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週報 #507:當 AI 進入服務業,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機器」,而是「有溫度的科技」

| |

本期觀點|
AI 機器人是現在全球非常熱門的AI 議題之一,你可能在某些服務業的場域,比如是飯店大廳,看到一個有點可愛的機器人為客人引路,或者,你可能已經習慣去某些餐廳使用自助點餐機進行點餐。從希爾頓的「Connie」到美國 Bear Robotics 的「Servi」,這些服務型機器人正悄悄地站上客戶服務的第一線,替代某些傳統由人來做的工作。不論是在美國連鎖餐廳、歐洲飯店或長照中心,Servi 已成為解決人力短缺與提升服務效率的重要助力。
企業對它們的期待是顯而易見的,它們不會累、不會生病、不會傳染病毒,甚至可以全天候微笑工作(如果它們有臉的話)。理論上,AI 機器人,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簡直是完美的員工。然而,事情真的有我們所想的那樣美好嗎?這期我們來聊聊一個可能正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寧靜革命」。

繼續閱讀⋯⋯
Service Robots and AI: What impact on the future of Hospitality?
文章聚焦在飯店與旅宿服務業。機器人與 AI 的整合可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但也可能改變客人對「人情味」的期待。文中提醒:服務業平台應重新設計員工角色,培養能與機器人協作的能力,而非單純替代。
How Robots and AI Will Impact Productivity, Trade, and Labor
文章從更宏觀角度探討機器人+AI對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生產力、貿易與就業的影響。指出機器人可提升效率、降低人為誤差、加速服務流程;但也可能對低技能服務業工作造成替代壓力、加劇技能落差與不平等。
Morrisons trialling major change to aisles with ROBOTS undertaking ‘crucial’ task in supermarket first
英國大型超市 Morrisons 在選定門市試用 AI 自主盤點機器人「Tally」,這些機器人可掃描貨架、檢查庫存與商品陳列。目的是讓員工從例行檢查工作解放出來,更多投入顧客服務。然而文章也指出部分消費者可能視機器人為侵入性或失去人味。
AI shakes up the call center industry, but some tasks are still better left to the humans
文章報導 AI 在客服中心的應用:如自動化前端交談、預測客戶需求、提供客服人員即時資訊。人工客服則可專注於更複雜或情感敏感的問題。但同時也警示:員工可能被替代、工作角色轉變且對話品質需維持,以免品牌受損。


.

Photo by julien Tromeur on Unsplash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釋出
Previous

當 AI 進入服務業,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機器」,而是「有溫度的科技」

發佈留言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