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讀者,
Elon Musk 這個星期正式接管 Twitter,引起一波「逃難潮」,其中至少有七萬人湧向了 Mastodon,我們在部落格中介紹過這個開源、去中心化的服務,不想賺錢只是它其中一個特色。
你曾動念逃離社群媒體嗎?或是你已經這麼做了呢?你的目的地在哪裡呢?無論如何,都很感謝至今仍然靠著 Email 持續訂閱這份電子信的你哦(招手 👋)
lily
⇠⇠⇠ Podcast 好聽回顧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雖然我們沒有明講,但其實《星箭廣播》常常在討論「科技素養」相關的議題,不論是「不科技行為」系列、Titan 跟 Maxine 聊父母如何學習數位科技、談論資料怎麼整理、聊《老科技的全球史》和《未來地圖》等書籍⋯⋯ 無一不是跟科技素養有關。
主持人 Titan 跟 Maxine 將試著在本集節目,從生活的角度討論各自對於科技素養的理解。Maxine 會談到學習「如何學習」、運算思維,以及跨領域的應用、理解和同理;Titan 則嘗試以一些他所觀察到的現象,來解讀大眾的「素養」是如何出現變化,出現什麼樣的事件可以看作「我們的素養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
[英] 從傳訊息到撰寫 API 文件,開發者提高「文字解析度」的溝通之道
開發者無時無刻不在寫作,在通訊軟體上跟同事溝通也是寫作, 回報錯誤是寫作,寫 API 文件給客戶也是寫作,根據篇幅長短跟溝通對象,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作者 Karl Sutt 在這篇文章中以「解析度」比喻資訊密度,並提供了範例。例如遇到突發事件需要緊急求援時,只丟一句「故障求救」是不夠的,如何在不同的訊息媒介中清楚有效率的交代事情?來看看他的分享。
相信許多人剛學前端程式時都手刻過待辦事項清單 todoMVC 吧?那麼如果想寫應用程式的使用者介面(GUI)該從哪些地方著手呢?本文作者 Eugen Kiss 藉著練習七種常見的圖形介面程式,幫助自己溫故知新。
基本的 GUI 像是計數器、氣溫換算、機票訂購、計時器、儲存格、CRUD(資料的增刪查改)、畫出圓圈的小工具,作者紀錄了開發這些 GUI 得克服的使用者操作問題,像是文字輸入、還原/重做、對話框控制等等。GUI 發展至今可能已有千萬種面貌,但本質不脫這些任務的排列組合。
種子創投公司 Homebrew 合夥人 Hunter Walk 每年都會收到數以千計充滿雄心壯志的創業者寄來的簡報,期望獲得投資者青睞。他歸納出三個製作簡報時應該避開的地雷:
- 「出場計畫(Exit)」太詳細,可能扼殺了思考跟可能性。
- 僅列出每輪資金的間隔時間,卻沒說出會在這些時間段內打算達成哪些里程碑。
- 創辦人學經歷寫得洋洋灑灑,又是史丹佛大學畢業又是 Google 畢業,但敘述當時的抉擇或心得,分享自己為什麼選擇念某個科系,會更打動人心。
有需要募資的讀者可以參考看看。
[中] Nana Chiang/從假敏捷到真實驗:公司打造產品實驗文化時的四個關鍵改變
很多公司會標榜「實驗精神」,但即使市面上號稱科學化分析的工具跟方法都用過一輪了,身為團隊成員的你,是否有時還是懷疑實驗過程跟結果自欺欺人?作者 Nana Chiang 分享了她在英國新創團隊內與同事一同發掘「實驗精神」的改變,過程同樣跌跌撞撞。
首先就是從上到下的心態改變,團隊最在意的問題是產品是否促成使用者改變行為,這類改變也包含團隊必須認知 A/B test 不再能當作產品真相。領導文化改變後,就是讓實驗深入會議跟工作流程,這時候各種工具資源才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文章代表圖: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