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於巴黎舉行的 AI 行動高峰會(AI Action Summit) 成為全球 AI 競爭的縮影,各界討論焦點從 AI 創新機遇到監管挑戰,呈現出 AI 技術帶來的商機與風險。面對 AI 進展的加速,各國政府與企業紛紛制定戰略,台灣也不例外。國科會推動 AI 產業發展與超級電腦升級,以提升台灣在全球 AI 產業的競爭力。AI 的黃金時代已然來臨,無論是技術創新、政策監管,還是市場競爭,這場全球 AI 大戰正在進行中。 |
[英] 巴黎 AI 高峰會:歐洲加速 AI 產業投資 巴黎 AI 行動高峰會近日成為全球焦點,歐洲各國與企業在會上宣布多項重大 AI 發展計畫,顯示歐洲正積極推動 AI 產業成長與監管優化。 產業投資方面,歐洲企業聯盟承諾未來五年投資 1500 億歐元,支持 AI 技術創新,並與歐盟合作簡化監管框架,提升市場競爭力。這項計畫吸引ASML、空中巴士、西門子、Mistral AI、Spotify等超過 60 家企業參與,展現 AI 產業的廣泛支持。 本次高峰擴大 AI 產業布局,不僅在技術研發上加速改革,也強化國際合作,以在 AI 競爭中站穩腳步。 |
[英] Google CEO 皮查伊:AI 正迎來黃金時代 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巴黎 AI 行動高峰會上表示,AI 是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技術轉變,其影響將超越個人電腦與行動網路革命,為全球經濟與社會帶來創新與成長。 他強調,Google 長期投資 AI,推動如 Gemini、AlphaFold 等技術突破,並開發 AI 輔助研究與決策工具。AI 已廣泛應用於醫療、科學研究、氣候預測等領域,並透過 Google Translate 擴展語言翻譯能力,改善全球資訊可及性。 也提到 AI 監管的重要性,呼籲政策制定者在確保安全的同時,不應阻礙創新。他強調,未來的關鍵在於基礎設施投資、人才培育,以及 AI 的普及應用,確保技術能真正造福全球社會。 |
[英] 國際特赦組織關注 AI 發展對人權的影響 巴黎 AI 行動高峰會登場,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強調 AI 技術應確保人權與公平發展,避免技術應用加劇社會不平等與監控風險。Amnesty Tech 負責人 Damini Satija 指出,AI 雖然推動創新,但可能帶來社會歧視、隱私問題,甚至影響全球供應鏈與環境。她呼籲,各國應確保 AI 技術發展能兼顧公平與社會責任,確保受影響群體擁有充分資訊與應對機制。 |
[中] 行政院推動 AI 超級運算 強化臺灣競爭力 為實現「人工智慧之島」願景,國科會啟動 AI 超級電腦升級計畫,預計 2029 年達 480 PF 算力,未來五年政府將積極推動AI算力建設,吸引民間投入,全面提升台灣科技競爭力。目前台灣超級電腦排名全球第 11,與美國仍有不小差距。政府將強化計算能量、優化能源效率,並建立雲端資料中心,確保 AI 訓練安全。 此外,數發部推動 AI 產品測試標準,邀請企業參與,盼透過公私協力,加速 AI 產業發展,提升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
[中] 國科會強化 AI 競爭力!力拚總算力升級 為應對 AI 技術發展趨勢,政府積極擴充算力資源,加速 AI 超級電腦與雲端資料中心建置。預計 2029 年台灣總算力有望突破 1200PF,推動 AI 應用發展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為進一步擴展技術優勢,透過規劃建立 AI 計算資源與資料中心,確保 AI 訓練與發展所需的穩定環境。此外,台灣亦積極發展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並打造 AI 雲端開發平台,助力新創與中小企業,推動 AI 生態系全面升級。 |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Immo Wegmann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