間存在一些矛盾。想像一下,當你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來製作圖片時,短短幾分鐘內,電腦運算導致多少熱能,能源消耗也非常龐大吧?
大規模的人工智能運算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負擔。那麼,科技和永續發展在未來如何能夠互不矛盾呢?
在探討一個人是否適合擔任主管時(會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通常正在面對職涯的里程碑?),可以將主管直接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擅長管理事務的主管,另一種是擅長管理人員的主管。
在考慮擔任主管之前,除了思考自己的人格特質和長處外,或許可以根據這兩者的特徵,想像自己在團隊中,擔任一個管理顧問的角色,還是人才經營的推手,哪個比較適合。
每當導入新的生產力工具,就會感受到生產力倍增;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卻又遇到工作成效的瓶頸嗎?
本文作者與我們分享,維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與高品質的產能,關鍵是將工作拆解得更簡單並更正向的看待之。聽上去有些抽象,我們不免心想怎麼可能,然而實際上有些實質的做法可以創造這樣的工作氛圍。
以內容創作為工作的讀者們,是否有在創作與工作之間來回拉扯過;更加「社會化」的歷練,讓內心的創作動機與手法,更加保守、又或者依據他人的期待,給自己設定了框架,預先定義好許多自己「應該成為什麼人」或「成就什麼事」。
作者說「活成一個人,則是順著自身的習性,讓自己順著天性生長」適時地找出內在動能,拋開為自己設限的標準,期待大家都能找回創作的動力。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Microsoft 365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